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全球零碳循环产业园研讨及发布会沪上举办 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26    
  2025年11月17日,数字经济赋能全球零碳循环产业园研讨及发布会在上海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章之汶科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社直属机构中国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秒音集团担任合作单位,紧扣“十五五”规划“全面绿色转型”核心部署,聚焦数字经济与零碳产业深度融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创新路径。
 
 
  “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双控制度”,并确立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发展目标,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指引。会上,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主任康飞宇等行业权威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建言献策,达成重要共识:产业园将整合章之汶科学院顶尖环保技术与秒音集团数字平台资源,构建集研发创新、场景应用、金融赋能于一体的示范平台,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发展样板,为全国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发布会上,章之汶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生物聚能舱”技术引发广泛关注。该技术实现了固废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生的双重突破,已通过国际权威认证,为零碳产业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秒音集团则以“三维布局”构建起“技术-数据-金融”闭环生态,依托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优化产业全流程,推动再生材料高端化应用,助力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社会循环。
 
  在活动专访环节,秒音集团总裁龙易先生结合公司实践,分享了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他指出,秒音长期致力于AI与数据技术的融合研发,重点投入资源推动玻璃钢等再生产业的零碳化升级。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主要体现在三大协同:一是产业协调与人员协同,借助AI优化生产流程,极致化提升能效;二是供应链协同,打通零碳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数据驱动的全链协调;三是生态协同,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减碳行动。龙易强调,创新需聚合政策响应、金融支持与技术突破三方力量,方能扎实推动“双碳”战略落地。
 
 
  集团副总裁孟连尉在采访中补充指出,数字技术已成为零碳产业园区的核心引擎。通过构建数字化“神经网络”,园区可实现企业间高效协同、资源循环利用与碳排精准管理三大功能。他认为,零碳循环产业园的数字化协同,本质上是借助技术重塑人、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使数据成为流动的生产要素,让协同成为降碳的关键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本次发布会集中展现了中国在零碳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赋能领域的硬实力,其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科技赋能方案”,将进一步加速我国“双碳”目标落地进程,为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关机构简介
 
  1. 康飞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期深耕绿色能源材料、低碳产业规划等领域研究,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专业学术支撑。
 
  2. 章之汶科学院:聚焦环保技术与农业创新领域,传承先辈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生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为零碳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保障。
 
  3. 秒音集团:“专精特新”企业,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专注于AI、区块链等技术在零碳领域的应用研发,为产业零碳转型提供全流程数字赋能服务。
(广告)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