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2022年报业开展资本运营相关环境的评述,总结报业开展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和不足,并就未来报业资本运营的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报业资本运营外部环境变化
1.2022年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表现可圈可点,亮点纷呈
到2022年末,沪深京三市上市公司数量正式突破5000家,在全球市场中,A股上市公司合计总市值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2022年,A股IPO融资规模预计将以5600亿元再创新的历史纪录,其中2022年A股市场接近七成的融资金额来自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成立于2021年9月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迅速,预计2022年全年融资额将接近130亿元。2022年是“史上最严退市新规”落地第二年,A股上市企业股票被终止上市的数量快速增加,并呈现明显提速之势。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实施摘牌退市,较上年翻了一番。
这些数据背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首先,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以及市值提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上市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在资本市场的帮衬下不断成长和成熟,有效带动产业持续发展与繁荣。其次,科创板和创业板融资规模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及新兴产业的支持。再次,随着A股全面注册制落地、常态化退市机制加速形成,优胜劣汰下A股上市公司分化将愈发明显,逐渐被边缘化的小市值公司有望及时有效出清,制度改革将促进A股“新陈代谢”,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2.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实体经济晴雨表作用愈发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
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证券监管部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扎实推进注册制改革,持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不断提升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资本市场在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助力拓展居民投资渠道与提高财产性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科创板做市商交易落地、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稳步推进,每一项创新措施都在一点一滴改变着市场生态。
展望2023年,最大的利好来自流动性,美国通胀顶点基本确立,美联储加息进程已接近尾声;国内防疫政策优化,经济有望迎来触底反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政策进一步明朗,更多产业政策有望步入新常态;上市公司盈利有望弱复苏,消费板块具备弹性,新兴产业向上趋势更明朗。这一切均为2023年报业资本运营带来新预期。
报业资本运营行业
内部环境变化
1.报业经营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马太效应”渐趋明显
受疫情防控影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2022年,报业经营更加呈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状态,高歌猛进的是部分创新能力强的党报集团。这些党报集团充分借助体制性优势和品牌优势,在线下活动、政务服务、互联网业务上发力。陷入困境的是等待财政包养的党报,以及转型没到位的报刊,停刊减版成为常态。受互联网普及、用户习惯改变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自2012年前后报业经营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经过这些年不断探索与创新,报业经营呈现回暖迹象,而触底反弹的主要来自创新能力强的报业集团。一方面,创新能力强的报业集团才能真正抓住政策红利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强的报业集团,其媒体深度融合已经取得了实效,充分借助体制性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取得长足进展。究其增长来源,一是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与高速增长的互联网业务同频共振,使得这些集团的收入构成更加优化。二是发掘自身金融资产潜力,追求资产配置的增量,其中最简单的做法是把报业集团持有的土地房产、股票等资产加以更有效配置,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三是通过对接资本市场,有效利用社会资本壮大报业发展。
2.报业资本运营不但面临开辟新增量的任务,而且如何妥善消化过剩甚至无效产能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其一,在非公资本不得进入新闻传媒业务的政策规定下,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其中的重点是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随之而来的摸底清查和清理清退工作仍在进行中。伴随着纸媒式微,早期进入报业的非公资本已深套其中,回天乏术,受该政策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如何妥善消化这些基本已成为“僵尸”的项目,考验着报业资本运营的智慧。
其二,随着文化资产管理逐步正规化科学化,对报业越来越细致地考核与审计成为常态。以往那些低效运作甚至无效运作的项目,作为存量大家可以选择性忽略,但现在面对外部考核与审计压力,这些项目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其三,随着巡视巡查的常态化与定期化,一旦项目陷入连续亏损,则必然面对问责与限期整改。这些刚性约束,成为报业资本运营不愿承担风险的原因。
