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都市报的掘金时代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赵瑞莹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11    
  【摘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能力。协调和组织采编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讲好故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是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将会给擅长内容制作的传统媒体带来重大机遇,都市报将迎来春天。前提是,都市报应该重新审视、理解、强调和坚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媒介融合 都市报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90年代都市报崛起,彼时,都市报就是“新媒体”。它的新仅由一根电话线决定——24小时热线电话值班制度。热线电话让都市报能及时和读者互动,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而当下,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打败传统媒体的不是新媒体,而是通信技术。
  新媒体其实一直在为传统媒体赋能
  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指的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指公司管理部门按照市场规律协调和组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能力。协调和组织采编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讲好故事,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是都市报的核心竞争力。
  认真审视当下的新媒体,它们只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自身并不生产内容,主要是承载内容。从传媒经济学视角来看,这些平台并不是媒体,但其贴心的分享、互动、社区属性,吸引了大量生产内容的媒体。事实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得益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升级,拓展了技术空间运用的外延,“两微一端”甚至抖音,都已成为标配,被一步步强化成多媒体、全媒体。
  媒介融合过程中三大乱局亟须解决
  1.传统发行盲目收缩,数字版发行无规划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综合类都市报敲门订报、扫街订报,用高密度发行策略搭建了广告平台,创造了都市报的黄金时代。近10年来,都市报用户流失,发行量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对比资讯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刚刚兴起,多数报纸就积极进行报网融合,并在印刷版和数字版内容和收费上形成差异,逐步引导受众向网络版转移。如《华尔街日报》,印刷版和数字版的订阅年费都是396美元,网站用户零点可了解到当天报纸全部文章的标题及部分文章全文,7点后可浏览所有文章;而印刷版读者只能在网站上浏览几篇免费文章。至今,国内都市报版权意识缺失,数字版任由免费阅读和转载。
  2.新媒体开发盲目,无受众培育计划
  都市报的网络传播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将印刷版读者转移到数字版,顺应数字阅读需求。二是在网络世界吸引网民,将其转化成新的忠实读者。国内都市报对这两个目的多视而不见。
  最典型的是网站,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千篇一律报纸电子版+众多服务栏目,最大的功用就是供其他媒体随意免费抓取转载。最无厘头的是入驻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百家号等新媒体,找几个实习生蹭着热点搬砖,除了账号有品牌识别度外,绝大多数内容和报纸毫无关联。最尴尬的是APP新闻客户端,平台搭好了,原创内容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需求,最后沦为文摘APP。一句话,哪里有新媒介,哪有就有都市报奇奇怪怪的忙碌。
  3.自废武功,大干快上非报项目
  为了活下去,几乎所有都市报都纷纷上马非报项目,多数运营艰难,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运营人员缺乏,逼着“拉广告”的原班人马去市场化运营。二是资金窘迫,频频尝试不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少的项目,企图“空手套白狼”。三是发动采编人员利用人脉做项目,采编工作反而被边缘为“副业”,核心竞争力持续疲软。
  论焦虑,都市报和受众一个也跑不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众号超过1000万、小程序开发者超过100万、第三方开发平台超2300万。截至2018年12月,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突破2.5亿,月活跃用户数突破5亿。工信部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有426万款。对照新媒体的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传统媒体发现自己彻头彻尾沦落为落后生产力。
  受众的信息焦虑更难以排解。数据显示,如果将2013年产生的数据存储到光盘上,把光盘分成5堆,每一堆都能从地球延伸至月球。6年过去,这个数据量无疑更庞大了。
  2019年是5G元年,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万物皆媒介”比当下的“人人都是麦克风”会疯狂多少倍我们不清楚,但眼镜、手表、衣服、冰箱甚至“眼前的空气”,都可以随时“为人们的阅读服务”是可以预见的。天量媒介将在物联网时代爆发。
  信息焦虑从何而来?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之间的悖论。信息爆炸并不意味着有用的内容俯拾皆是,恰恰相反,信息的极速膨胀稀释了有效信息,增加了有效信息的获取成本,从而形成有效信息相对匮乏。信息焦虑,其实是找不到有效信息的焦虑。
  物联网时代将带给都市报新机遇
  1.重塑核心竞争力,做最专业内容制造商
  相比新媒体动辄被封杀下架,都市报的内容制作团队要专业得多。都市报除了是媒体,更是“内容制造商”,要有市场化思维,做好通盘的市场规划。
  都市报都有做地域新闻王者的梦想,新媒体其实给了所有都市报机会——通过网络让都市报的影响力辐射全国甚至全球,而且没有丝毫发行成本压力。选择地域还是全国为空间定位,全看各自野心。在目前普遍经营低迷的大背景下,大而全的内容需要投入更多,不切合实际,集中采编资源,专注垂直领域更现实。做好版权保护也是重头工作,目前国内鲜有都市报把维护版权当成一件事认真去做。澎湃在版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都市报借鉴学习。
  2.全网内容分发应该为精准发行服务
  都市报线上平台最好集中精力主打一个,其他皆为辅助。不要纠结印刷版还是数字版,这个争论已毫无意义。《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伯格说:“只要报纸能有自己的读者,以什么形式传递并不重要。”这其实就是媒介融合,印刷版可以走“轻奢路线”,印刷适度精美,免费直投给有足够影响力的人。这些VIP读者还得是报纸的智囊、观点提供者和公共编辑,是报纸外部的呵护者。除了特定人群,其他读者要逐渐往数字渠道引导。
  全网内容分发的实质应该是“数字发行工作”,但不能“一稿多投”,应该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推送不同形式的“核心提示”,目的是圈粉并将其导入内容主阵地。比如《华尔街日报》印刷版上看到的是“精简本”,导读栏中会用图片直观地提示每个栏目的网络版链接,那里可以找到更详尽、更完整的版本。这是从印刷版向网络版导入粉丝。《纽约时报》在苹果手表推出“一句话新闻”APP,手表用户可在屏幕上迅速了解新闻,如果想进一步获取更多内容,就得购买纸质版或数字版。
  3.内容销售是都市报盈利的不二法则
  都市报既然是生产内容的,做的就应该是“知识付费”工作。知识付费国内目前主要有三类:一是在线教育,多是网校;二是大众知识付费平台,如罗辑思维、知乎;三是专业网站知识付费,如36氪、丁香医生等。
  在资讯发达国家,报纸数字订阅已是常态。《纽约时报》1996年开始推出数字版,2017年数字订阅用户和数字广告达到4.42亿美元,印刷版仍有10亿多美元。《华尔街日报》纸质版和数字版的订阅年费都是396美元,2017年订户超过110万。《华尔街日报》还在研究无广告版本,准备对每篇文章都进行收费,如果选择家庭送货服务,还要付出额外费用。
  当然,数字版销售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认真规划、科学管理、持续发力,甚至需要整个行业联手来做。比如“付费墙”模式,目前已被欧美报业广泛采纳。
  (作者: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融媒体集团东方今报总编辑)
  参考文献
  [1]孙志刚.“内容为王”不应一成不变[J].视听界,2015(8).
  [2]王平,吴乐珺.国外知名报纸报网融合现状及启示[J].青年记者,2009(16).
  责编/邓应华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8月(上)P54-55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