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2025社会组织合规发展(知识产权与人格权专项)研讨会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公益时报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保定仲裁委员会、北京国标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北京中道公益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

研讨会现场会上发布了《2025慈善组织知识产权与人格权调研结果洞察》,多位专家围绕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与人格权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
公益时报新闻编辑部主任李庆代表调研项目组发布了主要调研结果。她指出,根据调研数据,当前慈善组织在知识产权与人格权管理上面临三大核心挑战:意识层面对知识产权价值认识不足;能力层面专业人才缺乏且资金投入不足;制度层面保护体系不健全。
从社会组织视角出发,北京中道公益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谭星宇指出,社会组织合规建设应立足发展阶段循序渐进。他强调,人格权与知识产权均是合规发展的重点,尤其在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警惕新型侵权问题,并纠正“公益无责”的误区。
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副院长柳自强提出,合规建设不仅是应对监管的需要,更是提升公信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他建议构建“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防线,并在人格权保护中筑牢“知情同意+最小必要+安全存储”的底线。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公益项目二部主任王伏虎结合一线实践,指出公益传播与人格尊严保护的冲突、知识产权流失、合规成本高昂是当前三大核心困境。他呼吁行业提供更多低成本、标准化的合规工具。
在专业建议环节,保定仲裁委员会发展部部长邓立新介绍了仲裁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专业、高效、保密性强等优势。北京国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高忠岩则从法律实务出发,提醒社会机构需重视著作权权属约定、商标全面注册保护,并审慎对待AI生成内容的法律风险。
研讨会最后,公益时报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社会组织合规发展研讨会召集人赵明鑫代表研究院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工作计划。据介绍,下一步研究院将推动“社会组织合规通”公益产品上线,组织专家志愿者为社会组织提供专业支持,助力其构建合规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广告)
| 合作频道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