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座舱驶入深水区:以“人性化体验”破局协同新生态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网站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4-16    
  随着智能汽车进入“软硬融合”的深水区,智能座舱作为用户感知最直接、交互频次最高的核心载体,正逐步从传统的功能集成模式转向以场景为导向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成为车企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突破口。新一代智能座舱普遍采用“一核、多屏、多感知”架构,融合语音识别、手势交互、HUD抬头显示、DMS驾驶员监测、ADAS辅助驾驶等前沿技术,致力于打造“可感知、可理解、可自适应”的沉浸式交互体验。

  4月10日至11日,由行业权威机构主办的“2025智能座舱技术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围绕HUD抬头显示、CMS电子外后视镜、中控显示系统等关键模块,及多模态交互等技术热点展开深入探讨。一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京东方、振华真空、日久光电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在“人性化体验”驱动下,智能座舱的技术路径与工程挑战。
 
  低代码构建座舱功能迭代能力,广汽强化人机体验交付效率

  随着座舱系统日益复杂,软件开发正成为产业链上游的焦点难题。“如何既快速又稳定,还要具备灵活性?这对软件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广汽研究院车载软件专业总师廖磊表示,传统开发模式已难以满足多车型、短周期、高一致性的开发要求。
 
  为此,广汽研究院的低代码开发体系VDSL应运而生,成为解决方案之一。其通过统一建模语言和建模方法,将“建模即编程”理念引入车载软件开发,实现了平台化、灵活化、轻量化迭代、敏捷化的“四化目标”。
 
  镀膜工艺跃升“感官价值”,PVD技术支撑沉浸式座舱体验

  随着AR-HUD、CMS智能后视镜、曲面中控屏等体验类功能成为主流配置,视觉光学件的涂层质量正成为智能座舱的“感知底座”。振华真空经理张启明指出:“高性能PVD镀膜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透光率、抗反射性和膜层稳定性,是打造高阶智能座舱与沉浸式交互体验不可或缺的工艺支撑。”
 
  振华真空近年来围绕车载显示屏、AR-HUD、CMS智能后视镜、汽车内饰件等领域推出定制化镀膜解决方案,其稳定、高效的真空镀膜设备已在多家主机厂及一级供应商实现量产应用。
 
  柔性显示走向主场,京东方精电布局“智显”核心技术矩阵

  屏幕不再只是信息展示窗口,而正在成为智能座舱的“交互中枢”。京东方精电展示了柔性AMOLED、Oxide等先进显示技术,及HERO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实现视觉体验、交互反馈与健康监测功能深度融合,助力车企打造更具温度的“人车共感”系统。
 
  操作系统深耕“用户感知”,构建座舱交互闭环

  操作系统作为智能座舱运行的核心底座,其“感知能力”和“交互逻辑”日益成为评判用户体验优劣的重要指标。长城汽车产品总监张宝雍介绍,自研的Coffee OS操作系统围绕“五好”座舱理念进行系统性设计,涵盖护眼大屏、2.5K超清画质、AI音响、动态转全景声等多项核心功能,构建起从视觉、听觉到交互体验的完整闭环,全面提升用户感知层级。
 
  从感知材料到核心算法,从整车架构到显示技术,智能座舱的演进已经从“功能融合”走向“系统协同”。此次深圳高峰论坛所呈现的,不仅是一场围绕技术路线的集中研讨,更是一场汽车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集中体现。2025年,智能座舱的价值判断逻辑,正从“硬件驱动”逐步向“体验定义”过渡,行业亟需在软件架构、交互设计、感官工艺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智能出行生态走向深水协同阶段。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