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筑牢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石,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党建工作,作为党在高校中的坚强后盾,是确保思政教育落地的有力支撑。这两者的紧密结合,能够从战略高度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更能推动高校党组织与思政工作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引导。因此,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探寻其具体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更有着迫切的实践需求。在推进这一融合的过程中,既要站在宏观的理论高度进行深邃思考,也要脚踏实地,结合具体的实践路径展开研究,以期构建出既富含理论深度又具备实际操作性的融合新模式。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要明确责任分工,将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蓝图之中,具体规定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任务,从而确保融合举措能够有序推进,真正实现高校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同频共振,为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工作效率。高校应依托校园网络资源,建立由党建工作人员、思政课程教师及年级辅导员组成的即时通讯群组,以推动信息的实时更新与顺畅交流。通过这一信息共享机制,教职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展开沟通与协作,共同解决实践中的难题,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之间的协同效率。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也至关重要,鼓励学生向教职人员、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积极反馈个人的学习体验、思想变化及改进建议。这种双向互动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不断优化党建活动和思政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育工作的精准化与个性化,全面提升融合工作的整体成效。
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沟通与交流。在推进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应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多种途径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举办“三会一课”、开展调研问卷、组织校园实践活动以及进行党员谈心谈话等多元化方式,定期聆听学生对思政课程和党建工作的看法与建议,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活动的开展能够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些举措畅通学生表达意见的渠道,更为学校持续完善和优化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师生之间的纽带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分享身边的典型事例,尤其要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诉求和成长难题,并及时将这些情况反馈给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通过学生党员的积极参与,构建更为紧密的师生互动机制,这有助于提升党建与思政课程的个性化服务水平,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思想政治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优势互补,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对思政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以富有时代气息和前瞻性的党建理念为指引,及时将党建工作的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推动思政课程在学科建设、教学体系、教材编写以及管理机制等的全面进步。通过这种引领和转化,确保思政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也至关重要。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手段,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思政实践课程。这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红色主题讲座、开设红色教育论坛、研发红色理论学习应用等方式,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广泛传播力,提升课程的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这些创新性的教学举措能够有效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为显著提升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品质与成效,高校应定期举办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涵盖思政课程教师、年级辅导员及大学生等多个层面。此举有助于激发教师团队的创新精神,持续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更能鼓舞学生勇于迎接挑战,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通过专门设立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经费,进一步推动思政工作体系的完善与党务工作的深入发展,确保各项党建与思政教育举措能够落到实处。这一系列激励机制的构建,有效激发教职工与学生的参与热情,更为推动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作者:胡水华,上饶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