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峥嵘岁月,传承“赶考”精神|西北大学信科学子西柏坡实践纪实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5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红韵绿意”西柏坡实践队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以“重温峥嵘岁月,传承赶考精神”为主题,深入学习党中央在此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三大战役、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感受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蕴含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革命精神。

(西北大学“红韵绿意”西柏坡实践团在广场的合影)
 
  初遇西柏坡:红色土壤中的厚重历史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赶考路从这里启程!作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起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走向新的胜利。实践团队抵达西柏坡后,首先走进了庄严肃穆的赶考广场。刻有“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纪念碑巍然矗立,向来来往往的人群展示着曾经的光辉历史,目光如炬的雕塑将那支从西柏坡出发的队伍永远定格在“绝不当李自成”的誓言里。
 
  实践队员们在追寻“赶考”精神的途中,与河北美术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不期而遇。两队成员热情交流,分享各自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赶考”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西北大学“红韵绿意”西柏坡实践队与河北美术学院暑期实践队在赶考广场的合影)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庄严肃穆的革命先辈雕像园。青松翠柏环绕的院落里,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雕像巍然矗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阳光透过苍松的枝叶,在花岗岩雕像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添几分历史的厚重感。团队成员们驻足凝视,轻轻擦拭雕像基座上的铭文,在讲解员动情的叙述中,那些课本上的革命历史突然变得鲜活可触。此刻,松涛阵阵,仿佛先辈们的谆谆教诲仍在耳畔回响。

(实践队成员在学习雕塑背后的故事)
 
  寻访党校:初心不改,精神永存
 
  当天下午,实践队师生代表与中共西柏坡工委党校联合开展“红色传承与青年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中共西柏坡工委党校副校长、副研究员于海龙详细介绍了党校在红色教育、基层干部培训、党史研究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他指出:“西柏坡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青年学子深入革命老区,既是精神的洗礼,也是实践的课堂。”活动结束之际,于海龙向实践团队赠送书籍。

(中共西柏坡工委党校副校长于海龙与实践队合影)
 
  情景再现:史料下的西柏坡
 
  团队成员怀着敬仰之心,在瞻仰五大书记雕塑后,于广场开展了庄严的宣誓仪式,重温入党誓词,砥砺思想作风。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西柏坡主题陈列展览馆,该展馆呈回字形,上下两层共12个展室,每个展室均展出大量展品,系统反映了党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西柏坡主题陈列展览馆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井然有序地为我们展示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一系列重大历史活动,向我们宣示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人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去攻坚克难的,是靠人民支持取得辉煌胜利的,是靠艰苦创业精神去开拓未来的。
 
  在与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闫文彦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闫文彦的父亲闫青海,是当年董必武夫妇在西柏坡居住时救下来的。病重的孩子被绝望的父母放在石碾上等待死亡,被路过的董必武夫妇救起。闫文彦饱含热泪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父亲。共产党的恩情啥时都不能忘。”多年来,闫文彦和她的父亲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接力守护,用滚烫的赤诚与专业的素养,引领着一批又一批人穿越历史烟云,触摸西柏坡的灵魂,感受那份永不褪色的信仰力量。

(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闫文彦为实践队成员讲述红色故事)
 
  踵武相接:于旧址之中领悟“赶考”精神,继承红色血脉
 
  实践团队来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军委旧址以及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带队老师张虎为大家讲授了题为《在西柏坡的思考:赶考精神与新时代的使命》专题党课,带领大家深入挖掘不同时期赶考路上蕴含的红色基因,在回望西柏坡革命历史的同时体悟各个时期的“赶考”精神与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党课结束之后,实践队师生一行继续参观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在那一项项的规定之后,大家看到了革命先辈对历史周期率的深刻警醒,是共产党人对“赶考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认知。

(带队老师张虎为实践队讲授主题党课)
 
  实践纪实:走进北庄村,探寻“团结振兴”的红色密码
 
  实践队走进西柏坡北庄村、黄泥村等周边乡村,参观调研绿色蔬菜大棚、非遗传承手工作坊以及独具特色的团结大食堂。重点调研了“团结就是力量”村史馆,大家一起唱响《团结就是力量》,体悟这首从烽火岁月到振兴之歌的独特精神魅力。

(北庄村村支书与实践队成员合影)
 
  此次西柏坡之行,在实践队成员的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从赶考广场的庄严群雕到中共中央旧址的简陋土房,从纪念馆里泛黄的电报手稿到北庄村唱响的《团结就是力量》,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脉动在这里交织。队员们不仅用脚步丈量了这片孕育新中国的红色热土,更用心灵触摸到了“赶考”精神历久弥新的核心——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永存对使命的清醒认知、永续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带着西柏坡的泥土芬芳和先辈的殷切嘱托,“红韵绿意”实践队满载而归。这趟旅程,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信念的淬炼。队员们纷纷表示,必将把感悟到的“赶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绝不当李自成”的警醒和“团结就是力量”的信念,在各自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中,勇担时代使命,奋力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新答卷”,让西柏坡的精神火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作者: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恒)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