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不都是脑梗死
吕田明介绍,脑卒中是指脑部或支配脑部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其实有两大类,病理机制还完全相反。其中最常见的是存在血栓阻碍血流而导致脑部缺血的脑梗死,发病率占70%,另一类则是脑出血,多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血管破裂所致。脑梗死通常是睡眠中或早晨醒来时发生;脑出血则通常是动态下起病,比如高血压者突然情绪激动等。我国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2/3致死或致残。
鼻鼾严重者中风风险高
脑中风虽然急起急发,十分凶险,却不是完全“随机”,日常也有很多危险因素,控制下来可以降低发病风险。杨灿洪为大家介绍了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流程。他说,除了最高级别的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采取的措施,主要在于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复发之外,平时大家所熟知的预防,其实大多数是“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范畴。
医学上的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中风的病因预防,除了年龄和某些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外,其余可知、可控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心房颤动、睡眠呼吸紊乱等。比如心房颤动最容易产生血栓,一旦流向脑血管阻塞所在动脉,就会造成栓塞性中风。患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朋友,日常通过饮食、运动调节,并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药物控制病情进展,将大大降低中风风险。
控制体重有助防中风
在中风的一级预防中,控制体重不可忽视。健康的体重应该是多少呢?据介绍,可以通过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来判断。健康的BMI范围是18.5~23.9;BMI在24~28属于超重;BMI超过28以上,是医学上需要进行积极干预的“肥胖”范畴。另外,大家也可以简单地测量腰围,成年男性腰围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则没有肥胖之忧。为了防病,建议肥胖者日常减少膳食中的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
阿司匹林可以防脑梗吗?
在很多“三高人群”,乃至已经被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日常“药物清单”中,阿司匹林类药物是很常见的。
吕田明介绍,50~69岁人群如果通过专业评估,10年内心血管风险≥10%且无出血风险的,应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用在这类人群中的作用在于预防栓塞,但除了脑梗死,中风还有发病机制完全相反的另一种类别——脑出血,如果有出血风险还服用阿司匹林,那相当于加大了出血的风险。
除了出血风险,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尿酸升高、G6PD缺乏症患者出血溶血等。
因此服药必须严格接受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不可想当然地认为阿司匹林是对症的“常用药”,别人用,我也用。医生提醒,服用阿司匹林可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的肠溶片,在饭后服用。如果服用阿司匹林不适应,可加用胃保护药物或更换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等。
脑梗出院后做好“二级预防”
医学上的“二级预防”是指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
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控制危险因素十分重要。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服药控制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的要通过服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糖尿病患者控制相关指标,呼吸睡眠暂停征患者最好进行睡眠呼吸检测及治疗。此外,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游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