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媒体融合 移动履职 报刊发展 新闻扶贫

——两会新闻出版热点话题综述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三月的北京,春意渐浓,料峭的春寒阻挡不住春天来临的脚步,人们的眼神中充满对春天的期盼。3月3日起,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大幕。作为专注行业发展的媒体,我们仍然密切关注新闻出版业的提案议案,关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透露了哪些新闻出版发展动态、前沿趋势,以及行业存在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2018年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行业结构不断得以调整,带来提质增效的同时,更以各项改革举措促进深度发展。2019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份。早在去年底,就有学者指出,未来十年对于传媒业来说,非常关键。而作为这十年起始点的2019年,更是被赋予了各种色彩。


3月1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这是记者在会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正成为行业显著特征
  媒体融合发展五年以来,传媒行业展现了深刻的格局变化和技术迭代。国家领导人对媒体融合的一贯重视,让媒体行业再次提振了发展信心。1月25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更是选择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进行。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媒体融合发展的“金句”,让媒体人激情澎湃,更加积极理性地思索着自身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此次全国两会,媒体融合自然高居热点话题榜首。多位代表和委员就媒体融合发展发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对中央要求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有着自己的思考,他提交了要以“六个强化”加快推动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吴尚之认为,从目前的探索与实践来看,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要做到“六个强化”:一要强化内容生产。内容永远是发展的立身之本。传统纸媒最大优势就是内容优势,要把这一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必须高度重视内容生产,把内容做优做强,为读者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二要强化一体化发展。要真正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知识与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放大一体效能,催化融合质变。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新闻出版与科学技术、出版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的深度融合,实现业态的整体融合、一体发展。三要强化知识服务。知识付费浪潮兴起,各类知识付费产品形态不断涌现,不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新模式,也为新闻出版单位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四要强化互联网思维。要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充分运用新兴社交媒体,努力提供优质、丰富的内容与服务。五要强化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有效互动,推动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推动全要素升级。六要强化人才支撑。目前,传统纸媒出版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对全媒编辑、全媒记者、全媒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融合发展人才吸引力不足。推进融合发展,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更需要加强人才支撑。在加强培训、培养的同时,要推进和深化新闻出版改革,解决体制机制和薪酬待遇问题,既留得下人才,又吸引住人才。
  作为“资深”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保持他一贯的反思姿态,提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要形成一种“传染病”,不能带“病”融合。他谈道,传统媒体不能把一些原来自身存在和没有解决的问题,都简单地认为是新媒体冲击带来的;同样,也不能被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染”了,如对新闻事实核实不清、娱乐化、表象化等。“双方在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新闻最核心的准则,一方面要健康自身,另一方面完成健康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多年在新闻一线工作,从自身实践出发,她对媒体融合有着独到理解。“我们现在需要转变的是媒体融合的思路。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物品融合,也不是简单的‘一手是鸡,一手是鸭’的融合,需要我们从思维的理念、生产的流程以及部门的架构等方面入手,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则从城市台发展的角度谈起融合。她说:“对于城市台来说,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通过深度融合发展,城市台将发挥地缘和新闻资源优势,在两个方面发生巨变,一是传播范围的扩大,二是传播力的增强。”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周树春看来,随着受众日益向网络新媒体转移,主力军必须加快进军舆论传播的主战场。“对中国日报社而言,我们要以深度融合推动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舆论话语权。人在哪里,传播的着力点就应该在哪里!”
