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活变好了、社会稳定了、新疆越来越美了!【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赴一场天山的邀约 绘一幅新时代大美新疆的画卷
六月的新疆,天山云雪仍未散,山下已是彩裙飘。比美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新时代的春风中,这场发生在祖国西北角的沧桑巨变。
霍城县的薰衣草映成紫色花海,点缀着喀纳斯的山青水绿;霍尔果斯口岸往来的货车,载着琳琅满目的中外商品;塔城市哈尔墩社区一派“红火”,各族人民载歌载舞共享“百家宴”;夜幕下,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的观光塔用暖光点亮“我爱你中国”……你若亲自站在这里,也定会被眼前这个欣欣向荣的新疆,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所震撼。
这种震撼,来自于新疆面貌的焕然一新,和各族人民幸福感的自然流露。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引领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带领全区各族党员干部,与2500万新疆儿女及19个发达省市的援疆干部们一同汇聚天山南北,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筑牢长治之基。
“欢迎多到新疆走一走、看一看,用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把一个客观真实、繁荣稳定、幸福美丽的新疆介绍给世人。”今年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曾向全国人民发出这样一份来自天山的邀约。
于是,我们赴约而来。参加“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新疆是个好地方”网络主题采访活动的媒体记者们,在6天的时间里深入基层,见证了新疆改革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新成果,也记录下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美好故事。
架起“民心桥”民生改善增添新福祉
从“塞外江南”伊宁市出发,大巴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两个小时后,停泊在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库克拜村一处民房前。
69岁的当地农户孜叶肯·哈力哈拜站在家门前挥手迎接记者们的到来。由于语言不通,库克拜村唯一的汉族“村民”、党支部书记李金生充当翻译,协助“老大姐”孜叶肯·哈力哈拜告诉记者:“她说,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了解我们的生活,快进屋坐下,尝尝咱家自制的酸奶。”
走进屋内,白净的墙壁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柯赛绣,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水果及哈萨克族特有的糕点。孜叶肯·哈力哈拜坐在一旁,热情地招呼着客人们享用食物。“你们辛苦了,路上还好走吧?”李金生打开话匣子,想当初这条路走起来可是千辛万苦。
李金生作为县下派干部,六年前首次到库克拜村了解民情时,骑着马转了三个小时才找到孜叶肯·哈力哈拜大姐家。那个时候村里没有路,农户们信息闭塞,住的房子也是70、80年代的土坯房。村里没有自来水,人畜共用村旁三条河沟水。到了春季,河沟里散发出恶臭。最要命的是,从村口走到最近的公路旁还要跨过一条小河。冬季时,农户们要牵着马在冰面上前行。春夏时,冰面融化后河水水位暴涨,甚至淹到了马脖子处。
“一次村里临产的孕妇因无法跨过这条小河而失去了生命。”忆道此处,李金生有些哽咽。但他马上又扬起了头说,“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里通了路。”从那时起,原本只下派一年的他,一直干到了现在。
时间飞逝,抓不住过往。但现如今村里焕然一新的面貌,却记录了时光变迁。2015年,村里的路修好了,农户们串起门来方便多了,感情也愈发深厚。2016年,村里的路和公路打通了,县政府在原来的小河上架了座桥,并命名为“民心桥”。
路通了,村子里有了生机,农户们撸起袖子用双手改变命运。李金生直起了腰板,盘算起来。
“咱就说桌上这些水果、糕点,放在之前是不可能摆满的。村里通了路,自来水和电也跟着通了。现在村民们想买点啥吃,一个电话没多久就能送来。农户家养的牛羊也能搭着车卖到乡里、县里。”说完桌上的食物,李金生又指向大姐孜叶肯·哈力哈拜说道,“她现在也是村里的明星了,县里头抢着买她自制的酸奶。”听到夸奖的孜叶肯·哈力哈拜连忙让女儿翻译,告诉客人们,“我现在大大小小一共养了600多只羊,收入越来越好。”
