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耿成:我在毛主席身边站岗

来源:方志四川微信公号    作者:李耿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2-11    
  民间流传着一个用百部老电影片名编写的段子,内容是: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

  我(李耿成)的奶奶戎冠秀就是电影《槐树庄》里主人公郭大娘的原型,她一生爱兵如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舍生忘死,救护八路军伤病员,积极为八路军筹备粮草,带领妇女做军衣,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带头送子参军。

戎冠秀
  奶奶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在1944年2月召开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上,奶奶戎冠秀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在同年底召开的第二届群英会上,被授予“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奶奶一如既往地坚持“爱国拥军”,对子弟兵的爱深入心田。1949年9月,奶奶和宋庆龄、张治中、梅兰芳等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特邀代表,出席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在盛大的国宴上,毛主席慈祥地握住奶奶的双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奶奶见到毛主席特别激动,抖动着嘴唇说:“我叫戎冠秀。”

  毛主席笑呵呵地说:“这个名字我知道,记得。”这句话像一股暖流刹时涌进奶奶心头,使她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奶奶当选为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妇联代表、全国省妇联执委,多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和“三八红旗手”。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戎冠秀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史册里。

  奶奶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特别是先后13次受到毛主席接见。

  我为毛主席站岗

  小的时候,奶奶常给我和村里人讲见到毛主席时的感人情景,全村人都感到很幸福,也非常羡慕我奶奶。从那时起,我做梦也在想,如果长大了我也能去北京天安门见到毛主席,那该多好啊!

  “天大”的好事真让我赶上了,当年我17岁时报名参军,果然被分配到了北京中南海一中队,直接为毛主席站岗,我感到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也耳闻目睹了毛主席的许多感人故事。

战友合影(后排右一为本文作者李耿成)

  毛主席非常风趣和幽默

  毛主席非常风趣幽默,喜欢和身边的人开玩笑,调节氛围,常把紧张、刻板的问题简单化、趣味化、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

  一般人包括职位很高的领导,第一次见毛主席时都非常紧张,毛主席只是几句幽默的话语,就使大家解除了顾虑。我们的队长陈长江刚见到主席时,也是非常紧张。主席见到他就问:“你叫长江,为什么不叫黄河呢?”这一下,陈长江放松下来。还有我们的区队长叫耿文喜,主席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耿文喜。”“是哪个耿啊?”“一个耳朵加一个火。”“那你不怕火烧你的耳朵吗?”主席就像拉家常一样,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话,大家都感到主席很亲切,像自己的家人。

  李银桥跟随毛主席15年,毛主席曾对他说:“银桥,我和我家的事瞒天瞒地,就是瞒不了你。”并问他:“你为什么不叫金桥啊?”李增林是平山县洪子店人,1951年就在主席身边工作,毛主席和他攀老乡,风趣地说:“你住洪子店,我住西柏坡,中间隔着一条河(滹沱河),咱们是老乡啊!”专职摄影师钱嗣杰第一次见主席正好是个大热天,加上紧张,和主席握手时满手是汗,主席看出他紧张,就风趣地说:“你好,你姓钱,你有钱,我是无产者,只有一毛。”边说边竖起一根手指,把周围的人全逗乐了。

  主席专列服务员王爱梅第一次见主席,也很紧张。主席笑呵呵地说,你姓王,咱们是亲戚,一下子把王爱梅问愣了。主席看她疑惑的样子,接着说,王字下边出头拐个弯念什么?王爱梅恍然大悟,那是毛字呀。她高兴得一直拍手,连声说,对!对!咱们是亲戚。攀上毛主席这样的亲戚,那是多大的福分。警卫战士李金台向主席自我介绍说,我叫李金台,木子李,金子的金,台湾的台。主席说,好啊!你家金子多,等台湾解放了你去当省长。大家都笑了。

  主席和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也是非常幽默,并富含哲理。主席出访,一般情况下都由罗瑞卿陪同。罗瑞卿对浙江省原公安厅厅长王芳说:“你的名字王芳的‘芳’字,能不能将上边的‘草字头’去掉,不少人都还以为‘王芳’是个女同志。”这时,旁边的毛主席听到后说:“不能去,我记得王芳你是山东人吧?你们山东的绿化怎么样?”王芳回答说:“不行。”主席说:“什么时候你们山东的绿化搞好了,你就可以去掉那个草字头了!”主席将草字头联系到种草绿化的工作,大家都乐了。

  毛主席和开国大将肖劲光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次,毛主席对开国大将肖劲光说:“我的那首《采桑子》是为你写的啊,你看,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光’。”肖劲光听后非常感动。

  从警卫员到厅长再到大将,毛主席都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毛主席的幽默超凡脱俗。有次跳舞,鞋垫不跟脚,从脚后跟露出半截,主席没发现,身边人员马上提醒他。主席看到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鞋垫被踩在脚下受压迫,有压迫就有反抗,现在它开始造反啦!”一句话,化尴尬为神奇,把身边的人都逗乐了。

