
暑气渐消,八月尾声已至,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的10余名师生深入社区街道、走近留守儿童,开展了一场以“关爱‘手机式’童年,数字赋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暑期调研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教学、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等形式为社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知识的同时,他们结合所学外语专业特色,围绕中日儿童手机使用对成长的影响开展调查对比研究,探索数字化时代留守儿童教育的新路径,用行动传递关爱,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组会讨论,精准选题
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数字素养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过度沉迷手机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手机式”童年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团队成员结合专业优势,经过多次组会研究讨论,最终确定调研实践选题,针对留守儿童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开展专项调研与帮扶工作。
深入社区,开展调研
团队成员抵达周至县二曲街道莲花池社区,开启暑期调研实践的第一站。团队以“树立数字产品健康使用观念”为主题切入开展活动,特色课程巧妙融入数字素养教育:音乐课通过改编儿歌传授网络安全知识,手工课以折纸培养专注力,安全教育模拟电信诈骗场景提升防范意识,礼仪课用情景剧演绎网络社交规范……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深受孩子们欢迎,一位参加活动的孩子表示:“哥哥姐姐们的课特别有趣,我每天都盼着来!”
课余饭后,团队成员通过手机问卷、家庭走访等形式开展深入调研,并得出初步结论,当地留守儿童手机使用率较高,但多用于娱乐而非学习,家长存在监管缺位现象。在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你们今天开展的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给我们也提了一个很大的醒,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并不现实,主要还是要合理引导,注重使用手机与户外活动结合,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康亚波与社区共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捐赠教育书籍和学习用品,并专门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代表作了题为《关爱“手机式”童年,数字赋能健康成长》的专题讲座。社区党支部书记陶英对此高度评价:“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区的重要责任,今后我们将持续借助高校资源,创新丰富教育形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数字技术真正赋能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确保调研数据的代表性和客观性,团队成员还分别在各自家乡所在的兰州七里河梁家庄社区、安康紫阳环城路社区、宝鸡渭滨学子路社区、汉中汉台七里街道等9个社区同步开展调研。
中日互鉴,取长补短
在开展调研的同时,团队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调查问卷翻译成日语版,联系了正在日本多所高校学习交流的高年级同学协助开展调研。这些学长学姐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在日本学习生活的文化体验优势,走入日本茨城县、石川县等地区,并与当地教育部门积极联系,了解日本少年儿童使用手机的实际情况,以及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并将一手调研数据及时反馈回国内,分析对比,形成结论,力求做到取长补短、互学互鉴。
数字护航,共筑未来
暑假即将结束,调研团队忙碌的身影还在继续,谈到此次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张同学说:“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留守儿童不仅渴求知识,更需要情感陪伴与成长引导。强化乡村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数字产品使用观念,提升家长的数字监护能力这些都还任重道远,需要家校社一起协作、形成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