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升级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综艺节目势头强劲,植入式广告逐渐登上综艺舞台,借以提高品牌或产品的曝光率,同时观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也对广告形式的创新提出新要求。本文从近期热播的《心动的信号》恋爱推理综艺切入,着重对小剧场插播进行分析,探讨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与升级。
  【关键词】综艺节目  植入式广告  小剧场插播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综艺节目中植入式广告遍地开花
  中国产业调研网的统计内容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线的节目总播放量达172亿,占上年全年总流量的67%,增长势头迅猛。2015年网络综艺市场规模大约为10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2%。
  目前国内综艺主打轻松娱乐,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受众,快速提升收视率。虽然此类综艺有走向泛娱乐化和“快餐文化”的趋势,但仍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多元化的节目类型满足众多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因而收视表现良好,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广告价值,新的赢利点不断显现。
  国内综艺的火爆吸引了不少广告主的入驻,为了促进节目内容和广告投放的良性互动,经广电总局审议通过并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电视剧中的广告插播形式、时间、长度、内容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这样的规定,一方面减少了广告占用节目播出的时间,有助于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另一方面也对广告的播出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市场呼唤一种将品牌符号融入作品的广告方式,植入式广告这一概念开始出现。
  植入式广告也被称为植入式营销、隐形广告或软性广告,依靠场景植入、台词植入、剧情植入等方式将品牌、产品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营销。首先进入观众视野,再通过剧情及明星的渲染加强认知,培养观众对于品牌及产品的熟悉度和好感度,最终实现营销目标。
  探讨国内综艺和植入式广告绕不开湖南卫视,2018年湖南卫视明星推理综艺《我是大侦探》招商资源公布,包括独家冠名、APP推荐、官方合作伙伴、甄选产品、官方指定座驾等9个项目,价格区间为600万元至5000万元,共吸纳19个品牌入驻。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品位以及日益壮大的综艺市场,必将驱动广告形式的再次升级。
  个案研究:《心动的信号》植入式广告现状
  《心动的信号》是由腾讯视频出品,企鹅影视、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首档都市男女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该综艺共挑选8位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素人单身男女,共同入住“信号小屋”,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交往体验。录制节目与日常工作并行,生活氛围浓厚。节目组还特别设定先后进入、晚间匿名短信、约会发起等规则,创造机会令这些青年男女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心动的瞬间。除了力求真实地展现8位素人的状态,每期节目还邀请明星嘉宾和心理学专家组成心动侦探团,从局外人的视角观察并预测几位素人单身男女的情感走向。
  相比早期的真人秀节目,《心动的信号》既有素人参与又有当红明星助阵,不仅打破了明星霸屏综艺的格局,也避免了全素人综艺不能满足观众窥探明星的欲望,并且还以素人为节目主体,明星反而退居二线。此外,该综艺还有心理专家坐镇,增强了推理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同时观众也能从专家的分析中更好地进行解读,使得《心动的信号》不至于陷入泛娱乐的圈套。爱情是永恒的话题,素人恋爱社交真人秀具有足够的话题度,作为国内首档都市男女恋爱社交推理综艺,素人单身男女的日常互动,加上当红明星的推理中也影射了自身的恋爱观,并且节目后期的推测环节代入感很强,因此深受观众喜爱,成为热门综艺。
