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新形势下电视媒体扶贫模式创新探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先后经历了生产自救、计划扶持、经济开发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模式,已经成为电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话题。本文基于新形势下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的应用和创新进行分析,希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视媒体  扶贫模式  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形势下,衡量一家电视媒体水平高低,要看其能否根据当前社会需要和国家战略方针进行相应的节目内容创新。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可以作为体现电视媒体社会责任和政治意识、展示整体节目制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工作的现状
  1.扶贫工作的主体发生偏移
  扶贫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的贫困群众,他们应该是扶贫工作的目标群体,是扶贫政策、资金、方式的落脚点。然而现阶段,由于我国扶贫工作由中央全盘指导,地方负责实施,扶贫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偏移,政府成为主导者,而广大贫困群众成为被动接受者,这就导致实际的情况与需要无法与政策密切贴合。
  2.扶贫工作流程繁杂
  我国扶贫工作流程多,扶贫项目落地所需时间过长,手续复杂,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集中发力,资金供应不足,配套跟进不力。针对这一问题,电视媒体可以将一些好的扶贫项目通过节目的形式播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引起政府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加速政府审批落实的作用。
  3.扶贫工作资金支持有限
  现阶段扶贫资金多来自财政拨款,由国家负担,虽然拨款总数可观,但平均到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身上相对较少。扶贫工作缺少社会层面的资金来源,总是有杯水车薪的感觉。而对于社会层面的资金而言,电视媒体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资金归集的渠道和实现资金精准到户的平台。
  新形势下电视媒体扶贫模式创新出发点
  1.电视媒体扶贫模式功能创新
  电视媒体扶贫功能创新,有利于广大电视媒体人用更加贴近基层、深入一线的方式,为精准扶贫工作助力,通过调研走访,采风采点,用镜头记录下更多富有生命力、感染力、说服力的扶贫故事,发掘出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当地实际、快速有效的脱贫产业项目,组织发起更多凝聚力量、汇集爱心、精准帮扶的扶贫活动。这些内容要用电视媒体最为擅长的节目形式播出,实现屏幕内外的双向互动,节目类型应以纪实为主,或以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的短视频形式进行集中展示。在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对广大媒体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媒体人要以“沾泥土”“带露水”“走田垄”的决心,深入到贫困地区进行走访,和贫困群众深入交流,打成一片,对整个走访交流的过程进行全时全程直播,使自己变身为“推荐人”“销售员”“叙事者”,发挥各种主持风格,融入感情,切实投入,真正成为电视媒体扶贫的直接力量和核心部分,通过自身努力帮助贫困群众,助力扶贫攻坚大计。
  2.电视媒体扶贫模式方法创新
  现阶段,比较有效和普遍的电视媒体扶贫模式是“电视融合电商,线上结合线下,实景直播互动”的全新电视节目架构。在这一架构中,形式上是电视直播、电商销售,表象上是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蔬果进行销售,实质上是要通过这样的架构,展现播出对象的风土人情,展现农副蔬果背后各种感人的、励志的、快乐的故事,最终实现“以情带货、以情促销”的目的,实现扶贫的目标。
  为扩宽整体传播渠道,可以选择借助网络直播的形式,打通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传播渠道,通过自主开发软件,架设直播平台,或是在其他平台开设账号,邀请直播大V或网红一同进行直播,借助他们粉丝群体扩大现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
  为增加购买渠道,要在电视直播和电商销售的过程中,在屏幕上加入二维码、购买热线,或淘宝、京东等大型购物平台的链接等,这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最佳方式。另外,要注意对播出时段、播出时长的把握。现阶段虽然许多电视媒体都开始制作扶贫类节目,但是普遍存在播出时段差、播出频道受关注度低、播出时间短等问题。要想真正通过电视节目实现扶贫,基本的节目时长和受关注程度要有所保障。时长以1~2小时为宜,方便对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和故事讲述;时段以黄金时段为宜,方便更多的观众可以看到,同时养成固定观看的习惯,培养一定的购买群体;播出频道可以选择多频道并机播出,也可以选择王牌频道播出,以提升整体的受关注度和播出效果。