从2016年起,库克拜村村民的生活有了稳步提升,人均收入从2014年6850元,增长到2018年10815元。村民的眼界开阔了,买小汽车成了农户们“炫富”标配。现在村里车辆大小约有70辆,而在2014年这一数字还是零。农户们的改变李金生如数家珍,但面对记者提出的“什么时候能回家陪孩子?”的问题时,他摆了摆手说:“村里人都把我当自家人对待,我更该为他们多做些事儿。这不今年村里又有5个小伙子要到江苏省的一家电子企业务工了。”李金生和乡政府、县政府跑断腿、磨破嘴,联系到江苏省的两家民营企业,让村里的年轻人到外务工。
“我的儿子就在外面务工,每个月都寄钱回来,我们一家人收入足够过上好日子。”孜叶肯·哈力哈拜激动地说,“我们能过上好日子,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谢谢习近平主席的关怀。”她还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已经写完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尽快加入党组织。“现在我们村有385户1436人,党员已经从我这个光杆司令扩充到41人了。”李金生打趣的说,村子未来的发展还要依靠这些年轻的党员们,令他们快速成长为继续带领村子致富的后备力量。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确定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
从那之后,无论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毡房,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的农家院落,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无数个“李金生”。他们扎根天山南北,团结各族群众,带头解决一个个民生难题,带领一批批“孜叶肯·哈力哈拜”走上致富路。
5年来,新疆不断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建疆兴疆的固本之举。每年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余个工作队下沉基层,深入乡村社区、深入各族群众,各级驻村工作队聚焦办实事好事,实施惠民生项目3.9万多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88万余件。2014至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231.4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4%降至2018年底的6.1%。截至2018年底,2018年建设农村公路13606公里。截至2018年底,实施6335个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全区行政村通宽带率98%,贫困村通宽带率95%……
采访结束时,骄阳正当头。孜叶肯·哈力哈拜家在阳光映衬下变得更加明亮。另一户村民阿黑哈提·努达吾列提热情地要为记者们念完自创的诗歌。“柏油马路直通天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县城高楼大厦,昼夜霓虹灯不灭。牧民不断创新,外出打工创收。各个都能创业,到处都能就业。”
铺就“致富路”文旅协奏共迎八方客
绿林深处藏曲溪,云纱缥缈遮青山。身处“人间仙境”喀纳斯,竟一时语塞,找不到适合的词语来描述眼前的景象。远处雄鹰划过天际,落在一间毡房顶上抖擞着身子。毡房内传出悠扬曲声和阵阵欢笑,引得游客纷纷涌入,一探究竟。
走进挂满壁画的毡房,游客们席地而坐,品尝着身前小桌上摆好的各类奶酪。不一会儿,几名英俊的青年身着蒙古族服装,手持乐器走了进来。几句简单介绍后,乐队成员们便弹奏起来。浑厚的皮鼓声打底,附和着马头琴圆润的音轨,吉他弹指带动灵巧节奏,呼麦声时隐时现,配合着主唱富有磁性的嗓音,融汇成一首清耳悦心的歌曲,令游客们沉浸其中,跟着韵律翩翩起舞。
这支名为汉德尕的乐队连着演唱了几首歌曲,游客们的兴致也愈发浓厚。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端来牛奶酒,预示着演出即将结束。“我们每天都要演很多场,能为游客们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我们也很荣幸。”队长阿木尔达拉说,不少游客都对我们的表演印象深刻,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到对乐队的报道,“我们的微博粉丝虽然还只有3000多,但有不少人都是冲着看我们的表演来喀纳斯的,甚至还有明星来与我们合唱!”
