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车辆逐年增长、城乡道路的车流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也越来越艰巨,造成人、车、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和车交通出行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压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伴随人们交通出行的增加,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涉牌涉证、超速超载、违法载人等道路交通违法现象也会更加突出,由此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问题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何做好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扎实有效推进“减量控大”工作是交警部门当前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就如何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浅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令人堪忧。一是车辆本身性能的不确定。近年来,农村机动车大幅度增长,大量的机动车辆被用作生产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且种类繁多,流动性大。农用车一般用于短途运输,结构简单,安全系数低。一些农用车生产厂家为了迎合部分驾驶员“多拉快跑”的不良心理,促进销售量,生产时不执行国家标准、随意改变技术参数,使产品的速度、载重、制动等基本性能发生根本改变,安全系数也随之降低。二是车辆使用人对车辆安全问题不够重视。部分车主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要车能开,其他维修保养事情一律不管,导致大部分农用车车况较差,很容易造成机械故障,引发交通事故。由于农村车辆交易频繁,且很少办理法定的过户手续,一旦肇事,极难查究,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交通参与者素质参差不齐。一是车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农用车车主认为,“农用车”就是农业用车,主要从事农田作业,不需要办理号牌、考取驾驶证,只要能开走就行,农用车无牌无证的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管理难度大,事故隐患多。二是车辆驾驶人放纵自身的驾驶行为。农用车经常往返于地里田间,有的农闲时还穿梭于城乡之间,这些驾驶员无视交通法规,违章超车、酒后驾车、客货混装、争道强行、违反交通信号等违法行为经常发生,严重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匮乏,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行车走路我行我素,交通违法行为比较严重。
(三)道路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一是交通安全设施未跟上。近年来,农村乡镇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线路延长、路面拓宽,而且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乡乡、村村互通公路。但是,由于农村道路属平面混合道路,两侧村庄、学校、企业较多,加之道路的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等种种元素不能配套,道路等极低,车流量密度增大,通行车辆超速超载,致使安全隐患十分突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二是影响农村道路通行的因素客观存在。农村道路违章占道现象严重,公路沿线乱挖乱建、堆物占道、乱设摊点、农忙季节占道打场晒粮等等,严重影响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因此,目前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仍不能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发展的形势和现代交通的需要。
(四)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相对薄弱。一是农村道路交通管理难度大。由于城乡道路分布广、里程长、路网密,多年来交通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加上警力紧张,造成大部分城乡道路基本上处于漏管失控状态,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车无牌行驶、带“病”行驶、未检未审、超速超载等严重违章现象十分突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执法工作力度不大。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滞后,执法力度不大、交通违法行为处罚程序复杂、某种程度上也放松了农村道路交通秩序的管理。
二、农村道路易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源
(一)交通参入者存在的安全意识不强。一是驾驶人本身对交通法律法规的不重视。由于农村驾驶人相对分散,无法进行集中宣传教育,加上平时根本就不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业务,也就接触不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机会,造成对驾驶人管理教育不到位,职业道德素质和交通法律法规观念不高、交通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因而,酒后、超速、超载、无证驾驶、违章载人、疲劳驾驶等非常普遍,由此带来的交通隐患行为更是防不胜防。二是驾驶人技术存在很多缺陷。因许多农村驾驶人缺乏正规的技术培训,也有的属于“自学成材”,再到车辆管理机关申请考试,虽然申领了驾驶证,驾驶技术差强人意。因此,大多数农村驾驶人技术很不过关,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三是其他农民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差。由于农村地区地域相对广阔,驾驶人存在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农民群众所见世面不多,眼界不宽,自我约束力不强,参与交通行为的随意性很大。
(二)农村道路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是道路设计建设不合理。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农村道路普遍存在设计和建设问题,坡陡、弯急,而且交通安全标志标线、防护墩、隔离桩等交通安全设施跟不上。在“村村通”工程中,许多道路基本上只是对原有土路进行硬化处理,多为等外级,道路狭窄,路面硬化达不到标准。二是交通设施缺乏。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在通车的乡村道路上,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最起码的交通基础设施缺乏,一些村道直接连接国省道,在与主干道交叉路口,警示桩、警示标志,交通标志、标线不全,缺乏警告、禁令、指示性交通标志,驾驶人在通村公路上驾车行驶的行车环境和条件较差,完全凭着个人感觉驾驶车辆,极易造成事故。这是引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后期养护不到位。因农村道路建设经费投入少,资金不到位,没有道路养护管理经费,虽修通了路,但无人养护,故存在路通车难通的情况。