  对节目时长、播出时段和播放频道的调整,也是向播出对象传递一种信号,有利于激发播出对象的参与热情和自豪感,提高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整体形象,有利于今后各类活动的开展。
  3.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目标创新
  为了实现扶贫目标创新,电视媒体要把握好电视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力求实现政府宣传、地方发展、群众受益的统一,实现电视直播、活动发起、后续跟进的统一,实现互动购买、精准到家、扶贫到位的统一。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对节目素材的收集、节目内容的编排以及节目形式的包装,使扶贫节目达到好看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层层推进,从内容到传播,从传播到交易,从交易到持续,从持续到脱贫,从脱贫到致富,帮助贫困地区形成以电视电商为核心的脱贫链条和产业架构,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平台作用,为贫困地区招商引资、大宗采购搭桥铺路。
  现阶段,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目标创新做得比较突出的是湖南电视台。该台是国内综艺节目制作的佼佼者,《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中餐厅》等,都属于口碑与制作上乘的娱乐节目,他们还开创了国内综艺节目诸多先河,比如提出“慢综艺”“生活真人秀”等概念。
  通常情况下,对于综艺节目的定位是娱乐消遣,然而湖南电视台为综艺节目增添了人文色彩,对扶贫工作的支持也在节目中得以体现。比如在《快乐大本营》中,节目会以游戏胜利者的名义资助贫困应届高中毕业生圆大学梦,为贫困学校捐建爱心书屋,帮助贫困家庭儿童完成心愿,帮助贫困地区推销优质特产等。由于《快乐大本营》的优良品质和良好口碑,加之每一期的明星嘉宾都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使得节目与扶贫工作结合良好,效果突出。《亲爱的客栈》作为湖南电视台主打的“明星体验式真人秀”节目,更是将节目内容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尤其以第二季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最为典型,是典型的“授人以渔”的精准扶贫方式。围绕客栈的建设,节目内容有明星真人秀、有当地风光民俗展示、有真实走心的故事分享,丰富多彩,达到了“节目好看”的基本要求;节目所建设的客栈,最终会交由当地人管理,成为拉动当地旅游业的重要项目,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了“节目好用”的升华。通过十余期节目的播出,实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根据国内某知名旅行网站预订信息统计,从《亲爱的客栈》第二季2019年1月4日播出完成后,白狼镇鹿村节目所建客栈的预订已经排到了2020年,可见《亲爱的客栈》在实现精准扶贫方面的持久力和影响力。由于该节目扶贫效果突出,在前期选址和节目制作时,受到各地政府与民众的欢迎,达成了辅政助民、实现社会价值的目标,可以说在电视媒体扶贫模式目标创新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结语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媒体通过扶贫模式的应用和创新,有利于成为汇集社会力量的平台和纽带,有利于成为扶贫工作中的发起人和参与者。在实现媒体基本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电视媒体要通过功能创新、方法创新和目标创新,体现自身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为我国如期实现脱贫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包头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苟颖萍,张娟.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内容维度与价值意蕴[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2]郑亚鹏,于瑞华,高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三维融合[J].传媒,2019(1).
  [3]王玉福,闫艳.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J].理论导刊,2019(7).
  [4]孟志忠.电视公益节目的扶贫理念传播模式探析——以《我们在行动》为例[J].视听,2019(8).
  [5]王鑫羲.电视扶贫节目对创新扩散理论的实践——以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例[J].视听,2019(8) 5.
  [6]冀昊悦,高迎,卢山.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教育扶贫研究[J].科技风,2019(22).
  [7]马宁,郭丽华,韩学伟.精准扶贫视域下河北省产业扶贫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5).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1月(下)P10-11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