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在行动 | 海风见证青春足迹,河海学子在湄洲岛播撒生态种子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11    
  2025年7月15日,河海大学福建湄洲岛海岸生态科普小分队联合河海大学海岸生态守护科普宣讲实践团、滨海湿地地貌演变与生态修复考察团赴福建莆田湄洲岛开展以“海岸带保护修复科普创作及宣传”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典型工程,聚焦公众参与与生态认知,通过访谈交流、实地调研与科普传播等多元方式,深入探访生态工程建设成效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基层落地情况。
 
  当天上午,实践团首先前往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资源局,采访了郑金杰科长。郑金杰就沙滩生态演变、红树林功能与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台风对海岸带系统的冲击与响应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讲解。他指出,湄洲岛近年来通过引入生态修复理念,采用“人工补沙+植被覆盖+红树林种植”等组合措施,在有效减缓沙滩侵蚀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海岸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郑金杰特别指出,公众的广泛参与是生态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希望青年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普传播和基层环保实践。

  中午,实践团在莆田市湄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总经理毛求锋的带领下,实践团前往红树林蓝碳增汇工程建设区域进行实地调研。毛求锋详细介绍了红树林的种植过程、生长状况、生态功能及其在碳汇交易和气候应对中的潜力。同时,他向团队成员演示了松木桩固沙、吹沙填筑等关键施工技术,并讲解了这些生态工程背后的设计逻辑和适用条件。

  随后,实践团在项目部座谈交流,了解了该项目的整体规划、资金结构、施工周期与考核机制,加深了对生态修复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认识。

  下午,团队前往黄金沙滩修复工程现场进行考察。该项目目前已进入验收阶段,通过人工补沙和岸线调控手段,成功缓解了滨海侵蚀趋势。毛求锋现场介绍了沙源采购、沙质检测、施工过程控制等关键细节,并与团队就生态工程设计与自然系统兼容性展开深入讨论。实践团随后围绕项目实施目标、技术方案、环境影响与公众参与机制对毛求锋进行了系统访谈,获取了宝贵的一线调研资料。

  为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和公众互动,团队同步开展了主题科普视频拍摄与线下问卷调查活动。在岛内多个点位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游客与居民对海岸带生态保护工作的认知与态度。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支持生态修复行动,认同其对防灾减灾和景观环境的积极作用,但对具体技术细节了解仍不充分,表明提升科普普及度仍具空间。
 
  本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工程研学+科普创作+公众调研”的有机融合,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一线,系统掌握了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实践路径,也锻炼了社会调研与传播表达的综合能力。团队将继续依托专业优势与国家级项目平台,持续推动生态理念在基层的传播与落地,为美丽中国建设和海洋生态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