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探访武夷山下古村落——下梅村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鹏 马平 张国俊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11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武夷山下梅村邹氏祠堂(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武夷山下梅村邹氏祠堂(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武夷山下梅村邹氏祠堂外景(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夕阳下的武夷山下梅村一角(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夕阳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夕阳下的武夷山下梅村(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武夷山下梅村邹氏祠堂(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李鹏 摄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武夷山下梅村邹氏祠堂一角(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夕阳下的武夷山下梅村一角(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游客在武夷山下梅村游览(11月5日摄)。

  福建省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至今保存着70余幢明清时代的古民居。人工运河穿村而过,古民居、凉亭、古街等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景。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