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化叙述作为顺应人类心智的信息模式之一,可改善部分时政新闻可读性不强的传播效果。在智媒传播语境下,受众可以在虚拟场景体验感知、参与传播、领悟新闻。全国两会作为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阵地,近年来展现出诸多以智能媒体讲述时政故事的创新路径。本文将以两会报道为例,探究智媒如何丰富时政新闻故事化的叙述路径。
【关键词】时政新闻 故事化叙述 智媒 沉浸新闻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纵观:时政新闻故事化与智媒新格局的赋能
时政新闻发挥着议程设置、意见领袖、舆论引导等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直接影响受众的关注度和知悉度,进而影响社会议题和舆论导向。时政新闻以严肃性著称,属于硬新闻,不免存在刻板生硬等问题,因而需要在叙述方式上另辟蹊径,以增强其传播力。
故事作为最适合人类心智的信息模式,有助力于方针政策、国家意见与精神的表达,使人民将其内化于心,形成深刻认识。目前学界有关时政新闻故事化报道已有研究,主要立足于文字的叙述与表达。随着传播格局的变革,故事化叙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将产生新突破。
智能技术的成熟,使媒体的智能化进程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个崭新的智媒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云计算等为媒体智能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的发展,成为媒体智能化的直接驱动力。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智媒革命,已然为新闻媒体创生了颠覆性的生产模式。
智媒时代,时政新闻的故事化报道形式将焕然一新。全国两会作为时政新闻报道的主阵地,近年来展现出诸多创新路径。智能媒介环境与新闻媒体的有机结合,为时政新闻故事化打破了传统桎梏,也创造出全新的叙述方式。时政新闻的严肃性与故事的生动性交融,将使受众与时政新闻报道产生强烈共鸣,从而为时政新闻的传播力赋能。
创新:智能媒体讲时政故事
当下的时政报道正处于智能技术滋养中,智媒时代如何讲时政故事,关系到时政新闻能否深化受众认知、培养受众情感、坚定受众信念。沉浸新闻概念提出者罗尼·德拉佩纳对其特点进行了解读:依托智媒技术的沉浸传播模式,将以交互式体验为特点,用户能以多重身份选择、多种维度全息感官体验进入新闻现场,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独特情感体验与认知。伴随着身临其境感与真实感,对新闻内容的体会也更加直观。在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将以不同寻常的形式感知时政新闻:沉浸虚实场景体验感知新闻、精准深度交互参与联动传播、解读生动情节体悟时政内核。
1.虚实场景:沉浸式的新闻感知
讲时政故事包含“叙述方式”和“新闻事实”。同一个故事借助不同的媒介进行讲述,将事实有机地解构后传达给受众。今年全国两会时政报道,各路媒体通过虚拟的构建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对会议场景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还原与拓展,将受众置于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央视网首次在主题报道中运用“VR+AR”——将VR实景视频与三维动画结合,辅以现场同期声,实现了全景沉浸看两会;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次启用了智能AR直播眼镜,通过先进的视觉捕捉技术,记者用眼神即可指挥摄像机拍摄,令受众以独特的视角走入两会现场。
虚实场景的构建正逐步消解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界限,颠覆了传统信息感知方式。沉浸的媒介形式通过直击感官,以最简短的传播路径为受众带来现场体验,通过“扩张、具体、完备”的体验吸引用户,使受众动用所有感知系统“浸入”场景表达中。
智能技术构建的虚实场景中,空间并置的叙事,使被动的受众变为主动的用户。传统时政新闻是线性叙述模式,智媒故事以实时的浸入感知突破了固定的话语文本,与用户体验相融合。在故事进展中,用户以进行时的方式经历时政事件,获得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全景的成像视野打破了刻板的线性叙事,根据空间位置和关注点不同,用户主导叙述单元再组建,随时跳出现有模式,转入下一个兴趣点。
讲时政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将刻板的政策语言解读为能让受众产生共情的话语形式,最佳方式莫过于亲身体验。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文本、一个真实再现的场景,能吸引受众直观地感知新闻现场的各种事物及细节。
