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合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五种”并进,全力推动现代种业全产业链发展,高质量打造“种业之都”,为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贡献合肥力量。
最是春好处,耕种正当时。让我们一起走进企业、科研院所、田间地头,探寻合肥种业的“家底”及振兴路径。
近年来,我市坚持“五种”并进,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种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批批优良品种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插上科技双飞翼
走进丰乐种业企业技术中心,处处是繁忙的科研场景。从事育种工作十余年的丰乐种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周桂林,正带领科研人员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
在她身旁,基因测序仪、毛细管电泳仪、移液工作站等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加速育种进程。
作为“中国种业第一股”、全国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38年来,丰乐种业培育的水稻、玉米、小麦、西甜瓜等新品种源源不断走进千家万户,把丰收的快乐带给农民。
“传统田间育种耗费时间长,我们借助分子标记育种等技术,可在早代从基因水平更加准确、快速选择和繁育具有目标性状的田间植株,可将育种年限从过去的7~10年缩短到3~5年,提高了新品种的选育效率。”周桂林说。
远在海南三亚,荃银高科南繁科研基地内,杂交稻新品种选育工作如火如荼开展。
生长在田间的数万份水稻材料,每一份材料上是否具有优质、抗病、抗虫等优良基因,一线科研人员用肉眼是很难观察到的。如何快速精准选育含有目标基因的水稻品种?荃银高科在后方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导航”团队,以科技的力量,让一线人员有的放矢。
小种子,大产业。“想把种业搞上去,最关键的就是科研。”丰乐种业总经理戴登安说,早在2016年,丰乐种业就对科研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新的育种目标和科研方向;同时着力构建工厂化、流水线式的现代育种组织体系,提高育种效率。
种业还需补“短板”
“中国种业第一股”丰乐种业、创业板种业第一股荃银高科、新三板第一股江淮园艺(已退出拟在A股上市)……合肥种业基础条件良好,拥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种子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现有持证种企239家,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8家,居全国第2位。“2021年,我市有5家企业入围国家农作物种业企业阵型,分别为丰乐种业、荃银高科、皖垦种业、安徽国豪和江淮园艺。”市农业农村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海外市场方面,2021年,荃银高科在海外年推广杂交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种子7000吨左右,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巴基斯坦、孟加拉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丰大种业杂交水稻种子出口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约500吨;江淮园艺年推广甜瓜、辣椒、番茄等各类瓜菜种子16000公斤,销售覆盖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17个国家和地区;金培因科技2021年蔬菜种子出口额达500万元,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成绩有目共睹,短板不容忽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我市种业企业在全国、全省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国内先发种业城市相比,在产业规模、种子类型、领军人才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补齐“短板”。
抓好“龙头”兴产业
如何破解?抓好龙头种业企业是关键。
未来四年,我市将打造2~3家具有国际影响和竞争力的种业“航母”企业,推进荃银高科进入全球前10强,丰乐种业进入全国前5强,皖垦种业进入全国前10强;培育皖垦种业、江淮园艺、安徽国豪、丰大种业等4家种业企业上市,同时储备一批上市企业,打造种业上市公司“合肥板块”。
真金白银,支持种业创新发展。“市里重点扶持种业企业重组、做大做强、研发创新、项目建设、融资、人才培养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市农业农村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种业项目共计安排资金3639.37万元,已兑现3078.85万元。2021年在重点人才租房方面累计补贴681.82万元。
在市级层面的系统支持下,龙头企业竞相发力,扛起振兴种业的“大旗”。
奋力争先进位,助力合肥建设种业之都。戴登安表示,丰乐种业将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加大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向数字化育种方向探索前进。通过对外深度合作,实现科研提档升级,占领育种技术的前沿高端。
政企同向发力,合肥种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记者 华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