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法治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赵伊 翟羽翔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1-18    
  新型工业化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关键路径。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既是规范发展的“稳定器”,又是创新突破的“护航者”。唯有以高水平法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筑牢新型工业化制度根基
 
  法律制度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四梁八柱”。高水平法治需构建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创新突破划定边界、为产业升级提供指引。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激发创新驱动活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需完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扩大保护范围,提高侵权违法成本,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保护;同时,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推动行政与司法保护高效衔接,破解“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问题,让创新主体“敢投入、有回报”,激活产业升级内生动力。
 
  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保障市场主体权利。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激发活力的前提。需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础,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配套规则,严禁“数据垄断”“平台壁垒”等行为;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经营运行等方面实现平等对待,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形成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完善产业政策与法治衔接机制,增强政策稳定性。产业政策需通过立法转化为法律规范,减少执行随意性。具体而言,可制定新型工业化促进法,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支持措施和责任分工;建立政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产业政策与法治轨道同向发力,既为企业提供稳定预期,又为政府干预划定“红线”。
 
  强化执法司法保障,优化新型工业化发展环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在于执行。高水平法治需通过严格规范的执法、公正高效的司法,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规范涉企执法行为。针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建立专业化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技术素养和法律水平,避免“不懂法乱执法”“选择性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减少执法随意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在守住安全底线前提下给予发展空间,避免“一管就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服务质效。公正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也是企业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需聚焦新型工业化难点堵点,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提高案件审理效率和质量;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推动涉企纠纷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高效解决,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加大对侵害企业权益行为的司法惩治力度,让企业在法治框架内安心经营。
 
  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保障产业安全发展。新型工业化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生态安全等挑战,需以法治筑牢安全屏障。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依法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维护关键零部件和重要原材料稳定供应;数据安全方面,严格落实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范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和跨境流动;生态安全方面,强化环境执法和司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创新法治实践,回应新型工业化时代需求
 
  新型工业化涉及技术变革、模式创新、制度重构,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高水平法治需与时俱进、创新实践,主动回应时代需求。
 
  探索数字经济法治规则,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是新型工业化核心引擎,但数据权属、算法治理、平台责任等问题待明确。需加快制定数据产权保护规则,明确数据收集、使用、收益分配机制;针对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制定算法治理指南;完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在保障国家安全前提下促进数据要素全球化配置。
 
  构建绿色低碳法治体系,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重要特征,需以法治倒逼产业升级。需完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法律法规,将“双碳”目标纳入法治轨道;健全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法律保障;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绿色产业发展的法律支持,引导企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完善人才发展法治保障,夯实智力支撑。新型工业化归根到底靠人才。需制定人才发展促进法,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的法律制度,保障人才平等发展机会和合理待遇回报;依法保护科研人员智力成果和自主科研权,鼓励离岗创业、技术入股,打破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第一资源"。
 
  结语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水平法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新征程上,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赵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翟羽翔,濠江法律学社)
 
  【项目基金】司法部2020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青年课题项目《从“礼治”到“法治”——“公序良俗”的现代诠释》(编号:20SFB3004)。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