小小的毡房成为了展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大舞台,越来越多的游客除了到此一览喀纳斯的秀美风光外,也开始着重体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2015年,喀纳斯景区成立了农牧民合作社,以民俗表演、民宿为发展主线,在当地政府大力帮扶下不断壮大,成为景区农牧民发展致富的重要途径。
谈起致富,喀纳斯蝴蝶山庄老板窝斯盼·马勒克最有发言权。五年前还是个准牧民的他,每天的生活就是放牛、放羊,偶尔给游客提供骑马观光的服务。一次,窝斯盼·马勒克在和景区内的游客聊天时才了解到“民宿”这个概念。起初,他并不相信搞民宿也能发家致富,但看着身边的邻居纷纷盖起新房、修起了餐厅,他也有些坐不住了。“当时,这个来自北京的游客特意邀请我一起走出去转转,考察下民宿。”这一趟下来,窝斯盼·马勒克的眼界开了。回来后,他下了决心要搞民宿,也正巧赶上当地政府大力推进特色旅游业发展。“当时我们农牧民都是贷款搞民宿,我自己也就能贷个5000元。后来政府帮助我们贷款了20万元,还说农牧民还不上我们帮助还,你们先把房子建起来。”就这样,窝斯盼·马勒克盖起了10间房,并取名叫做蝴蝶山庄。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蝴蝶山庄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批客人。“我印象最深的是个一家三口,他们来了以后选择了住宿加烤全羊的套餐,吃完了后一家人特别激动的说又便宜又好吃,住宿环境还很好。”窝斯盼·马勒克回忆道,这一个套餐挣的钱比带客人骑马一个星期挣得还多。从那以后,蝴蝶山庄的名气越来越响亮,窝斯盼·马勒克以一年收入七八十万元的记录成为了全村的致富明星。他还告诉记者,未来十年我还要继续搞民宿,做大做强。
近年来,喀纳斯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并由此探索“旅游+扶贫”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全域旅游发展之中,借此实现农牧民脱贫并走向富裕。目前,喀纳斯风景区有民宿超过230家,为当地农牧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00个。
农牧民们富了,喀纳斯景区的人居环境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民宿、看表演,品尝牛奶酒成了到喀纳斯旅游的“标配”。2018年,喀纳斯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77.9万人次,与2017年相比增长46.1%,单日接待首次突破10万人次大关;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42%。
与喀纳斯山水相融的民宿相比,霍城县依托薰衣草种植基地而兴的民宿有着另一番风味。
傍晚时分,芦草沟镇的薰衣草花海被夕阳镶上了一层金边,绚丽夺目。花海中,年轻夫妇在拍摄结婚照,游客们变换着姿势留下美妙瞬间。
环视四周,烂漫的紫色花海环绕。有着“中国薰衣草之乡”的霍城县拥有5.6万余亩薰衣草种植面积,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芦草沟镇农户们依托薰衣草这一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了22家民宿、30亩房车宿营地、婚纱摄影景点等多项设施。不少满怀着文艺、浪漫情怀的游客纷纷“闻香”而来,33岁的湖南姑娘田群芝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选择留在芦草沟镇生活。
“我去年三月到这里旅游的时候,在半山腰和朋友搭帐篷住。每天落日时,往山下望去好一片妖娆的紫色花海。当时就心想一定要留在这里。”看起来文文静静的田群芝没想到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当年底就在芦草沟镇四宫村买下了一处院子,开始打造自己的“薰衣草”民宿。
守着湖南凤凰古城这样的旅游宝地不做民宿,非要把宝押在千里外的霍城县,田群芝却这样解释:“新疆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就是旅游业,因为这里的旅游资源太丰富了。我的选择没有错,民宿开张后的三个月就接待了100多旅客,说明这里的潜力非常大。我下一步还打算在赛里木湖、喀那峻草原等景点开设自己的民宿。”
“霍城县是2010年开始,逐步引进、发展薰衣草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霍城县薰衣草种植规模已经占到了伊犁河谷的90%以上。”霍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对本网记者说,除了民宿外,霍城县出产的薰衣草精油也香飘海内外。据他介绍,霍城县出产的薰衣草精油品质高于保加利亚,紧随法国普罗旺斯之后。“我现在可以很自豪的讲,按照我们目前趋势的发展,霍城县出产的薰衣草精油很快将会成为亚洲第一。”
蓬勃兴起的新疆特色旅游产业,不仅令越来越多的游客融入美景、感受别样风情,更让哪些追求文艺梦想,憧憬美好生活的人们在这里找寻到向往的“诗和远方”。
抱紧“石榴籽”民族团结唱响共荣曲
夏季的新疆,夜幕会来得晚一些。网约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来了乌鲁木齐一定要去大巴扎体验下。尤其是到了晚上,人们都喜欢在大巴扎里喝点儿乌苏啤酒,吃上几串羊肉串。
王师傅口中的大巴扎意为“集市”,类似于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是个集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场所。谈起大巴扎安不安全,他笑道:“现在的乌鲁木齐是全中国最安全的城市。我们老百姓过日子就图个平稳,下班到人民广场跳个舞,开个网约车挣点钱,再去大巴扎里吃个大盘鸡,快活的不得了。谁也不希望有闹事儿的。”
