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
看急诊要等7个小时、预约手术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到6万人民币……前段时间,一位中国留学生胆囊结石发作,在所在国就医的新闻引来不少关注。这位留学生选择回国就医,第二天到医院看门诊,第三天就被送进手术室,3天后顺利出院。前后对比,足以让一些人摘掉有色眼镜,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医疗的发展进步。
“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念兹在兹的关怀,持续转化为医疗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提升、服务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这些实打实的进步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果说供给质量的提升属于医疗“硬实力”的进步,那么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信任的增强,则涵养着医疗的“软实力”。面对疾病,医患之间在目标、情感、道德等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之下,才能够真正实施有效的医疗行为,维护人们的基本健康权益。这些年来,从依法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和医闹行为,到形成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的长效机制,再到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一系列维护医疗秩序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使得“严重伤医和医闹事件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可以说,医患对立逐步弥合、医患信任逐渐增强,医患关系迎来了总体向好的拐点。
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医护人员艰辛的付出。一天做完18台手术,主刀大夫累倒在走廊上;为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一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累计胸外心脏按压约1.5万次;为了给病人输血,医护人员把只有4摄氏度的血袋在胸口焐热……“轻描淡写间功德无量,强行涂改生死簿”“拿起手术刀,就不会允许自己倒下”“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示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在击中无数人泪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理解,凝聚起医患信任的正能量。
往深层看,医疗领域的发展进步,无不得益于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伤筋动骨的”。梳理这几年的医疗改革,不仅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和方法。比如说,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形成了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的局面,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实现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改革举措,都纳入医改的大棋局之中,既打破利益藩篱、取得实际成效,又在客观上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改革矩阵,推动中国医疗事业不断前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功在日常、志在不舍,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用每个人的健康支撑起充满活力的“健康中国”。
从全球看,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
看急诊要等7个小时、预约手术要等4个月、手术费在4万到6万人民币……前段时间,一位中国留学生胆囊结石发作,在所在国就医的新闻引来不少关注。这位留学生选择回国就医,第二天到医院看门诊,第三天就被送进手术室,3天后顺利出院。前后对比,足以让一些人摘掉有色眼镜,更加客观地看待中国医疗的发展进步。
“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念兹在兹的关怀,持续转化为医疗供给质量的不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提升、服务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这些实打实的进步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结果显示,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果说供给质量的提升属于医疗“硬实力”的进步,那么医患关系的改善、医患信任的增强,则涵养着医疗的“软实力”。面对疾病,医患之间在目标、情感、道德等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只有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之下,才能够真正实施有效的医疗行为,维护人们的基本健康权益。这些年来,从依法坚决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和医闹行为,到形成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置的长效机制,再到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一系列维护医疗秩序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使得“严重伤医和医闹事件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可以说,医患对立逐步弥合、医患信任逐渐增强,医患关系迎来了总体向好的拐点。
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医护人员艰辛的付出。一天做完18台手术,主刀大夫累倒在走廊上;为抢救心脏骤停的病人,一个科室的医护人员累计胸外心脏按压约1.5万次;为了给病人输血,医护人员把只有4摄氏度的血袋在胸口焐热……“轻描淡写间功德无量,强行涂改生死簿”“拿起手术刀,就不会允许自己倒下”“不忍看到病人那一双绝望而又渴望的眼睛”,这些感人的故事,展示出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默默奉献,在击中无数人泪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理解,凝聚起医患信任的正能量。
往深层看,医疗领域的发展进步,无不得益于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伤筋动骨的”。梳理这几年的医疗改革,不仅改革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路径和方法。比如说,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形成了医疗领域各方面改革统筹兼顾、整体协同的局面,形成破解“以药养医”等痼疾的合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实现异地就医及时结算、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改革举措,都纳入医改的大棋局之中,既打破利益藩篱、取得实际成效,又在客观上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改革矩阵,推动中国医疗事业不断前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功在日常、志在不舍,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用每个人的健康支撑起充满活力的“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