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2日 05 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党:“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伟大目标的明确宣示。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在新时代,我们应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务实的举措克服精神懈怠危险,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前进。精神懈怠有哪些表现?怎样有效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本期观察版约请几位专家给出分析解答。
——编 者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开创事业新局面(人民观察)
韩震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在这一根本动力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取得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带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使命光荣,任务繁重。只有克服精神懈怠危险,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才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历史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支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是,洋务运动没有成功,戊戌变法没有走通,辛亥革命半路夭折……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进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什么之前的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而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取得成功?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是这种理想信念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百折不挠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性活动,这里的“能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精神状态。在一定历史阶段,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发展状态,往往是因为其精神状态和思想觉醒程度不同。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民族取得的历史成就迥异,也往往是因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能够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而且具有强大精神力量,能够保持永不懈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实践证明,开创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支撑。没有伟大精神支撑,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就无法燃起燎原之势;没有伟大精神支撑,红军长征便无法摆脱强敌围堵、克服艰难险阻,一步步走向胜利。因此,毛泽东同志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因为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新中国奉献自己的生命;也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毅然决然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现实看,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克服精神懈怠危险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有了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就可以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如果精神懈怠、斗志减弱,就会错失机遇、陷入被动。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
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才能保持清醒头脑和高昂斗志,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拦路虎”。习近平同志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应该认识到,精神懈怠会麻痹思想、削弱主观能动性,导致主观世界跟不上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进而引发能力不足;导致故步自封、脱离群众,甚至在安逸享乐中滑向消极腐败的深渊。因而,精神懈怠是导致信念不坚、本领不高、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等问题的主要思想根源。只有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才能成功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剧;才能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能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高党性修养,在人民的监督下保持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本色。
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才能全面增强我们党的执政本领,让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有了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增强学习本领;才能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才能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才能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才能头脑清醒,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增强依法执政本领;才能密切联系群众,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才能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才能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一个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实苦干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醒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事业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只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满自信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义无反顾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以坚如磐石的意志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以清醒的头脑和高昂的斗志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要做到自身过硬,就必须做到精神上永不懈怠、行动上斗志不减。精神懈怠了、斗志衰弱了,就会放松警觉,在安逸享乐中丧失免疫力。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斗志,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要看到,一次治病,并不能终身免疫。从严治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因此,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持续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我们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以党的坚强领导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克服精神懈怠危险须清除思想尘埃(观察者说)
赵安华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是首要危险,是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思想根源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如果精神懈怠,再好的前景也会落空。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身处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机会稍纵即逝,一篙松劲退千寻,必须大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进一步振奋精神状态。
当前,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问题比较严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次要求全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振聋发聩、催人警醒。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认清表象、找准根源。总体来看,精神懈怠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理想信念不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不坚定的主要表现有:对党丧失信心,不愿学习党的理论;信奉西方观念,放松思想改造;不信马列信鬼神;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等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从营造社会大氛围、完善党内教育、加强党性锤炼乃至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入手。
享乐主义伤意志。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个别党员、干部受到腐朽思想侵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有的在利益与奉献面前奉行利益优先,在享乐与吃苦之间选择享乐在前;有的眼看升迁无望,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热衷于及时行乐,丧失自我约束。“总开关”出了问题,必然导致这样那样的思想行为出轨越界,导致享乐主义抬头,消磨革命意志。
明哲保身怕担当。干事创业的表现是衡量精神状态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党员、干部没有把责任当作信任,精神不振、动力不足、不敢担当,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习惯于当“传声筒”“中转站”;有的表面上干得热火朝天,实则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雨过地皮湿”,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有的一门心思为了个人升迁拉关系、搞设计,做工作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显绩不重潜绩,一旦个人升迁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虽然对群众笑脸相迎,但办起事来“客客气气踢皮球”。这些实际上都是由怕担责任、怕出乱子、怕丢乌纱帽的错误思想造成的。
虽然精神懈怠是党内个别现象,但对党的事业、党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危害十分严重,会危害党的事业、损害党的形象、疏远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根源上看,精神懈怠主要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首要任务便是清除思想尘埃、坚定政治信仰。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其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克服精神懈怠危险的根本举措。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对党和人民常怀感恩敬畏之心;自觉抵御不良思想和风气的腐蚀,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融会贯通地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高度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激发昂扬斗志、增强责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用中国精神激励斗志。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中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代表者,也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中国精神。传承好、宣传好、发扬好这些伟大精神,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心灵、涵养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充满了精神力量。“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描绘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党员、干部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养心性、提升境界,不断激励自己志存高远,始终做到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
抓好党性教育 形成监督合力 完善考核机制
以务实举措克服精神懈怠危险(适势求是)
杨竺松
中国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同时历来重视精神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以“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精辟论述来概括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精神的力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惊人的物质力量。
古今中外的历史表明,精神懈怠是一个政权、一个政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之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发生作用,往往是从精神懈怠开始的。正如黄炎培曾说过的,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都进入世界前列,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同时精神懈怠危险也更加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个别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理想信念薄弱、纪律和规矩意识淡漠、个人主义抬头、意志品质滑坡、庸政懒政混日子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着力补足精神之钙、强固精神根基,坚决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党性教育、初心教育。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能够发挥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关键作用。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精神不懈怠,一个党委、一个班子、一个部门的整体面貌就不容易出大问题。因此,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党性教育和初心教育。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性,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以领导干部党性的提升带动政治觉悟、政治能力、政治担当的提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突出初心教育的时代性、实践性,激励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根本要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并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巡视监督、派驻监督以及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三个全覆盖,同时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从而有效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法纪意识淡漠、责任落实不力、担当精神不强等问题。精神懈怠往往是渐进发生、逐渐加深的。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注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现象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要抓住“关键少数”,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克服精神懈怠危险最终要落脚到振奋精神状态、激发精神动力上来,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干事创业提供激励和支持。为此,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酌情增加关于干部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的综合评价内容,真实反映上级、同级、下级以及服务对象对干部的认可度。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真正把那些“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实现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2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