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石科技炉边对话:CDMO的绿色跃迁与全球韧性供应链构建

来源:国企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6-27    
  2025年6月24日CPHI China展会现场,一场聚焦CDMO行业绿色转型的炉边对话揭开了中国医药制造升级的深层逻辑。五位来自政策制定、产业创新、国际业务、绿色技术实践及海外协会的重磅嘉宾——药石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民民、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泰励生物创始人兼CEO张彦涛、药石科技常务副总经理兼CDMO业务负责人陈志红、BSI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部门全球总监Courtney Soulsby,以药石科技连续两年斩获ACS CMO绿色化学卓越奖为切入点,从技术革新、成本效率博弈到全球竞争力构建,勾勒出中国CDMO从“制造”向“智造”跃迁的路线图。

药石科技炉边对话:CDMO 的绿色跃迁与全球韧性供应链构建

  在绿色技术与创新范式的讨论中,杨民民坦言,安全环保风险与有机化学行业低自动化生产的矛盾,促使药石科技探索连续流、微填充床等新技术。药石科技十年前就开始将微填充床技术应用于氢化反应,并通过固定化催化剂提升选择性,解决传统工艺审批复杂性;积极应用连续流技术覆盖放热、放气等高危反应,实现研发效率与成本优化。陈志红补充,药石科技积累50余种连续流技术项目经验,30%以上研发项目应用该技术,生产层面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而2022年ICH Q13指南推动中美欧监管接轨,截至2024年全球超20款应用连续流工艺的新药获批,平衡了绿色转型与合规需求。张彦涛则指出中美绿色化学存在较多落地差异,如定义不统一、PMI指标局限,国际客户更重交付时效等,而药石科技通过Building Block策略从源头优化分子设计,呼吁多界协同平衡经济与环保。王学恭表示,中国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策,工信部从传统产业升级、低碳产业培育、绿色服务鼓励三方面发力,未来聚焦行业标准树立与监管流程简化。Courtney Soulsby则以BSI推动抗生素废水排放标准化为例,指出欧洲药品招标中环境指标权重达30%,高于价格因素,可持续制造已成为核心采购考量。
 
  谈及绿色转型的成本与效率博弈,陈志红以药石科技2023年ACS CMO绿色化学卓越奖获奖项目为例,连续流技术将药物中间体生产周期从40天压缩至10天,占地降为5%,溶剂用量减超50%,实现“降本-增效-减排”。杨民民透露,药石科技依托Building Block业务体量,60%以上该业务及30%-40%的CDMO业务应用新技术,通过反应标准化降低设备成本,形成良性循环,全流程集成连续化虽需投入但规模化后成本潜力显著。张彦涛提出“时间考验”标准,CDMO需平衡长期绿色主义与短期利益,药石科技的Building Block策略兼顾交付与工艺可持续性。王学恭指出,中国制药工业2024年API出口额近500亿美元,但国内企业面临内卷与欧美碳关税压力,需政策营造良性生态、提升强制性标准。Courtney Soulsby表示,欧洲采购机构已将可持续性指标认证纳入硬性要求,独立验证的环保实践在招标中具竞争优势。
 
  在探讨中国CMC的全球竞争力与挑战时,张彦涛指出行业关注点已从硬件建设转向流程管理,印证绿色制造能力提升。杨民民透露药石科技海外策略:基于连续流技术构建“本地研发+全球交付”模式,可大幅降低人力需求,突破欧美成本与环保瓶颈,实现从成本驱动到技术驱动转型。王学恭用数据说明中国医药产业跃迁:2024年创新药license out总额约500亿美元,呼吁药石科技等中国CDMO加速出海,推动中国制造布局全球重要市场。Courtney Soulsby指出,中国CDMO的短板在于未能有效对国际客户传达绿色成果,建议以认证文件、可持续数据等可审计的数据证据打破“低成本代工”认知。

药石科技炉边对话:CDMO 的绿色跃迁与全球韧性供应链构建

  对话尾声,诸位嘉宾的行业洞见云集——杨民民以“将精细化学品化工厂转型为智能化办公场景”勾勒产业迭代愿景;张彦涛从制造体量维度判断“先进制造技术必然在最大制造国落地生根”;王学恭以“合规经营到卓越运营的进阶之路”道破中国企业全球化必修课题;陈志红博士直击核心,指明“绿色制造能力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Courtney Soulsby则以国际视角揭示“Embed sustainability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 and throughout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lifecycle”的现实博弈,强调商务沟通的破局价值。这场对话不仅是技术与理念的碰撞,也折射出中国医药产业正以绿色智造为支点重构全球价值链,为“中国智造”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中确立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坐标。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