  李敏在中南海种蓖麻

  毛主席在吃的方面非常是简朴,除了偶尔吃次红烧肉,还爱吃空心菜。原来在主席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主席看后说:“不要搞这些东西。要种上蔬菜,可以解决吃菜的问题。”于是,警卫中队开始种菜,不仅可以供应部队吃菜,主席也吃这些蔬菜。主席还爱吃马齿菜,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野菜。

  我记忆深刻的是我的战友含着眼泪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1960年左右,毛主席的大女儿在哈军工上学,回到中南海毛主席身边,一个星期天,叫上她的大学同学赵佗州。他是赵熔中将的侄子,让他到中南海帮助种蓖麻。赵佗州从小在山西农村长大,种地是把好手,赵听后打趣地问她:“种那玩意干啥?!”李敏回答:“每人三两油,油不够吃。”赵心里想:主席家还缺油?!

  他高兴地应约来到中南海,和李敏一起种上了蓖麻。晚上李敏留住赵佗州吃晚饭。赵想,到了中南海,该好好吃一顿“大餐”了。警卫员给他们端上三菜一汤,赵看看连一滴肉芯子都没有,有点失落;一会警卫员又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有四个碟子,这是给主席的晚饭,赵远远望去有一盘红红的,他想:八成是“红烧肉”,他也听同学们说过毛主席最爱吃“红烧肉”,可他又盯睛一看,哪里有什么“红烧肉”呀,是一碟红红的小辣椒。这就是人民共和国领袖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八个月没有吃过“红烧肉”,和人民一起共度艰苦岁月的故事。

  最开心的事

  我最开心的事,是给主席捉麻雀吃。毛主席日理万机,并且连续7、8个月不吃肉,营养不良,得了浮肿病。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主席少吃一点肉。主席坚决不吃。这把大家都急坏了,却想不出好办法。

  有一天,一位警卫队员看到岗哨周围的树上有几只麻雀,就想起在老家逮麻雀吃的事儿。心想,麻雀是“四害”之一,逮麻雀既能吃肉,又除了“四害”(麻雀、老鼠、苍蝇、蚊子),何乐而不为。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中队首长作了汇报,首长觉得可以试试。于是让警卫队员们逮了几个麻雀,让厨师做好后送给主席吃。主席一看有肉,脸一下就沉下来了,问责厨师那来肉?并要厨师把肉退回去。厨师赶忙解释,这是警卫队员们“除四害”逮的麻雀,这样主席才勉强答应吃。从那时起,我们一中队便隔三差五地主席逮麻雀吃,逮多了我们自己也吃。逮麻雀的事儿在我们一中队便延续下来了。

  毛主席一生节俭

  毛主席穿的一件睡衣补了73块补丁,一双皮鞋穿了20多年,工作人员几次劝他买双新的,他就是不肯。有一次,主席到武汉视察,住东湖宾馆,南方气候潮湿,身边的同志就把这双穿了20多年的皮鞋拿到屋外凉晒。宾馆服务员搞卫生,看这双皮鞋太旧了,以为要扔掉,随手就把它扔进垃圾桶了。等身边人员找鞋时,发现不见了,问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说没拿。最后宾馆一位服务员说,她看皮鞋太旧,以为不要了,把它扔进垃圾桶了。当她得知是毛主席的皮鞋后,先是惊吓,后是感动,汗水和泪水一起流了下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是毛主席穿的皮鞋。她飞快地朝垃圾桶跑去,仔细翻找,总算找到了,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大家都虚惊一场。

  毛主席使用的暖壶就是普普通通的铁皮暖壶。他老人家从来不使用香皂,肥皂也用得很少。

  毛主席关心警卫战士

  毛主席十分关心我们警卫战士,他把金日成主席送的大苹果,北京针织总厂干部职工送的芒果、葵花籽让我们分享。只要有好吃的,他老人家都会说:“送给一中队的同志。”

  毛主席还非常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说“你们都是好同志,就是文化低了点儿。”亲自给我们一中队的干部战士上文化课和批改作业。一中队配备了专职文化教员,教我们学习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物理、地理6门功课。

  伟业垂史册,丰碑立心中。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永远记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随着时间推移,他的伟人定位越来越将被历史所证明。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永远不落的红太阳!我为有一位享誉全国的好奶奶而自豪!为我自己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而无比幸福!

  作者简介

  李耿成,男,汉族,1951年2月生,河北省平山县人,大学文化。196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为工人日报社纪委书记。

  1968年17岁时参军到中共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一中队,在中南海为毛主席站岗,1971年转业到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先后在《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济南日报》《厦门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多篇。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受到胡耀邦、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