  目前《心动的信号》植入的品牌以食品、饮品、APP、化妆品、饰品为主,植入品牌的方式大概有十余种,其中包括节目中场小剧场的插播、品牌产品的陈列摆放、特定场景植入、主持人创意口播、以道具形式出现、镜头特写素人使用产品等。小剧场插播不同于普通的原生广告,它是集创意于一身的广告形式。以腾讯微视为例,在节目进行将至一半的时候,出现了“心动高能剧场”,综艺中的素人单身男女变身腾讯微视APP的代言人,通过简单的互动和广告创意,塑造腾讯微视是明星都爱用的APP。这种“剧情-广告”的创意形式将硬性广告软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原班人马代言也减少了插播广告的突兀感。
  小剧场插播先是在网剧中初露头角,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后才开始在综艺中生根发芽。《心动的信号》小剧场插播有两大特征值得探讨。首先,小剧场插播更为自然,有利于品牌传播高效化。《心动的信号》以日常生活场景为镜头,展现8位素人的同居生活,腾讯微视作为娱乐APP在小剧场中的出现违和感较低,且素人的互动也会营造出恋爱的美好场景,观众不会产生厌恶的情绪。而以往的网剧或电视剧中,小剧场虽然也是原版人马出演,但小剧场中的角色与原剧中的人设往往有较大出入,且小剧场与剧中的情节毫无关联,易使观众“出戏”,甚至产生排斥感,在观剧过程中有意识地跳过小剧场。即使小剧场暗藏在剧中,但可能被观众主动地屏蔽,有时非但起不到品牌推广的作用,反而会激起观众的负面情绪。
  《心动的信号》小剧场插播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素人担任代言人。该综艺中虽有当红明星加入,但小剧场的主角却是8位素人。这里有必要提及素人这一说法,素人与明星相对,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没有太多的话题度和粉丝基础。那么从素人到代言人的角色转型就变得十分有趣,市场上的广告商大多愿意花重金请流量小生代言产品,而《心动的信号》则另辟蹊径,将剧中宝贵的30秒小剧场交由素人发挥,一方面符合该综艺的中心和主角是素人,另一方面也存在混淆观众认知的隐患。素人在综艺中担任双重身份,也会使得观众对于该综艺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如果真人秀不再真实,那么这场综艺就只剩下“秀”了。
  小剧场插播是植入式广告的再次升级
  近年来,数字媒体的兴起宣告电视广告的无插播时代已到来,电视的广告资源已接近饱和状态,广告形式亟须转型,植入式广告可以说是应运而生。综艺节目的舞台无疑为植入式广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植入式广告也不断创新形式,更好地与节目内容和特质融合,实现良性互动。
  早期的植入式广告多以陈列摆放,道具植入为主,这样的植入方式传递的品牌或产品信息相对有限,不便占用太多的镜头和曝光时间,难以在短时间内刺激观众,因而不适合新兴品牌的传播。在经历静态展示阶段后,植入式广告开启了动态植入的模式,也即进入创意口播阶段。
  创意口播,将节目特性与品牌诉求相结合,以逗趣搞怪、幽默诙谐的口播内容见长。在此以《奇葩说》和《火星情报局》为例,在《奇葩说》这一综艺中,广告的植入与节目主体内容毫无违和感地融入,同时能经过主持人的灵活表达进行有效的品牌传播。口播广告甚至成为节目嘉宾相互调侃的方式,娱乐性强,观众一边叹服嘉宾的妙语连珠,一边接受了品牌的植入。而在《火星情报局》中,刘维更是将广告改编成歌曲,让枯燥的广告变得好听好玩。节目中,刘维唱跳结合,将一叶子面膜的特性和功效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且这种形式更多地被视为才艺展示,而不会被当作广告产生排斥心理。
  传统的植入式广告善于以多种形式出现在节目中,既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也容易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而创意口播在节目中单独占据一段时间,观众清楚地知道这就是广告,也可以自主地选择是否要跳过。小剧场插播也是在节目播出时占用正片的时段,以简单的剧情来进行传播,故事情节和原班人马是两大看点。如果说创意口播是植入式广告的一次升级,那么小剧场插播可以看作是植入式广告的再次升级。
  当然小剧场插播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广告时间长,与剧情脱节,可能直接被观众跳过,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虽然小剧场的广告形式尚未全面铺开,但同质化现象已十分严重,盲目跟风不可取,广告形式创新思路仍需进一步升级。小剧场插播是否能成为植入式广告的下一个“风口”还未可下定论,但为植入式广告的创新之路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湖南卫视广告部官网.广告资源.http://hnwsklcb.com/AdDetail/201.html.
  【2】秦海青,秦海祺.网络剧原生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浅析--以《老九门》小剧场创意广告为例[J].科技传播,2018(2).
  【3】王淑娴.综艺节目中植入式广告表现形式[D].新疆大学,2017.
  【4】王斯莹.国内综艺节目植入式广告探究[J].中国报业,2018(14).
  责编/李德金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2月(下)P75-76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