  媒体技术的更新迭代紧抓眼球,引发广泛共鸣
  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媒体的强大促进作用,早已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只是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预期。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新技术新媒体展示的平台,也是各家媒体使出看家本领的最佳舞台。今年的亮点更是多到让人眼花缭乱,既有被屡屡提及的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也有各种新鲜报道“武器”,例如“新小萌”,反正一不留神,你可能就落伍了。
  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8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就开设了委员移动履职平台。白岩松委员形象地说:“过去是我连线别人,网络议政时我却被别人连线,这个‘别人’还是汪洋主席!”委员移动履职平台开设一年来,已举办了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和1次远程协商讨论活动,通过音视频连线方式,有机融合了互联网优势与政协协商特色,丰富了政协协商民主的形式,参与其中的委员都有着深切感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表示:“创新的政协协商民主形式,勾勒出本届政协委员守正创新的全新面貌。”“对于这一年的人民政协工作来说,移动履职平台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委员们在平台上畅所欲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田进委员也如是说。全国政协委员、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则坦言,“一年来的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议,突出体现今天中国发展的特色,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发展的亮点。”
  作为今年融媒报道竞技场的全国两会来说,文字、图片、音视频已是“低配”,AI主播、智能机器人、5G新媒体平台才够得上“标配”的等级。新华社联合搜狗打造的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在今年两会上亮相,引发了一波刷屏。配合前方现场视频、图片等多种素材,“新小萌”准确无误的报道加上丰富的表情神态,让人不禁感叹新技术的强大力量。而作为全国媒体融合“领头羊”的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则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和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提供沉浸式传播体验,以更多干货吸引受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架设的5G新媒体平台,可以满足集成多路4K超高清信号和多类型节目制作形态的条件,具备了多点、多地,全流程、全功能4K超高清节目集成制作和发布能力。
  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些国字号媒体之外,其他媒体机构也不甘落后,纷纷亮出各自的两会报道“杀手锏”。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打造了集“4K高清大屏前置虚拟+全息虚拟蓝箱+融媒互动调度”于一体的全媒全景全息演播室,应用“5G+4K+VR+AI”的新制作体系,让两会报道的声音瞬时直达龙江大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全国两会融媒体北京演播厅中,智能机器人“小闽”会笑、会哭、会卖萌,能与主持人、嘉宾互动。封面新闻的虚拟两会记者和直播主持人AI“小封”也活灵活现地值守在两会报道时间。河南广电全媒体平台北京演播室里,720°VR全景相机带来炫酷直播……新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新技术重塑着媒体生态和业态。
  加强政策扶持 促进报刊业发展
  在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党报党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传统主流媒体在近年遇到发展困境时,众多媒体界人士呼吁,在政策上加强扶持,促进报刊业进一步发展。在2016年全国两会时,更是有85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促进主流报媒健康发展巩固新闻舆论主阵地的提案》,建议通过坚持供给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供政策支持等举措来巩固主流报媒新闻舆论主阵地。
  据《2017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884种,较2016年降低0.5%;总印数362.5亿份,降低7.1%;总印张1076.2亿印张,降低15.1%;定价总金额398.9亿元,降低2.3%。吴尚之委员一直关注报刊业的发展,这些数字对于他是再熟悉不过了。他表示,报刊业发展遇到困难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报刊出版发行成本持续上涨。报刊发行利润本就微薄,成本的上涨更是雪上加霜。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税务部门2018年6月5日下发《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对部分报刊出版环节执行先征后退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政策的支持作用,但支持力度不够。三是由于邮政报刊发行业务弱化。相比2013年,2018年邮政报刊发行量累计下降了12.1%,销售额累计下降3.5%。“十三五”期间,全国共有14个省(区、市)的邮政公司将报刊发行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了整合,报刊发行业务进一步弱化。吴尚之说,“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报刊业发展,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邮政报刊发行渠道建设,将报刊阅读纳入全民阅读宣传推广范围。”
