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芯优享控股:以创新科技赋能绿色出行,引领充电基础设施新标杆

来源:日照新闻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10-24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爆发式增长重塑交通出行生态。作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先锋企业,深圳市智芯优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芯优享”)以“安全、智能、普惠”为核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突破,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智慧充电网络,成为推动绿色出行革命的重要力量。
 
  厚积薄发:从区域深耕到全国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成立于2024年的智芯优享,虽为行业新锐,却承载着深厚的产业积淀。其核心团队早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启动之初,便以深圳为起点到郑州,为多家上市企业提供充电桩投建与运营服务,积累了从设备选型、场站规划到智能运维的全链条经验。2024年,随着国家对社区充电桩“统筹统建”规划的落地,智芯优享凭借技术实力与运营能力,成为政府委托的社区充电基础设施核心运营商,正式开启规模化发展征程。
 
  目前,公司已在广东深圳,杭州,河南郑州等重点城市完成充电桩的布局,形成覆盖东部沿海与中部枢纽的能源网络。预计三年内实现5万+的总量目标。这一速度不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彰显了企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执行力。公司在2025年8月21号深圳市智芯优享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艺术金融(01572)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智能充电桩业务。
 
  技术赋能:打造安全便捷的智慧充电生态
 
  智芯优享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充电桩,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与AI算法,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同时预留未来锂电池更新换代的接口:
 
  实时状态查询:精准定位附近空闲充电桩,避免盲目寻找;
 
  智能预约充电:错峰用电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电网效率;
 
  无感支付系统: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技术赋能:打造安全便捷的智慧充电生态
 
  智芯优享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技术+场景”的深度融合。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智能充电桩,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与AI算法,用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
 
  实时状态查询:精准定位附近空闲充电桩,避免盲目寻找;
 
  智能预约充电:错峰用电降低使用成本,提升电网效率;
 
  无感支付系统: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在安全性设计上,产品通过IP67防水等级认证、V0级阻燃材料与三级漏电保护装置,构建起“防-控-救”全链条安全体系。2024年郑州某社区的实测数据显示,其充电桩故障率低于0.03%,远低于行业0.2%的平均水平,真正实现了“零事故”运营。
 
  民生为本:破解社区充电“最后一公里”难题
 
  针对社区通统筹建私拉电线、充电难等痛点,智芯优享创新推出“社区统建统管”模式,通过与地方政府、物业三方协作,在杭州拱墅区、郑州金水区等典型社区打造示范项目。项目采用“统一规划、智能调度、分时收费”机制,既消除安全隐患,又通过峰谷电价政策降低居民充电成本30%以上。项目落地后,相关社区火灾报警量同比下降76%,获住建部“民生示范工程”称号。
 
  战略升级:构建新能源综合服务生态
 
  面向未来,智芯优享正加速布局两大战略方向:
 
  社区微电网:整合光伏储能、V2G车网互动技术,打造“光储充放”一体化场站,实现社区能源自给自足;
 
  重卡绿色物流:在郑州、甘肃 新疆等枢纽建设新能源重卡专用充电站,助力物流行业减碳50%以上。
 
  公司已与聚合盈科技集团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超充技术、光储充一体化,社区充电站等解决方案并已实施运行。
 
  使命在肩:做绿色出行的守护者
 
  “每一度电的传递,都是对未来的承诺。”智芯优享创始人兼CEO王宇飞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累计减少碳排放超12万吨,相当于种植600万棵树。这份成绩单背后,是7×24小时运维团队、工程师的坚守,更是对“让居民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初心的执着。
 
  在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智芯优享正以每年200%的增速扩张。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技术+场景+资本”三轮驱动战略,力争到2027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智慧充电网络,为“双碳”目标实现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智芯力量。
 
  从社区到高速,从城市到乡村,智芯优享的充电桩正成为新时代能源基础设施的“毛细血管”。这家年轻的企业,用创新破解行业痛点,以责任守护民生安全,在绿色发展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硬核答卷。
 
  (广告)

责任编辑:陈钇彤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