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的探讨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作者:王国灿    人气:    发布时间:2018-04-23    

[摘要]本文以创新社区治理、构建服务型社区为主题,借鉴浙江社区治理的实践,分析了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现状,提出了创新社区治理、构建服务型社区的路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   现状   路径   江浙社区       [中图分类号] D669.3;G206        [文献标识码] A
 
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城乡综合治理方面作出规划和部署,我国的社区正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展,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区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在不断增进。但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社区治理工作仍然面临新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主力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现代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在逐步多元化之后,制度和多元化需求的矛盾日益明显。
1.社区治理中的行政化倾向明显
总的来说,社区建设对于政府的作用是为政府的管理提供基本单位,能够推动政府的行为,形成街道、居委会、社区共同建设和管理的模式。但是,通过对现阶段社区治理的情况来看,政府发挥的作用不足,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情况。其中政府的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将社区的居委会变成政府的下属机构,不能发挥社区自治的作用,没有准确定位政府的角色,不能有效形成服务型政府。政府社区治理的缺位是指政府没有尽职调查或指导,例如街道办事处或区域委员会正常运转的经费得不到保证,不能协助业主委员会制定指导意见,忽视了宏观指导的作用,习惯于大包大揽的社区治理方式。
2.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度不高
由于社区居民可能来自不同领域、不同社会阶层,陌生的人文环境使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参与社区的热情都会有所减弱。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也缺乏相关制度的支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参与治理的居民并不普遍,不具有代表性。退休老人、党员干部是目前社区委员会的主要成员,不能代表整个社区的居民。其次,居民没有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民主决策不够,缺乏民主监督。
3.社区治理的主体多元化程度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垄断的行政资源向市场转移相对比较丰富,向社会转移则相对比较滞后。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导致社会资源不能很好地被利用,民间自发组织的规模小、影响力小,独立运营能力不足。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独立和依法自治受到限制。作为基层政府组织的附属组织,不能有效发挥其民主性,群众性和民主机制都不能正常发挥。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办公室或者街道办事处,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成为区域治理的主力。例如,公共自治组织,如社区居委会等现在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附属机构,承担着政府部门的工作,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
 
结合实践提出构建服务型社区的路径
 
1.创新社区治理理念,推进社区规划建设
城市和农村社区是社会治理创新和加强基层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基层社会治理的行动,参与电网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要搞好相关的服务工作和措施。宁波市近期《宁波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规划纲要》《宁波市城市社区布局规划》等政策文件,开展科学研究,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工作准备就绪。规范社区工作,确保城市返乡工作准入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必须从社区首批“双评议”制度推进政府工作,改变政府工作作风,激发基层活力,成立社区理事会,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
2.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建设多平台治理
城乡社区治理的创新方式是改善治理结构,搭建多方面协同治理平台。社区领导担负着自治委员会、社会组织的责任,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组织的建设,指导和监督业主委员会、房地产服务业负责人的重要作用。整合党的核心,建立和促进社区建设评估机制,加强党组织领导,推动社区委员会、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业主联合会等多元化发展,形成良好的合作治理形式。例如,北仑区在改善社区治理方法方面就有先进的思想,将传统的街道和村落管理模式摒弃,创建新型社区,创新管理模式,设立社区管理运营体系,联合社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力量,有效地管理社区,切实维护社区的正常运行。同时,为了有序地管理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创立流动人员管理机制,将这些人员统一管理,创建和谐进会。积极组织交流活动,让原有的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交流感情,让他们和谐相处,实现社区的有效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立了400多个和谐社区。
3.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社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城乡治理水平的希望所在。要从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积极协作,以专业推广和社区组织为主要内容,积极促进志愿者活动、慈善活动和老年人活动的开展,逐步沿着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推广社会组织营销过程。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等组织,为这些自发性组织提供帮助,积极发展区域社会组织和农村职业经济组织,在这些组织的基础上,重点扶持群众自发的自治组织,为社区的治理提供帮助,同时要积极创办各种公益活动,促进居民的感情,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近年来,宁波市农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2004年武义县陈村镇成立国内第一个村行政监察委员会后,2009年全国各地都在逐步建立村级行政监察委员会,发挥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的作用,形成权力监督的运行机制。
4.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发挥社区治理效能
社区服务是促进社区发展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前提,可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形成系统的以社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是构建城市网络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原则。坚持这样一个观念,现在浙江省已经建立了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据当地政府统计,全国已建立了1.9万个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家创业,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文教、法律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拓展。2016年12月,96345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在网络上,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包括家务和医疗服务等基础服务。近年来,继续深化西湖区改革,破解面临的挑战,将 31项行政事务划拨到镇街,完善农村和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和机制。
5.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尊重传统、地域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以促进发展和管理为重点,关注人、地、材料、单位、组织等基本要素,分为行政村和城市社区,在中心建立一个全市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络。充分实施“一格一员”和“一格多员”的网络管理模式,每个网都需要至少一个管理员,并且要落实管理措施。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和资源,有效发挥各类队伍的整体效能。建立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党员、村代表、志愿者等为主的服务队伍,实行自助服务。近年来,西湖区结合区情实际,以最基层的村社为阵地,把政府、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居民、辖区单位等各种社区治理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打造服务网、自治网、协作网、信息网“四张网”,破解当前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形成一个多元的、开放的、互补的、合作的、共建共享的城乡社区网络化治理新格局。目前,西湖区活跃着200多家专业社会组织和3000多个草根性的社区社会组织,为城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公益服务,这也是西湖区打造城乡社区网络化治理体系的成果之一。
 
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最终达到和谐社区提供基础。同时,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居民和社会组织在一起努力,这样才能建成和谐社区。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还需要优化社区权力配置,完善制度安排,培育社区组织,培养居民参与意识,最终使得社区的协同治理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夏志强,王建军.论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J].社会科学研究,2012(2).
【2】杨云燕.浅谈社区治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3】向德平,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3(2).
【4】史云贵.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若干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
【5】贾登.社区自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中里新村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05).
【6】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J].检察风云——社会治理理论专刊,2015(04).
   责编/孙李
 
来源:《中国报业》2018年1月(下)P68-69

责任编辑:戴靖 审核: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