  有着多年新闻出版管理经验的积累,吴尚之不仅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也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参照上述优惠政策的精神,进一步制定扶持报刊发展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对所有报刊出版环节执行100%先征后退政策,免征报刊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支持和推动报刊业发展。二是加强邮政报刊发行渠道建设。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报刊发行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加强邮政报刊发行渠道建设和零售终端升级改造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城乡投递网点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加强报刊亭、报刊代售点等报刊零售终端建设,升级改造、规范管理,让邮政零售配送连锁经营格局为报刊发行提供强有力的渠道支撑。三是将报刊阅读纳入全民阅读宣传推广范围。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将报刊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范围,推荐一批高质量的报纸期刊,设计开展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好报好刊全民阅读活动项目,带动报刊阅读,推动报刊发行量稳步提升。吴尚之的观点得到了新闻出版界委员的认同。
  新闻扶贫被更多代表委员纳入视野
  扶贫工作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新闻媒体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在扶贫战役中贡献媒体应有的一份力量,是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人思考的问题。2017年,有多家新闻媒体单位把“新闻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媒体,更是有着迫切的希望和相对具体的措施。
  在3月6日的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小组讨论中,“扶贫先扶志”引发了各位委员热议。冯丹藜委员多年来一直行走在扶贫一线,她呼吁媒体要多关注被帮扶群众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精神,再苦再难不向生活低头的志气,把这种精神和志气树立起来,增强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她的呼吁引发了光明日报总编辑张政委员的共鸣。新闻人的敏感让张政对于“扶贫先扶志”的理念产生了报道欲望,他立即给光明日报驻安徽和贵州记者打电话,布置了报道任务。“发挥新闻扶贫作用,这是我们身为媒体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张政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海霞这几年围绕着“推普脱贫”提交了不少具体建议。海霞说,目前国家通用语言也就是全国普通话普及率接近75%,但西部一些贫困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并不高。“扶贫要补齐短板,一些贫困地区的脱贫短板之一就是普通话无法普及,作为新闻出版界委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呼吁把这个短板补上去。”海霞认为,扶贫不单单是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硬件设施,同时也要加强文化建设,而学好普通话正是扶贫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深意也正在于此。对于“推普脱贫”,海霞表示,目前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减少存量,提高增量”。减少存量,就是让那些不会普通话的成人逐渐学会普通话;提高增量,则是让儿童争取在学龄前学会普通话,提高新增加人群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是全国各地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沟通交流无障碍,各民族的孩子才能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来讲述自己民族最精彩的故事,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保护和传承。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才能真正与社会融合、与世界沟通,实现脱贫,并最终改变自己和家乡的命运。”海霞充满期待地说。
  推动期刊走出去 传播更多中国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而现实是,目前我国的报刊媒体在国际上的传播力还比较有限,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与总书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亟需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一状况,民进中央此次提交了《关于推动中国期刊走出去的提案》,认为促进期刊走出去工作十分必要,建议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革管理机制,为期刊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期刊走出去媒介建设,提供平台支撑;建立中英文期刊走出去模式,分类建构对外话语体系。民进中央这一扎实的提案内容源于他们对期刊业长期的关注和大量的调研工作。提案列举了制约期刊走出去的四个问题:一是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在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规划中,没有列入对期刊走出去的发展规划,我国出版基金不包括对期刊的资助。二是期刊的管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期刊质量和其走出去成果与编辑的薪酬关系不大,不能很好地调动期刊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期刊办刊人员和编辑人员缺乏与国外高水平同行的交流和学习机会,缺乏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三是以期刊实物出口为主要形式的走出去不适应现实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纸质期刊的读者大量减少,国外订阅我国纸质期刊的消费者减少,同时国外图书馆采购纸质期刊的预算也相应减少,这都造成我国期刊的实物出口量逐年下滑。四是出版外文期刊的成本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期刊的组稿费用、翻译费用、编辑费用及雇用国际人才的费用都相当高。目前我国一本英文科技学术期刊的一年运营成本大约在200万元人民币,其中还不包括人员成本。