如今,新疆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连续30个月无暴恐案件。这样的大好环境得益于新疆持续开展严打专项斗争,有效开展反恐怖主义斗争和去极端化工作,也是党政军警兵民协调联动,各民族珍视团结,共筑反恐维稳钢铁长城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自2017年起,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号”列车开通,走在结对认亲路上的干部职工络绎不绝,先后有112万干部职工与169万户各族基层群众结成超越血缘的亲人,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塔城市哈尔墩社区就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做出典范。该社区生活着汉、哈萨克、维吾尔等14个民族的群众。“百家宴”是这个社区的标志性活动,不管是婚庆、小孩儿满月还是各民族的传统节日,社区居民都会端着自家拿手菜摆放在“百人长桌”上一起享用。
夕阳西下,音乐老师道吾然·对山汉弹起手风琴,大伙儿伴随着的轻快的节奏跳起了舞蹈。这时的你可能来不及咽下对面哈萨克族阿姨夹来的糕点,就会被身后热情的维吾尔族姑娘拉起身来跳舞。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同乐器弹奏出各类乐曲,与欢笑声融为一团,热闹非凡。
张长命一家是百家宴的“主力”。他家有成员34人,分别来自回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达斡尔族、汉族6个民族组成,每次社区举办活动,张长命一家“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为社区邻居们带来丰富歌舞表演和美食。张长命家“发言人”大姐夫付明向记者解答维系家族“战斗力”的主要原因。
“我家老一辈就是汉族和哈萨克族的结合。他们在世时经常教导我们夫妻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间要彼此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付明还告诉记者,家里有一个使用了80年之久的柳木盆,是奶奶一辈传下来的。小木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也串起了一家人心手相连的情谊,“这个盆里什么都能装,面粉、鸡蛋、米……拌在一起能做各种美食,就像家里的每位成员,融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味道。国家一直倡导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就是开启我家幸福生活的密码。我们也非常享受将我们家的和谐、幸福的氛围带给左邻右舍。”
张长命一家的幸福生活,只是新疆民族融合的缩影。近年来,新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把民族团结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营造出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王师傅就坦言,明显感觉到这两年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来乌鲁木齐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繁荣景象印证了王师傅所言。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贸合作的示范区。合作中心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理”的监管模式和“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两国公民和第三国公民,无需签证即可凭护照或出入境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入出合作中心,进行面对面商贸洽谈和商品交易。
合作中心内的聚丰免税品商城里人满为患,顾客们扎堆聚集在韩国化妆品热卖区,导购们忙得是不亦乐乎。“我们这的商品都是从韩国进口的,化妆品是最畅销的。”总经理刘贺骄傲的对记者说,在哈方境内聚丰可以算是最有人气的商城了,商品都是从韩国进口的“网红”产品,很多顾客都是带着清单来选购的。
刘贺不是新疆本地人,2015年初到霍尔果斯的他心里还有些发毛。“当时主要是看这里的政策好,潜力足。但家里人还是会担心安全问题,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儿,”刘贺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他首先在合作中心中方境内先租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店,主要销售韩国进口的商品,是合作中心内第一家以销售韩国商品为主的店面,也因此迎来了不少顾客,“中心内的雇员大多是本地人,来我店里购物的顾客也是本地人居多。但我觉得他们都很友善,后来好多顾客都成了我这儿的回头客、老熟人。”
刘贺的生意越做越大,截至今年,他已在合作中心共开设了5家免税店铺,1家批发商城。规模最大的一家就是哈方区域内的聚丰免税品商城,共销售商品达5万余种,月销售额约80万元,“我的朋友圈扩大了,哈萨克斯坦、新疆本地、国内其他省份还有韩国都有合作意向的商家。公司现在除了拥有成熟的线上业务,线下网络已扩展到阿拉木图、韩国,和华东地区。”
2018年,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贸易额实现“双增”,进出口货运量3574.26万吨,同比增长23.3%;进出口贸易额1352亿元,同比增长22.2%。数字背后,是稳定的新疆迸发出的勃勃生机。
6天的新疆之行,留下了对美的记忆。
这种美,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自然禀赋,还有道路平坦、房间明亮的真、各民族安居乐业、亲如一家的诚,更有着到处洋溢生机,未来无限美好的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