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约嘉宾
人民日报海外网海外舆情中心总监、研究员 卢永春
环球智库研究员 张冬瑾
南方日报编委、经济新闻部主任,南方+客户端副总裁 谢思佳
瞭望智库副研究员 王玥
瞭望周刊社党委委员、编委 夏宇
《支点》杂志社 蒋李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裘正义
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顺应这一趋势,媒体加快了智库建设的步伐。成立于2013年7月的瞭望智库,就是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大潮中,出现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型智库。媒体向智库型媒体发展,正是在融合发展中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
智库,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时出谋划策,提供理论、策略和方法的公共研究机构,其产品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思想,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近年大热的新型媒体智库,是相较于传统智库而言的。我们通常将以新闻媒体为主体创办的智库,统称为媒体智库,包括传统媒体智库、新媒体智库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国内已宣布成立智库机构的媒体共有21家。其中,中央媒体5家,地方媒体5家,市场化媒体11家。从成立的时间上来看,有11家集中在2015年和2016年。
媒体智库的出现和队伍的不断扩大,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因素在于政策支持和相关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国家领导人亦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从国家战略层面肯定了智库所发挥的良好作用;内部因素在于媒体自身转型的需要,建设智库有助于打通政策过程的全产业链,在政策研究、咨询、评估、发布、传播各环节布局,形成价值共创的局面。
媒体智库建设发展到今天,已有不少媒体通过自身实践和探索,创建了符合自身特色和领域的新型媒体智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常被大家拿来做示范的是新华社旗下的瞭望智库。据瞭望智库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瞭望》《财经国家周刊》等瞭望周刊社期刊集群,经过5年多的探索,瞭望智库从平面财经刊物起步,已逐步发展成为包含决策调研与咨询报告、平面与新媒体传播、总书记言论数据库和大数据智库云平台技术开发等业务板块的“媒体型智库”和“智库型媒体”,初步建立起以调研咨询为特色、新媒体传播为手段、传播策划为优势、数据技术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模式。
媒体智库之所以大热,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都认为媒体在智库建设中有其天然优势,即所谓“智库基因”。这些优势包括采编优势、人才优势、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等,将对媒体智库的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媒体建设智库也面临着诸多难点。从目前媒体智库的发展情况来看,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能够跻身顶尖级智库的媒体智库还没有出现。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6全球智库报告》,全世界顶尖的175家智库中,没有一家来自于媒体智库。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影响力有限、品牌识别度低、数据和资金缺乏、研究视野狭窄、研究范式欠缺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媒体智库在进一步发展中加以解决。
做这一组特别策划,就是希望能够取各家媒体智库之经验,为已经或正在建设的媒体智库提供参考,早日实现“到2020年形成一批定位明细、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国家目标,也为自身转型开辟一个新方向。
——《中国报业》“特别策划”组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8年9月(上)P12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