2.深度交互:智能联动的精准传播
学者彭兰认为,“场景分析的最终目标是要提供特定场景下的适配信息或服务……从信息推送的角度看,适配不仅意味着内容与场景的匹配,也意味着形式与特定场景下的阅读需求相适应”。新媒体用户需求多元,交互是新媒体时代传播的硬性要求,也是万物皆媒和人机共生的标志,代表着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联动。媒体利用深度交互科技,实现时政新闻与受众的智能联动,实现时政信息的精准传播。受众被交互吸引,主动探索时政新闻的故事性。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当日,腾讯新闻组织了“奋发新时代·追梦新征程”专项活动,激励用户在社区中翻牌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各界人士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碰撞思想火花,传递两会故事。主流媒体通过呈现多方意见、倾听民众心声,满足受众的交互需求,让报道内容亲民化、个性化。
在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网引入“Star”生物传感智能机器人,以科学的“读心术”描绘出观众在听政府工作报告时最真实的情绪曲线,首次把情感交互技术应用于时政新闻领域。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联合人民网推出“AR看两会”,用户通过扫描报纸上的图片,即可在手机上看到现场实况、注释信息等更详实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触达和多维度融合的动态报道。交互呈现、联动生产、精准传播,拓展了时政新闻的广度、深度和维度,满足了新媒体用户的需求。
3.生动情节:民生化的解读逻辑
在智媒的非线性叙述思维下,讲时政故事需紧扣“故事性”,即对情节的精心设计。时政新闻若不能以发掘新闻的价值作为诉求,便难激发受众的共鸣。通过设计生动的报道情节,充分调动受众的感性和逻辑思维,为受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将政策信息解读成民间话语。
VLOG是今年短视频赛道的一匹黑马,中国网微信公众号策划了两会系列主题视频,生活化地展现了与会记者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人民网推出《两会VLOG》,从台前幕后揭秘大型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的制作过程,不仅将目光聚焦于会议现场,同时也关注背后的故事。在故事的谋篇布局中,一要挖掘前人从未切入的报道点,不拘一格地提出新视角、提炼新内涵。二要为故事设计“二元特质”,无论是文字故事还是智能技术构建的新闻场景,受众希望感受到有声有色、有起有伏的动态进展。
两会报道的职责取其表意是政策宣传,究其根本是要实现受众对政策的认知,因此,构建故事的归宿应是平民情怀与人文关怀。融媒体的深度传播、智媒体的创新叙述,在感官体验与深度交互的助力下,以民生视角呈现的时政新闻故事,能使严肃宏大的时政报道柔性化,给予受众细致入微的亲切感。在“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媒体格局下,时政报道精神内核将更有效地契合受众心智,帮助民众感知和领悟各类时政新闻。
结语:时政故事路径创新——冷技术与热思考
智媒时代的传播格局变革,丰富了时政新闻故事化的叙述路径。虚拟与现实交融,创造虚实场景中的沉浸感知;技术与需求匹配,植入深度交互以实现精准联动;政策与民生结合,构思生动情节提升新闻内核。媒体人在应用智媒讲时政故事时,要清醒地意识到智能技术带来的隐忧:虚实相生的场景毕竟不是真实现场,沉浸其中的受众易将虚拟与现实倒置;交互性赋予了受众对新闻文本极大的解读权,但也可能导致受众脱离媒体的舆论引导方向;情节生动具体,但设计情节难免对新闻真实性造成挑战。媒体人必须对冷技术驱动的新变化进行思考,坚守专业媒体人的价值主张与伦理精神,使智能媒体与故事化真正成为赋能时政新闻传播力的有效方式。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时政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叙述探究——以两会报道为例”成果,基金项目编号:201807120。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麦基.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2]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03).
[3]林子琪.AR新闻互动叙事的表达形式与故事建构[J].新闻战线,2019(05).
[4]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03).
责编/李德金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0月(上)P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