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车闪贷遭遇成长烦恼:拖车费引争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董硕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3    
     抢夺千亿市场 神州车闪贷遭遇成长的烦恼

  日前,广东省江门市公安部门突然查封当地中信银行大厦内的二手车贷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此前深圳市公安局也曾针对借贷领域中的车贷二押、暴力讨债等行为作为工作重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有借款人在互联网渠道上表示,在神州车闪贷的汽车贷款,逾期7天时,在未和借款人进行电话沟通的情况下,汽车被拖走,随后要求借款人缴纳总欠款20%的拖车费。

  对此问题,神州车闪贷方面表示,“会与客户签订详细的合同,合同中已明确违约责任,当客户逾期还款时神州都会与客户进行多次电话沟通,只有当客户违反合同约定时,神州才会采取资产保全行为,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需按合同支付。”

  对此,记者进行了进一步了解。

  拖车费争议

  用户杨先生表示,其于2017年8月22日用神州车闪贷,贷款7.4万元,实际到手只有6.7万元左右。分24期归还,每期4010元。因人在外地,本应3月28日到期的贷款,经4月9日与工作人员电话协商当天还款。但是,还款之后,车仍被拖走。此后杨先生联系银行、神州车闪贷等都未获解决。

  对于违约金和拖车费问题,神州车闪贷工作人员回复杨先生称,需要缴纳10%至20%的费用,在缴纳全部欠款和拖车费之后才可以提车。

  杨先生认为,在没有通知本人的情况下,将车开走且要收取高价拖车费并不合理。

  4月10日,杨先生和神州车闪贷方面协商后,杨先生发现,算上违约金和拖车费,贷款7.4万元,实际拿到手6.7万元,但最终要还12万元。

  对于神舟车闪贷线下门店收取拖车费的问题,神州车闪贷方面表示,“违约金和拖车费的收取完全按照合同条文履行。神州车闪贷开放渠道加盟,合作商主要做渠道分销,我们会按照合同约定给合作商提供服务费用。”

  出于风控目的,车抵贷平台在放款时,都会与借款人签订汽车抵押借款合同,其中对于“汽车委托代办”“债权转让”等内容都有约定,平台的目的是进行贷后资产的风险隔离,但如果对线下地区合作商管理不到位,可能会出现借款人被拖车时有负面情绪。

  饥饿返点模式

  公开信息显示,神州车闪贷是神州优车旗下的汽车金融服务平台,其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包括二手车金融、汽车抵押借款等在内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

  目前在全国线下门店超过200家,根据神州车抵贷的客服人员为记者提供的内容显示,目前全国各地招募“分销合作”人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也可以公司的身份加入,进行车抵贷业务分销,在介绍成功借款用户,且实现放款后,“分销合作”者有返点收入。

  对于线下门店,神州车闪贷方面表示,“线下门店包含直营店和加盟店,在管控方面,公司完全按照严格的运营规范与管控流程,加盟店与直营店在管控方面标准相同”。

  记者调查中了解到,在车抵贷的业务链条中,借款人的利息被资金提供方、车抵贷平台和地方合作方抽取,其中地方合作方拿到的比例并不高。

  东北某地区的从业者表示,一般的车抵贷的利息虽然看起来比较高,但在业务第一线的小贷公司,最后拿到的返点并不高,这样当车抵贷借款出现逾期时,小贷公司就有动力去收车,因为违约金和拖车费都是小贷公司自己收取的。

  对方同时表示,“因为在抵押的车上会安装多个GPS,抵押的车辆可控性比较强,一般没有太大的风险。”

  争夺千亿市场

  目前放贷金额接近86亿元,用户超过77万人,旗下车抵贷产品,利率为0.25%,最快2小时放款,不押车,可贷金额最高为50万元,按揭车也能贷。

  神州车闪贷模式背后,反映的是市场扩张欲望。

  在2017年,网贷行业形成“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框架,引导网贷资产向小额分散方向发展,车抵贷资产引起网贷平台关注。

  与此同时,银行也通过资金合作的模式分食车抵贷市场。但车抵贷面临C端车主,借款人以车辆抵押进行借款,车辆的价值评估和风控成为车抵贷资产的关键,网贷平台纷纷选择开设资产门店,或与各地区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合作开发车抵贷业务。

  事实上,汽车抵押贷款由于其客群范围最广、门槛低,一直是车贷行业的主要业务模式,车抵贷市场历来被视为数千亿元规模的市场。

  在此前微贷网和零壹财经发布的《中国汽车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全年车贷规模共1616亿元,其中抵押/质押类约1311亿元,占到83.1%。

责任编辑:董硕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