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承诺暖人心:融通物管打造大型商业体“沉浸式”消防体验新范式

来源:国企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01    
  夏日来临,商场在开放空调送出习习凉风同时,又如何筑牢安全底线,给消费者以“安心无忧”的购物体验?6月17日,骄阳似火,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和虹口今雨荟物业管理方融通物管江苏分公司联合举办的一场综合消防演练正如火如荼展开。凉城新村街道副书记姚红兵、融通物管江苏分公司党支部书记郭俊锋出席活动。从消防知识普及到实战操作,从消防器材体验到模拟疏散逃生,这场演练用“沉浸式”体验拉满安全教育张力,用“实战化操作”让消防意识成为商场“基因”,旁观演练的顾客表示:“商场安全在线,我们购物安心!”

安全承诺暖人心:融通物管打造大型商业体“沉浸式”消防体验新范式

  缺失的警钟:火情就在身边
 
  演练开始前,江湾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详细介绍消防安全常识,深入浅出讲解火灾的危害、火场逃生技巧以及日常防火重要性。

安全承诺暖人心:融通物管打造大型商业体“沉浸式”消防体验新范式

  “全国每年因装修材料不合格引发的火灾居高不下,装修材料不合格隐藏严重火灾隐患,不合格装修材料通常易燃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雾,增加人员伤亡风险……”结合商场特点,消防员特别针对商户运营、施工、装修及经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规范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对“三关一闭”规范动作、施工材料选择、施工操作标准等关键环节详细讲解,进一步强化商户安全责任意识、做好日常运营安全防范。
 
  “哎呀,没想到施工材料选择有这么多讲究,以后装修可得注意了。”一位商户听后感叹道。
 
  “是啊,平时总觉得火灾离我们很远,今天听了讲解才知道原来隐患就在身边。”一家餐饮店店长表示:“我们后厨天天用火,以前总觉得‘小心点就行’,现在才发现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三关一闭’以后每天要坚持做好。”
 
  初次的体验:“寻常”背后的“不寻常”
 
  消防器械展示环节,消防员们将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面罩等装备一字排开,像摆开“安全盛宴”。商户们围拢过来,眼中闪着好奇的光。消防员就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 消防水带等日常消防器材,以及火灾自救互救常识等边进行讲解,边进行实操演练,鼓励商户们主动上前进行“初体验”。

安全承诺暖人心:融通物管打造大型商业体“沉浸式”消防体验新范式

  “灭火器不是一提二拔三对准吗?看着很简单怎么操作起来这么难?”一名商铺店员首次拿起灭火器时,手竟微微发抖。消防员上前示范:“喷嘴要对准火源根部,压手柄时要稳,像这样——”店员深吸一口气,在指导下对准火苗根部喷射,白色干粉如雪雾般倾泻,火焰迅速被压制。周围响起惊叹声:“灭火器喷出来的干粉冲击力这么大!”
 
  消防水带是商场常见的灭火设备,看着很熟悉,但用起来不容易。检查水带完整性、铺设避免扭折、顺时针拧紧接口、连接水枪……消防员熟练迅捷的动作,让商户和商场工作人员大开眼界,也让商户们跃跃欲试,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一些商户好奇地进行体验,过后直呼:看着很“寻常”,真正用起来“不寻常”!
 
  逼真的逃生:消在平时,防在身边
 
  “请注意,商场二楼发生火灾,请全体人员立即疏散!”随着演练总指挥、虹口今雨荟项目负责人张云龙一声令下,重头戏疏散演练拉开帷幕。警报声骤然响起,模拟火桶腾起火焰,烟幕弹同时被触发,白色烟雾如浓雾般迅速弥漫整个商场。
 
  刹那间,人群仿佛被按下了“逃生键”。商户和工作人员迅速掏出准备好的湿毛巾捂住口鼻,听指令俯身快速通行……浓烟中视线模糊,安全出口的荧光标识指引着大家向出口奔跑。
 
  “快!从应急通道往下走!”消防员的喊声穿透烟雾,高楼层的商户们鱼贯通过楼梯,有人被烟呛得咳嗽,却仍咬牙坚持,最终全员成功“逃生”。一位年轻的女商户表示:“刚才真的感觉好紧张,现在腿还有点发软!”
 
  演练全面模拟了火灾预警、人员疏散及初期火情扑救等情境,按计划展开疏散引导、初期火情处置和人员清点工作,现场各小组迅速反应,整个过程分工明确、行动有序。通过模拟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商场应对火灾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虹口今雨荟是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空间。自年初开业后,以其“社交松弛感”“亲子陪伴体验感”以及“娱乐活力感”,为消费者全方位塑造了一个多元化焕新商业场景,成为北虹口“城市焕新生活欢聚地”。现场观摩演练的融通地产上海公司副总经理胡浩表示,“大型商超的安全体验,从来不止于商品与服务,我们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时刻绷紧安全之弦,完善安全防控措施,让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位商户、员工心中,让安全成为商场对顾客‘温暖的承诺’”。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