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阅读仍是刚需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王梓佩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23    
原标题:阅读仍是刚需
 
  今天是“世界图书日”,有必要重新审视阅读的重要性。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相较于2018年的统计数据均有所下滑。有人指责国民不愿沉下心读书,有人还给出了“因为阅读不是刚需”的解释。
  据某电商平台统计,童书是过去一年中被加购最多的品类,其次是中小学教辅。这似乎符合很多人的认知:小孩子才必须认真读书,成年人还有读书的必要吗?顺着这样的逻辑,阅读这个“便携式避难所”沦为一些人眼中的磨难——读名著,节奏太慢,内容离现实很远;改读畅销书或者网文,总会莫名受到鄙视。而且,就算很久没有读完一本书,生活似乎也没什么差别。阅读于是成了“不太划算”的事情。
  然而,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自身存在需求,不明白自己可以因阅读习惯产生怎样的改变,又如何能作出刚需与否的判断呢?
  阅读,不仅仅让人可以在听到他人出言必带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专业内容时,清楚其所指,心平气和、冷静旁观;它更能使人在当下嘈杂的舆论环境中,不被坏逻辑、假理论、伪名言带节奏,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加以阐释。阅读,也不仅仅能让人面对美景脱口而出“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且可以让人得以感知语言的背后,思想的深浅与灵魂的薄厚。识得乾坤之大,草木入眼方才青而有情。如果把阅读看成自我标榜的手段,那当然不是什么刚需,但要论及人格思想的塑造、眼界胸襟的开拓,什么都无法取代阅读。
  就算退一步,从功利的角度考量,世界上很多事情已经有前人经历过、思考过、解决过,如果能从有价的书中,读到他人无价的经验教训或者思想成果作为借鉴,未免太过划算。而放大到整个舆论环境,如果人们都能够及时更新认知,至少通过阅读明白自己的无知,知道要尊重科学与常识,又怎么会动辄为浅显小事吵得一地鸡毛?
  更何况,阅读的诸多附加价值无法用利益衡量。当有人聊起一只小猫名叫安德烈,你不会好奇为什么有人能立刻猜出另一只叫娜塔莎,并且会心一笑吗?不想体验拨通苏东坡这个“通用电码”所带来的灵魂共鸣的乐趣吗?看到在方舱医院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小哥,或许在疫情期间曾有过焦虑的你,不羡慕那种处于避难所中的从容超脱吗?
  也许你会说,《政治秩序的起源》就是典型的“读不进去”系列。其实没关系,如果这一本读不下去,不妨换一本书、换一位作者、换一个领域,去找适合自己的。对于尚未翻开过的“大部头”,别预判它们注定平淡乏味。另外,畅销书或者网络文学也未必没有值得借鉴之处,没必要嗤之以鼻。如果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产生兴趣,进而找更多相对专业的书籍史料研读,显然是好事一桩。只是在进行相对碎片化、快餐化的阅读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前方还有更多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等着发掘。依靠“3分钟看完×××”或者“听书”等方式,似乎可以把书囫囵吞下,但要据此和他人聊观点感受,恐怕会发现自己因为缺失了阅读过程,依旧不甚了了。
  无论何时,阅读都是刚需。不如下一次见面打招呼时互问一句,“你最近读的是什么书”;相约逛一次书店,看看经过书店筛选的作品中,有没有恰好让自己钟情的那一本。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