3.报业资本运营在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核心支撑作用愈加显现
总结报业的媒体融合发展经验,在各类生产要素有效重组过程中,资本和资本运营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项目的资本化和不同轮次的资本运营,让项目一步步得到资本市场检验与支撑。譬如,澎湃新闻、界面财联社、封面新闻等项目,特别是项目B轮融资、基金二期募集的反馈往往最能真实反映项目市场化运作成果。如果说项目启动时或多或少是含着“金汤匙”、带着领导的“站台”“刷脸”效应,那么第二轮融资拼的就是真刀真枪,就要看承诺前序轮股东方的经营业绩是否达成,是否精准执行了既定投资策略,是否交出了让上一期投资人满意的账面回报与现金回报等,市场机制就是这样来发挥作用。
4.报业资本运营要走向深度,关键还要解决投入机制问题
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发挥好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支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单纯靠财政、国资投入做新媒体,从长期看可能带来资金投入“不可持续”和团队激励“不可持续”两个问题。相比科技产业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持续投入,要靠时间和周期来打磨,要培养可以信赖的团队。这样的团队要求兼具“国有背景”和“市场基因”的核心优势,做到既懂文化传媒、国资管理,又能与市场充分对接。这些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不断掀起组建文化产业基金热潮,就是要以政府引导资金撬动,吸引各方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支持文化企业改制重组和并购,促进文化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5.报业资本运营需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媒体融合发展,国有资本将逐渐成为主要来源
2022年8月,澎湃新闻宣布正式完成B轮融资,这是继2016年澎湃新闻引入6家国资战略投资之后的又一次融资动作。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独家出资4亿元,对澎湃新闻运营主体——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东方报业)增资入股。增资完成后,上文投成为第二大股东,上海报业集团仍为澎湃新闻控股股东。这次澎湃新闻引入B轮资本支持,国资与媒体联姻为走向深度融合的主流媒体加油,对于推动主流媒体后半程融合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意义。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征程正在积极推进中,而媒体深度融合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与那些资本雄厚且资本结构多元的头部平台相比,主流媒体的资本体量较小,财力受限,导致再好的改革愿景和实施方案也难以真正落地。加之,还要付出一些难以避免的试错成本,能源不足,财力不支,限制了媒体深度融合的续航能力,而落实非公资本不得进入媒体的要求,让引入国有资本成为不二之选。
未来展望
1.政策红利依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体制和制度杠杆,平抑新媒体野蛮扩张,遏制新传播技术的非理性扩张,对网络空间进行持续治理,控制资本绑架舆论,净化“带毒的”流量,有力地改变了失衡的传播格局。客观上来说,这有利于传统主流媒体发掘自身资源和制度优势,在数字转型之路上赢得喘息之机。从国内资本市场方面来说,推进改革的步伐不断迈进,报业开展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随之得以优化,可以说目前条件下,外部资本市场的约束越来越少,报业资本运营服务媒体融合发展的想象空间不断拓展。对已初步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新型主流媒体来说,政策红利期仍然在延续。
2.报业实现媒体融合的后半程更加艰险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悄然改写着新闻传播领域的规则与生态,元宇宙、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信息传播方式。新传播技术革命还在持续,在移动化、音视频化、社交化、智能化的传播技术潮流裹挟之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深度融合压力还在累积,谁最先找到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谁能最大程度掌握并有效运用新技术,谁就有机会抢占互联网舆论场新高地。对于担当时代大任的主流媒体来说,必须全面而准确地研判全球新闻传播最新趋势,对面临的机遇、风险和挑战进行前瞻性预测,才能在这一轮数字变革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新型主流媒体在应对技术挑战方面,还没有掌握主动,更难说引领。从国内传播格局来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主流媒体身处主战场被动局面已得到改观,主力军占据了主流位置,融合改革催生了一些头部新型主流媒体,不过,媒体融合尚未进入成建制的系统化深融,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现象。新型主流媒体要想最终跑赢商业网站,必须遵循互联网企业的一般规律,必须像真正的互联网企业那样发展壮大自己,因此后半程将更加艰险,慢进则退,不进则汰,必须坚持改革不停步,坚持发展不放松,不能有缓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3.报业资本运营水平高低将进一步拉开主流媒体建设的差距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部分报业集团仅满足于几个盆景式的融合案例或仅靠几个爆款花样和流量动作来博眼球,只有少数创新型报业集团勇挑重担,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征程中砥砺前行,步步为营,开创了一个个精彩的媒体融合实践,并逐渐拉开与后进者的差距。可以预见,那些自觉发挥资本运营核心支撑作用、着力通过改革投入机制促进媒体融合真正走向深入的创新型报业集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二梯队的距离。
(作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投融资管理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