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清淤新实践,助力太湖生态共守护——南审“太湖数净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东方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9-05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聚焦河湖生态修复热点问题,7月26日至31日,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太湖数净者”社会实践小分队,围绕“基于智慧平台的河湖淤泥污染治理与废弃物资源化路径研究”主题,赴“苏州太湖清淤工程”现场开展为期6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用专业视角探索生态治理与资源循环新方案。
 
  7月28日,团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太湖生态治理一线工作实况,挖掘技术应用与工程推进中的关键信息,前往了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村附近太湖流域,开展了走访太湖及访谈工程人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团队首先前往太湖村临近的太湖生态治理作业区―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东大圩南,实地对接了负责“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运维、太湖村沿岸生态修复工程的一线工程人员,围绕治理技术、工程进展及实际难题展开深入访谈。

  访谈中,工程人员详细介绍了“太湖之星”在该区域的作业情况——针对太湖村附近水域淤泥较厚、近岸地形复杂的特点,平台船通过调整清淤深度与作业路径,每日可完成约3000立方米淤泥清理,且船上淤泥压滤固化后的泥饼可用于周边路基铺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他们也提及当前挑战,如近岸水域清淤易受渔网、水下障碍物影响效率,且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存活率受季节性水温变化影响较大。此外,针对太湖村沿岸的岸线整治工程,工程人员还展示了已完成的生态护岸建设成果,讲解了石块垒砌与水生植物搭配的护岸设计如何兼顾防洪与生态涵养,以及后续将开展的近岸垃圾常态化清理、水质定期监测等计划。

  7月29日,团队成员为倾听太湖居民对流域生态治理的真实反馈,精准掌握民生视角下的治理成效与需求,前往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村及周边区域,开展了以问卷设计、居民调查与访谈为核心的太湖流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期间,为了解太湖周边居民对太湖清淤工程的了解程度,太湖清淤工程与居民的关联程度,实践队员设计了涵盖“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太湖清淤工程的了解程度”“居民对太湖清淤工程的支持程度”三大模块的调查问卷,确保内容兼具针对性与实用性。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小组深入太湖村村落、沿岸渔民聚居点及周边集市,采用“一对一问卷填写+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对老年居民耐心解读问卷内容、协助勾选选项,对渔民、农家乐经营者等群体则聚焦具体话题展开访谈,重点了解他们对近年太湖禁渔政策的适应情况(如转产就业支持)、近岸水域垃圾清理的实际效果,以及日常生活中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的习惯与困惑。
 
  “从对话工程一线到倾听居民心声,实践队员不仅收集了数据,更读懂了生态治理背后的民生温度。”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结合调研成果完善研究报告,让智慧清淤方案既具技术可行性,也更贴合民生需求,为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南审青年的实践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