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区:立德树人 思政先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田先进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1-26    
原标题:合肥包河区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立德树人 思政先行

  优美的文字、精彩的照片、丰富的版式设计……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万慈小学图书馆的一块展台前,记者看到了一份份由学生参与制作的校报。“我们的报纸有很多是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在国庆节、建军节还会推出相应特刊。”万慈小学校长王玲玲告诉记者,为了制作校报,孩子们会主动阅读红色书籍、观看红色电影、游览红色景点,然后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整个过程下来,孩子们就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现在的思政课教育已不仅限于课本知识,而是更多地走出课堂,与校园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爱党爱国情怀。”王玲玲说。近年来,包河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提起思政教育的发展状况,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蒋永打开了话匣子。“中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如果缺少思政课的正确引导,容易产生问题。”2019年开始,包河区委区政府把加强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专题部署研究思政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想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针对思政课教师,包河区实施核心素养提升计划,依托国家各级培训载体进行拓展培训,以所在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自主培训,以线上平台为载体开展网络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包河好老师”“师德楷模”“师德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该区组建了两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思政课”高质量课堂,组织“主题式”名师课堂观摩、思政育人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以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

  为了优化思政教育队伍结构,包河区还统筹多方资源,积极拓展阵地,培育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导师、先进模范人物等“社会思政教师”队伍。

  许大娟是包河区外国语第一实验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语文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育人。要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追求向上向善。”许大娟说。

  许大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在给同学们讲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节课时,我从白求恩不畏危险、忠于职守、坚持救助伤员的感人事迹出发,引申到抗日英雄杨靖宇坚守阵地的故事,最后再讲到我们身边的抗疫英雄,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包河区在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主渠道作用之外,还鼓励老师挖掘其他学科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像许老师这样,在非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时政新闻、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方式,已经逐渐推广开来。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不仅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在无形中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包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强说,“我们的目的就是想让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使每节课都能成为‘大思政’教育的支点。”

  与此同时,包河区教育部门建立了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实施小学、初中、高中等多学段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探索开展高校和中小学融合式教研备课,与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题研究”,探索一体化思政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020年,包河区教育部门联合北京电影学院(合肥分院)启动了思政教育大舞台暨首届“向阳花”校园戏剧节活动,学生们以红色电影、中国历史故事、战“疫”故事等为题材,创作话剧、歌舞剧、音乐剧等剧目,并在校园里进行演出。

  戏剧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在“思政教育”这一主题的引领下,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排练、演出中切身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自觉树立家国情怀。“在现场,不少学生、家长都被英雄人物的事迹深深感动,这样的活动我们要一直办下去。”包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李磊说。

  此外,包河区还利用辖区内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安徽创新馆等场所,每年组织约2万人次开展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体验,实现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记者 田先进)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