  要想提高我国期刊走出去的力度,拓宽走出去的范围,就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首先,要自上而下提高对期刊走出去的重视程度,将期刊纳入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设立中国期刊对外推广计划、项目等,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将期刊纳入出版基金和我国各类资助计划,加大各级政府资助力度,在发展资金、项目审批、人才培训、奖励计划等方面,向走出去期刊倾斜,为期刊走出去提供坚实政策保障。其次,改革现有期刊管理机制,从科技类期刊开始进行改革试点,按照国际化方式办刊,为我国期刊与国外同行竞争创造有利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期刊走出去工作,给予办刊人员和期刊走出去人员适当奖励。对办刊人员进行培训,举办国际期刊展览等活动,扩展办刊人员交流渠道,邀请走出去效果好的期刊社分享和交流经验,让更多办刊人员研究用西方的表达方式和阅读习惯讲中国故事。第三,探讨和打造我国期刊走出去数据平台,进一步突出政策引导、项目牵引和平台搭建。借助国外数据库平台走出去,同时积极打造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走出去平台。第四,成立全国范围的期刊走出去翻译联盟,整合并培养国内外优秀翻译人才。重视在中文话语体系下传播我国各个领域先进的研究成果,提高我国期刊的知名度和国际传播能力。
  责编/邓应华

  建言文化产业,委员如是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 阎晓宏
  近年来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电竞、网络文学整体上是健康发展的,产业规模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由于自控能力差,使用和成人一样的移动终端,可以选择和成人一样多的网络游戏等内容,难免沉溺网络,必将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建议推动使用未成年人专属的移动终端。这种移动终端的内容是有限的,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的指导下,由社会各界经过严格选择并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这种移动终端使用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具体可以制定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移动终端时间管理办法。
  未成年人的监护权在家长,未成年人专属的移动终端在教育部门和家长的支持下,基于自愿选择使用。坚持市场与公益性结合的原则,支持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以及移动终端生产商,坚持微利原则,提供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阅读是提升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建设精神文明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路径。让阅读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让建设书香中国成为一个激活五千年文明、重新焕发文化青春的伟大行动。
  建议以设立国家阅读节为抓手,把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打造一个蕴含着原汁原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节日;以细化研究为基础,让阅读增效,推进阅读深入开展;以各类机构为依托,向社会各界宣讲阅读的价值、意义和方法,推动阅读的广泛开展;以相关交流为拓展,不断发掘、创造、推广新的阅读方法。
  阅读推广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也是一件需要凝智聚力的具体工作,需要随着时代变迁、生活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全民阅读是推动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措施,要通过国家行为和法律行为鼓励、倡导全民阅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理事长 孙寿山
  加快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完善音乐版权保护体系、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完善内容监管体系,激发音乐原创力、繁荣优秀原创精品创作;建立完备的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通过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加强音乐版权保护,建立完善音乐版权登记平台、明确音乐著作权人的权益范围和音乐作品归属等。同时,加大对音乐侵权的处罚力度,提高消费者的付费意识,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音乐版权保护舆论环境。
  建立符合数字时代音乐传播模式的音乐内容监管体系,杜绝含有不良内容的音乐通过任何途径进行传播,并引导制定更为科学、多方受益的音乐版权收益分配模式,从根本上激发音乐创作、传播各环节权益人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活力。
  鼓励和支持搭建音乐产业授信与统贷平台、建立音乐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创新音乐化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更多产业资本支持优质音乐精品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魏玉山
  图书是特殊商品,具有传承与普及文化、进行舆论宣传和意识形态构建等功能。近年来一些大型网上书店,凭借强大的资本力量,将图书等同于一般商品,肆意打折出售。原有的图书全国统一售价规则被打破,图书销售价格乱象丛生。
  实行图书固定定价制度,需要对图书销售价格予以保护。我国实行图书固定定价制度,但对图书销售价格一直未有专门法律保障,由此导致图书市场混乱。因此,亟待填补这一法律空白。
  建议国家价格主管部门从立法层面给予突破,为图书交易价格进行立法,遏制恶性竞争,重振健康市场。一是在《反垄断法》中设立图书维持转售价格制度豁免条款。二是单独制定图书交易价格法。
  (根据相关报道整理)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3月(上)P27-31

责任编辑:邱阳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