(三)车辆源头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车辆管理难度大。由于相当一部分群众对驾驶证、行驶证的办理程序不熟悉,有些偏远地方的群众认为在乡下开不需要驾驶证。一些车主不愿到车辆管理部门登记挂牌,他们认为,能省钱就用省钱的办法,对机动车挂牌办证存在“逃脱”心理,认为挂牌办证这部分钱花得多余,只要交警逮不着,能躲一次是一次,被交警查了再挂牌也不迟。二是车辆改装问题严重。农村车辆一般用于短途运输,一些车主为了运输的需要,就私自改装,通过加高车斗,加固弹簧片等方式,达到多拉货物的目的。也有一些已达报废期的车辆,车主为了达到延长使用期的目的,进行拼装后,就继续在道路上行驶,这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
(四)执法环境差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基层警力不足。由于警力严重不足,日常路面的交通管理工作本身就很繁重,再加上各种活动和非警务工作频繁,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道路路段管理无暇顾及,对一些偏僻农村道路则根本顾及不到。受警力少的限制,很难抽出专门的警力对边远乡镇的交通违法进行查处,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也只能是短期行为,无法对违法运输农作物、逢集赶市车辆人货混装、非运营车辆违法载客等行为予以有效打击,导致管理难以到位。二是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对农村车辆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导致了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不理解,片面认为交警执法就是为了多罚款,致使交警在实际执法工作中面临很多阻力。
三、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对策
(一)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工作主力军的作用。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交通事故要给予足够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点范畴,统筹安排,从政策、组织、财力、技术、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抓好落实,要解决抓上不抓下,抓大不抓小,抓粗不抓细,各部门独立操作,应付了事,抓而不灵的问题。二是要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预防交通事故纳入政绩考核内容,与基层党政“一把手”的政绩挂钩来,调动积极性,逐级抓落实,并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改善农村交通环境,加快农村安全建设步伐。三是明确分工压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公安、交通、安监、教育等部门及镇政府、村居委会安全管控职责,分别明确交通安全责任。以镇、村居为块,定人、定责、包村、包车、包路段,落实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编织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的网络,这样即搞好工作,又解决警力不足问题。
(二)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社会的氛围。一是要注重宣传教育重点人群。组织交通志愿者组成宣传小分队深入公路沿线村民家庭,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手册。针对学生,组织警营开放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体验警营生活,接受宣传教育。二是要注重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进一步发挥执法窗口、卡口、执法站及村居、单位宣传橱窗等窗口作用,布置专题专栏、警句标语,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发放交通安全提示卡,拉近交通法规与群众的距离,直面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遵守法规,注重安全。三是深入开展事故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把辖区的交通安全情况按时通报给农村居民,并对身边发生的典型交通事故进行剖析,让农民从身边发生的悲剧中吸取教训,不再酒后开车、超速行车等危险事情,把交通安全宣传触角延伸到村村户户。
(三)紧盯隐患排治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一是排查车辆基本情况。要对辖区内无牌无证带病上路行驶的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拼装车、拖拉机、摩托车和报废上路行驶的机动车辆,及时组织警力,深入村户一一登记,摸清底数,该查扣的查扣、该强制报废的强制报废,坚决不能让病车、报废车上路行驶,彻底清理整治无牌无证机动车、拼装车、报废车上路行驶问题,并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车辆安全监管。要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群体的管理,交警部门可以通过走进企业、运输单位、学校,对单位驾驶人定期进行安全宣传,同时对上述单位的车辆进行安全行车检查,对不符合上路行驶车辆,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单位及时整改到位。三是排查道路安全隐患。对交通安全设施和标志标线缺失严重,易发生事故的弯道、坡道、建筑物遮挡视线、路面破损严重等路段,要实施排查,确实底数清、情况明,不留死角和空档,并建立一路一档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梳理并拿出治理整改方案和意见,提请相关的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一时难以治理到位的危险路段,通过增派人员设置临时执勤点、设立标志等措施,加大管控,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以严管严控的手段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防。一是科学优化勤务。针对农村道路交通的特点,科学调整勤务安排,按照勤务需求,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逻执勤,重点加强对危险路段和安全隐患路段的巡逻、管控,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同时,对交通设施,尤其是易损坏的交通设施要采取重点检查和加固措施,保障安全运行。二是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实行平日查处和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平日每逢乡镇集市日,各中队民警提前到岗、设卡监控,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加大对农村非客运车辆载人、摩托车、低速汽车违法的治理力度,对农村非客运车辆载人和“三无”车辆上路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处理时要走上限,该拘留的一定拘留,该罚款的坚决罚款,达到“处理一人,教育一村”的目的,通过加大路检路查力度,打击重点违法行为,从而使农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营造执法良好环境。深入开展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民警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做到执法严格公正文明,事故处理公平正义,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执勤执法形象取信于民,争取社会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