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西藏工作生活过的人,家里总会收藏几件带有雪域高原特色的珍贵纪念品。我也不例外,虽然我只在西藏工作生活过3年,但家中也有几件西藏宝物。
在我的记忆中,我对这几件宝物最用心呵护的年代是从西藏日报社调回人民日报社工作的头几年。那时,我作为1979年中央国家机关的援藏干部,在西藏日报社工作了3年。由于住处与新华社西藏分社较近,经常与他们串门沟通交流,慢慢地我和他们中的几个北京来的同行就成为了好朋友。因为他们作为新华社驻藏记者时间已很长,所以,我到西藏的第二年,他们中的郭有瑞老大哥就赠送给我一件西藏宝物--牦牛尾巴--它黑白相间,又粗又长,毛发亮丽柔软,作为青藏高原的特产,物主把它赠送给我,其意义非同一般。因为在西藏,只有至爱亲朋方能获赠此物。所以,从西藏归来,我经常在箱子里把它拿出来通通风,晾一晾,以防被虫子蛀了。也许是保护得当,时至今日,此物依然完好无损。
我共收藏有两条牦牛尾巴。其中,有一条是纯黑色的,是野生牦牛尾巴,很珍贵。但是,如果拿它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纯白色牦牛尾巴相比,在牦牛尾巴家族中只能屈居第二名,因为这里的白牦牛是中国稀有的地方牦牛类群,是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特有畜种。它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珍稀的牦牛种质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其尾巴当然也要坐第一把交椅了。不过,我这个纯黑色牦牛尾巴在同类中虽然位列第二名,但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得那是1980年的仲夏时节,报社给我一次与牦牛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从拉萨市前往当雄县采访牦牛饲养情况,我感到特别高兴。因为,牦牛与北极熊、南极企鹅共称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在西藏牦牛又被称为“高原之魂”;而当雄县作为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则是西藏自治区饲养牦牛、发展牦牛产业的大户。在那里,我了解了拥有70万公顷高山草地海拔超过4200米的当雄县,所饲养的许多牦牛就生活在这些长满虫草、金菇、长生果等等珍贵藏药草的高山中,产出的牦牛肉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成份,不但味道嫩爽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大而全”;在那里,我一饱口福之后,还收到了一份大礼--一位藏族同胞馈赠的一条纯黑色野生牦牛尾巴。当时,我执意不要。对方却说,这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在当雄,客人来了,没有别的可送,就是送土特产品!他的一番朴实而又暖心的话语,一时,真的让我找不着东南西北--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经过多次礼让,我只能以“一片好意”的名义,收下了这条像哈达一样纯洁、友好而又充满民族感情的牦牛尾巴!至此,我们又进行了一番握手告别的难舍难分!后来,我被调回北京工作,天各一方,双方再也没有联系。但是,不管时隔多久,那段感情对我来说还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
去年10月27日,当雄县两大经营牦牛产品的公司在北京借助将要召开2018第三届12.12牛人大会的机会,面向北京、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推介推销当雄县好山好水好草野化生长出来的牦牛肉,我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品尝到了用牦牛肉做的美味佳肴,也看到了用牦牛尾巴做成的新产品--总算圆了我恋恋不舍的“当雄情缘”!可惜的是,这次从当雄进京的工作人员个个西装革履,我一个也不认识。我想,昔日的牧民老友不知是否还安在?我暗暗为他们祈祷,祝他们别来无恙!
“这是一个新品种”一段讲解员清脆悦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来到牦牛工艺品展示台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大小不同式样新颖颜色各异的牦牛尾巴饰品。其中,有一个工艺精良约两尺长的展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看上去,它就像道家做道场使用的拂尘一样,充满神秘感。我很喜欢它。我拿它与我珍藏近40年的牦牛尾巴饰品相比较,显然,我的藏品款式已经老旧缺乏新颖性。但它仍然是我心爱之物。我要好好保存它,收藏它。也许,有一天,我还会与那位当雄牧民老朋友再相会,重新续写牦牛尾巴传深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