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用好舆论监督 创新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坚持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地市党报是我国党报序列中最基层的主流媒体,是开展舆论监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资源。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地市党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关键词】舆论监督 创新 基层 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论述,为各级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径。坚持舆论监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舆论监督是基层党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强化引导、凝聚合力,是新闻工作,更是基层工作。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地市党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内涵要义:舆论监督与基层治理

  党报具有“党和人民喉舌”的政治属性和大众传播的社会属性。新形势下,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客观上要求明确二者的内涵要义。

  舆论监督即新闻媒介通过聚焦、揭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凝聚广泛社会共识,着眼推动问题解决,并促使其沿着社会法治和公共准则方向运行,是一种新闻行为方式和基本公共权利。

  所谓社会治理,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以更好地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模式和目标理念。基层社会治理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对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国家宏观政策的实现、国家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影响。

  舆论监督与基层治理的现状

  一个时期以来,地市党报舆论监督报道日渐式微,舆论监督功能有所弱化。之所以面临这种状况,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相较于中央、省级党报媒体,通常地市党报监督的层级空间窄、报道的区域范围小、舆论监察力度弱。二是地市党报体制机制,对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三是有些地市党报面临经营压力,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导致社会责任意识缺失。四是一些基层单位和部门,对于新时代下的舆论监督缺少正确认识,视舆论监督为“洪水猛兽”,导致信息公开不及时,信息发布不规范,舆论监督不敢做,产生的后果是权威信息缺失、宣传教育弱化、舆论监督缺位、舆情引导失控。五是开展舆论监督报道往往要承担一定的压力和风险,由于缺少必要的权益维护和保障措施,客观上削弱了新闻工作者舆论监督报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舆论监督是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

  1.党委政府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优化基层行政体系运行的重要方式。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当前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基层治理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面临更加多元多变的环境形势,客观上要求地市党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提升基层党报“四力”的必然要求。

  舆论监督和基层社会治理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监督合力的形成,关乎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地市党报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使命。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舆论生态格局变革日趋深刻,传统党报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党报媒体面临读者流失、发行量下降、经营收入下滑、人才流失等严峻形势;另一方面,传统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愈发凸显。新形势下,基层党报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肩负职责使命,强化内容建设,聚焦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基层党报可为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客观、权威、严谨的精神态度做好舆论监督工作,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不断提升基层党报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舆论保障。

  3.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

  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既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领导,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

  用好舆论监督利剑,既是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知情权的一种重要方式,又是增强人民群众信任感、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基层社会治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关注度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忧、增进民利。

  用好舆论监督利剑的基本路径

  1.市民热线倾听民声

  长期以来,报社设置的“市民热线”着眼于倾听民声、反馈民意、解决民忧,搭建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1)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在实践探索中,深圳宝安日报从白天热线、晚间热线、定期市民热线接听、转接办法、奖惩措施等5个方面着手,制定了《宝安日报“市民热线”接听管理办法》。宝安区委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宝安日报“市民热线”栏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集民意、解民忧、促发展”媒体监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市民热线”运行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栏目运行的具体方案、实现路径和机制模式,为其朝着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主题专题接听,倾听群众心声。倾听社情民意,解决民生问题。宝安区委每周三定期开展“市民热线”主题接听,组织各部委办局、各街道主要领导参加,第一时间回应市民反映的情况,解答居民反映的问题,着力推动问题解决。不定期开展“市民热线”专题接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深度聚焦社会热点,倾听市民意见,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合力共识,推动工作落实。

  (3)优化拓展职能,强化多元保障。宝安日报强化人员配置,加强跟踪督办,安排记者专职负责24小时热线接听,保证“市民热线”全天候正常运行。更新升级市民热线接听室,强化信息技术设备保障,推进热线数据库建设,与区相关部门进行数据信息共享,对热线反映的问题认真接听登记。

  2.“声音”栏目为民呐喊

  党报设置“声音”栏目,充分体现基层党报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呈现、反映和传达各界声音并形成意见。

