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理工学校16年间从白手起家到屡获大赛奖项

——一所职校的跨越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王志鹏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4-15    
  没人能想到张良平会在今年春天捧起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也没人能想到这所连唯一一栋教学楼都是租来的学校,会在16年后一跃成为合肥市规模最大的普通中专学校。

  故事要从2006年5月26日说起,当天,地处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合肥理工学校(原肥东职业高级中学)揭牌仪式如期举行。

  那天,张良平不再是肥东师范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肥东县招商局副局长,而是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中职学校校长,孤勇地站在临时用黄沙平整的场地上,望着力邀而来的合肥市领导、肥东县领导、52所学校领导,大声宣告:“我要办一所真正的职业学校!”

  2005年,合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掀开了波澜壮阔的发展新篇章。10多年来,与其同样实现跨栏式奔跑的还有合肥理工学校的招生人数,从第一年的916人稳步发展到现在的8609人。

  如何管理好这么多学生?学校成立之初就给出了解决方案:成立校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写入学校办学章程,牢固确立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一方面,找准思想上的结合点,提炼出“党建+德育”育人模式,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学校把师德师风放在教师管理的首位,把德育工作和课程思政放在育人的首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发了一系列深受师生好评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德育课程。

  另一方面,找准能力上的结合点,推进“党建+队伍建设”,加强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确定“十部一中心”管理模式,各专业分管校长、部长、处长等核心工作由党员同志担任,通过亮党员身份,作服务承诺,树良好形象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建+”模式的创新实践在2021年获得合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这一模式不仅为学校筑牢政治共识、思想共识和发展共识,更引领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成立至今,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近10万人,诠释了“人才因产业而聚、城市因人才而兴”。

  2016级升学部学生张建峰,绰号“睡神”。顾名思义,一上课就打瞌睡,可想而知当时他的学业成绩有多差。

  班主任何伟本着“不放弃一名学生”的原则积极与他沟通,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会组装收音机、焊制各种手工艺品,于是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会,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文明风采大赛。让人惊喜的是,张建峰手工焊制的“巴雷特狙击枪”不仅在校赛上摘冠,还获得了合肥市文明风采大赛创新设计类一等奖。

  站在领奖台上,张建峰感受到了冠军成绩带来的兴奋和享受,走下领奖台,他一扫以往的懒散,开始琢磨起焊接工艺。到了中职二年级,他果断从升学部转到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并从学校200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学校45人的工匠班,积极准备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经过夜以继日的苦练,张建峰2018年1月市赛夺魁、3月省赛夺魁、5月国赛夺魁,不仅实现了合肥市在车身修复(钣金)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还填补了安徽省在该项目国赛上金牌的空白。

  一花独放不是春,近3年来,合肥理工学校在合肥市文明风采大赛上,共收获金牌74枚,奖牌572枚;在合肥市技能大赛上,收获金牌89枚,奖牌381枚;在安徽省技能大赛上,连续10年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荣获1金6银12铜;连续3年荣获“双创”大赛全国金奖……

  “国家出台了‘职教20条’,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然来临。”望着曾经荒芜的土地拔起一座座红色醒目的教学楼,望着最高的教学楼上竖着的“职教强国”4个大字,张良平信心满满。(王志鹏)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