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7月17日电 (记者王慧敏、江南)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国前列,脱贫攻坚任务最先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位列各省区市第一……凭借“八八战略”这把“金钥匙”,浙江打开了一扇高质量发展的“大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速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浙江面临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身竞争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如何改变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的窘境?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如何扭转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2003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了“八八战略”——总结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
“八八战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新境界,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
经济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亟待转型升级。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一方面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腾笼换鸟”,“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纷至沓来。玉环改造59个老旧工业点,引进了苏泊尔、艾迪西等一批高端企业;诸暨大唐的制袜企业,以前一双袜子利润只有1毛多钱,现在好的品牌能卖到数百元。以前浙江的企业,没有“老虎”,只有“群狼”。如今,吉利、娃哈哈、阿里巴巴等“老虎”辐辏而至。
“八八战略”把从严治党、巩固和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放在重要位置,引领浙江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早在2004年,浙江就制定了“效能建设‘四条禁令’”,10多年来,浙江历经三轮简政放权、“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的创新探索,这些“升级版”新做法,中心点是“执政为民”,带来了“由里往外美”的政绩观,也带来了群众的高满意度。
社会发展,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精神财富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整个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基石。政府应该成为社会风尚的引导者。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这样强调。
如何引导社会风尚?浙江的抓手是“以文化人”。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重中之重。通过“虚功实做”,实实在在落地,达到“入脑入心”。“以文化人”,孕育出了宽容、大气、文明的社会风气,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已成为浙江人新的价值追求!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和谐稳定是硬任务。“八八战略”高度重视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出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总结提炼“红船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浙江被认为是全国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八八战略”提出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浙江建设,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引领浙江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千万工程”实施15年,全省100%的建制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
除了改善环境,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方面,浙江也不断创新, “城”与“乡”的边界已越来越模糊,基本实现了城乡“无缝对接”。群众感慨:“在浙江,农村成城市后花园,城市成农村CBD。”
浙江15年的实践充分表明:“八八战略”实施得越深入、越持久,就越彰显出强大的引领力量!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