  (1)遵循党报属性,强化舆论监督。基层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加强舆论引导的同时,还要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面宣传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舆论监督也不是为了监督而监督,其核心在于有效增强党报与党委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联系,成为各级各部门领会上级精神、明确工作思路的重要抓手,成为关照社会现实、反映民生民情的有效载体。

  (2)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对于基层党报来说,用好舆论监督利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增强“四个意识”,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既要客观严谨、精准全面报道事实,又要从全局着眼、把握全貌;既要弘扬主旋律、凝聚精气神、激发正能量,又要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既要注重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又要增强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既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正确舆论导向,又要注重建设性、积极性、普遍性。

  3.“监督哨”为民守望

  党报设置“监督哨”栏目,就是要着眼于创新基层治理,推动民生改善,开展舆论监督。

  (1)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增强监督合力。权威性、普遍性、影响力和推动力,是舆论监督报道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宝安日报聚焦基层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监督哨”栏目提供的问题线索,有关部门积极关注,并视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核实和调查。“监督哨”栏目成为收集问题线索、教育党员干部的新平台。

  (2)构建编读互动平台,创新内容生产模式。用户通过宝安日报“家在宝安”微信公众号、QQ群、市民热线等平台进行留言,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提出建议,实际上也成为基层党报内容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比较接近于UGC(用户原创内容);新闻编辑对留言内容进行后期加工整合、提炼把关,接近于PGC(专业生产内容)。着眼于增强融合传播,打通网上网下,对留言、反馈和互动进行再生产的内容,其话题具有贴近性和普遍性,蕴含了媒体的社交属性和网络属性,兼具了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权威性,通常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都比较好。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意义

  1.汇聚内生力量,推动民生改善

  2015年宝安日报改版后,精心策划推出“声音”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市民群众的喜爱。宝安日报进一步创新拓展市民热线的运行模式,将市民热线有机融入“声音”版,进行跟踪报道,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进一步形成舆论监督合力,促进党委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市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以解决。

  比如,宝安日报市民热线多次接到群众关于西乡街道码头路停车乱象的投诉,经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后,宝安日报推出《民生工程竣工慢乱象丛生伤民心》系列舆论监督报道,聚焦码头路改造延期数月未完工、车辆霸占人行道、人车争道隐患大的问题。报道推出后,当地政府组织交通预联办、工务中心等部门开展综合联动执法整治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道路施工,减少施工扰民和交通压力。

  2.倾听基层民声,畅通表达渠道

  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是时代赋予党和政府的新要求。表达权、参与权是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宝安日报推出“声音”版“民声”栏目,很好地表达了舆论监督的核心要义,其版面定位为“在群众议论中找准问题”。围绕“反映民声、畅通民意”这个核心主题,“民声”栏目形成了辩证统一、直面问题,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事实准确、重在建设,深入基层、贴近民生,以小见大、强化引导五个方面的鲜明特点,增强了栏目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市民群众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3.深度聚焦民生,创新社会治理

  几年来,“民声”栏目已连续刊发500余期,刊登读者反映的各类问题2000余条,涵盖交通出行、医疗卫生、市容环境、公共安全、经营管理、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民声”栏目所反映的问题,基本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民声”栏目的开设,强化了基层党报与党委政府、市民群众的联系,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开拓了政情民意上传下达的渠道。2018年3月29日,宝安日报以《一条甘蔗能榨5杯甘蔗汁?原是暗掺污水》为题,对甘蔗汁暗掺污水的问题进行聚焦报道。随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深圳广电第一现场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推动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治工作,增强了市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作者单位:深圳报业集团)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3]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4]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5]孔德信.交汇点:用“四个设计”做好新闻客户端的用户管理[J].中国记者,2018(1).

  [6]王强华,王荣泰,徐华西.新闻舆论监督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8]王东旭,郑慧,基层社会治理何以实现[N].光明日报,2018-5-21.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0月(上)P50-52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