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和自觉行动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孙秀艳 赵贝佳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1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赴浙江、陕西、山西考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挑战的情况下,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浙江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语重心长。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展清洁生产,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陕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具体明确。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在山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全面细致。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为发展指明方向。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GDP同比下降6.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9%,一季度的统计报告不容乐观。面对当前的困难,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决心没有动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加大,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说,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几次考察传达出明确信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经济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定盘星”的作用,让我们坚定了方向和信心。
  吴舜泽表示,牺牲生态环境保GDP增长,是本领不强的体现、惯性思维在作怪,这种动摇、松劲、开口子,不仅会让多年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可能造成长期不可逆的影响。“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说的就是面临困难、爬坡过坎的时候,污染防治攻坚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不能重蹈覆辙。”
  越是困难越攻坚。
  因为废气扰民,厦门民兴工业有限公司没少被附近居民投诉。疫情防控期间,出口订单明显下降,公司克服困难按计划完成了车间改造,投诉量同比减少了91%。
  读着案头的这份简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付朝阳露出了微笑。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刚性支出大,环保工作会不会弱化?作为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人,付朝阳确实有过这样的担心和顾虑。
  “在与省直部门、地方党委政府有关同志交流,调研一些企业之后,我感到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付朝阳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反复强调,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统筹兼顾增干劲。
  4月29日,总投资13.6亿元的湖北仙桃国家储备林建设PPP项目正式签约落地。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木材供给、推动精准扶贫,凸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湖北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敬东说:“夏季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施工方式来抢时间,力争在秋季把春季的损失夺回来。”
  危中寻机信心足。
  5月8日,专注水深度处理和污废水资源化的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股价开盘涨幅达96.99%。
  “疫情之下,证券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当口上市,我们本来还捏了一把汗。这是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认可,更是对环保产业、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的认可。”公司董事长张慧春告诉记者,当前,环保产业面临一些困难,但许多地方非常重视民生、环保项目,产业发展的前景依旧光明。
  “经济结构正在加速向绿色转型,尤其是‘在线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产业形态异军突起,大大拓宽了经济的绿色增长空间。”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说,我们有足够自信在危中寻机,更好探索绿色发展新方式、新业态、新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明显成效,打破了不少人观念中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对立的成见。
  “绿色存量”释放经济增量。
  在陕西省汉中洋县草坝村,村民正利用晴好天气耙田犁地。“因为疫情防控,大家挣钱不容易,但是种有机稻能卖好价钱,我们心里一点都不慌。”村民张学文说。
  20世纪80年代,一度濒危的朱鹮在洋县被发现后,当地政府就提出了保护朱鹮生活环境的“四不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40年的生态坚守,造就了汉中优越的“绿色存量”,这个厚厚的绿色家底正在释放经济增量。
  “切实当好秦巴生态卫士,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关系,我们正在蹚出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路子。”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说。
  创新思路力促“两山”转化。
  疫情防控之初,一些地方居民买菜成了问题。在浙江,嫩绿的叶菜,鲜艳的彩椒,打着“丽水山耕”品牌标识的新鲜蔬菜,从车间直接配送到小区,成为百姓餐桌的一道道美食。
  浙江丽水,生态良好,九山半水半分田,先天并不具备农业产业优势,小而散的农业品牌很难形成市场竞争力。丽水创新思路,以地方形象做信誉担保,推出地方整体农产品品牌“丽水山耕”,打造了一把促进“两山”转化的金钥匙。
  “近年来,越来越多范例告诉人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吴舜泽建议,创造市场化条件,打通生产、流通和消费,让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生态产品差异化品牌建设,实现优质生态资源资产化、资本化。
  协同发力确保绿色发展。
  4月21日一大早,“湖南省市州排污许可管理”微信群传来消息,“根据生态环境部反馈信息,湖南省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任务全部完成”。“没有部里包保组的指导,我们的任务不可能完成得这么快。”湖南的同志说得很诚恳。
  近日,国办发出通报,对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地方及央企反馈督察情况,明确指出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激励与鞭策并举,合力推动工作。
  部门与地方政策协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绿色发展稳步向前。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发展制度化,筑牢了绿色发展的篱笆;出台文件,进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五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林地、农地、草地、山地等基础生产要素的生态确权,将全面激活生态产品市场活力。”李志青说。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长远,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
  张荣怀、王矩坤、张进义……右玉人不会忘记这些名字。他们曾经是右玉的县领导。从黄沙漫天到林木葱葱,从缺衣少食到生活富足,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胸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发扬“右玉精神”,就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初夏的云南滇池盘龙江河段,河水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蓝花楹盛放。经过多年持续努力,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为滇池水质数据监测30年以来的最好水质。
  排水管网建设1000余公里,年补水6亿立方米,疏浚工程总量1978万立方米……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年来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还有治滇人的心血和汗水。
  “右玉的巨变,滇池的治理进程,非常具象地说明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吴舜泽说,一方面,要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必须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增强全局意识和协作精神,抓好贯彻落实;另一方面,不能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不搞花架子——
  “河长不知道自己是哪条河的河长”“有的部门指导思想存在偏差,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上海、重庆的反馈意见中,评语令人警醒。
  生态保护、污染治理来不得半点虚假。为迎接检查,给荒山刷绿漆;为整改过关,往河水里加药;污水处理厂盖得漂亮,却不在完善管网上投钱,设备只能摆在那里晒太阳。诸如此类的行为,可能保住了某些人的面子,却不能真正改善环境质量。
  心中有全局——
  1月18日,《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审议通过。此前,河北版、北京版的同文本条例已分别审议通过,3部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同步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区域全面协同立法。
  京津冀区域污染治理曾经各自为政,三省市空气质量改善缓慢。如今,联防联控已成常态,区域蓝天越来越多。
  不只在京津冀,也不局限于携手治污,长江经济带、珠三角、汾渭平原、成渝平原,区域、流域省份产业融合互补不断推进,绿色增长动能源源不绝。
  目光更长远——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意味着新的五年计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启。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首次尝试面向全社会全过程“开门编规划”,旨在让规划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表示,规划是治理的依托,要坚持绿色惠民,同时,必须着眼长远,为解决水生态治理深层次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标准修编在提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的编制全面铺开;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始试点,绿色经济政策越来越接地气……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同心携手,攻坚克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5日 01 版)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