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重生密码”:从网红坚果到全品类生态的跃迁之路

来源:周口网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28    
  十三年前,当章燎原创立三只松鼠时,凭借萌态松鼠IP与极致性价比的坚果产品,在电商红海中杀出血路。他或许未曾预见,这条国民零食品牌的崛起之路会如此跌宕起伏——从年销百亿的巅峰到转型阵痛的低谷,再到2024年以营收106.22亿元、净利润同比激增85.51%的强势回归。三只松鼠的十三年,恰是中国消费市场剧烈变革的缩影,更是一部关于战略定力、自我颠覆与价值重构的经典范例。

  供应链革命:从“代工贴牌”到“一品一链”的硬实力
 
  早期的三只松鼠,是轻资产模式的典型代表:设计、营销在握,生产则依赖代工。然而,随着规模扩张,供应链掌控力不足的隐患逐渐暴露,食品安全成为关键风险点。
 
  章燎原的破局之道,是启动“一品一链”战略——为每个核心产品构建专属供应链。在原料端,覆盖全球278个原料基地,建立全球数字化采购平台,越南腰果、柬埔寨芒果干、新疆核桃等核心原料实现产地直采,种植、采收、运输全程可追溯;在生产端,“华东无为、华北武清、西南简阳、华南佛山”四大集约化基地拔地而起,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自动化与标准化生产,而且未来还将建30座工厂;在品控环节,每件产品赋予唯一追溯码,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全程数据留痕,问题可瞬时溯源。

  以芜湖华东零食产业园为例,这座占地800亩的产业园,集研发、生产、检测、仓储、物流于一体,38条全自动化产线覆盖坚果、肉制品、烘焙等品类,目标是将零食品类自产比例大幅提升。这种把命脉握在自己手中的投入,为“高端性价比”战略筑起最坚实的护城河,更让食品安全从口号落地为可验证的系统能力。
 
  产品突围:从“网红坚果”到“全品类生态”
 
  曾几何时,“三只松鼠”几乎等同于“坚果”。但单一品类的天花板显而易见。章燎原的解法是:以坚果为核心能力,向“刚需、高频”的全品类生活消费场景延伸。

  一方面,主品牌持续深耕坚果基本盘,推出定位高端的“大满坚果”子品牌,每日坚果、夏威夷果等20余款单品年销过亿;另一方面,以颠覆性思维开辟新战场:敏锐捕捉籽类零食趋势,短短2个月推出105款新品,瓜子、花生等单品销售额迅速破亿;进军饮料赛道,打造60款产品矩阵;更突破零食边界,在“三只松鼠生活馆”中覆盖冷鲜肉、烘焙、熟食、蔬果、日化等品类,喊出“只卖好货”的口号。

  同时,多品牌矩阵同步发力:“小鹿蓝蓝”聚焦儿童零辅食,2024年营收近10亿元并实现盈利;新品牌“超大腕”(方便速食)、“东方颜究生”(中式滋补)、“围裙阿姨”(预制菜)等不断孵化。产品逻辑已从“制造爆款IP”升级为“构建生活解决方案”。
 
  渠道重生:从“疯狂开店”到“D+N全域精耕”
 
  线下曾是三只松鼠的“伤心地”。早期激进开店策略导致大量亏损,章燎原曾反思:“时间不对,没有好机会、好资源、好能力。”
 
  痛定思痛,渠道策略全面转向“高质量精耕”。线上确立“D+N”(短视频+全渠道)战略:深度运营抖音等内容平台,2024年抖音营收暴涨81.73%至21.88亿元;同时整合淘宝、京东及自有APP,形成流量协同。线下则告别“野蛮扩张”,构建双引擎:一是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传统终端,2024年分销收入26.41亿元,同比激增超80%;二是打造“三只松鼠生活馆”标杆业态,聚焦社区500平米全品类自有品牌店,2025年首批20家店正从芜湖起步验证。

  组织涅槃:从“一个CEO”到“一群CEO”
 
  战略转型的底层,是组织基因的重构。三只松鼠拆解传统科层制,转型为“品销合一”经营体组成的网络型组织。每个经营体如同独立小公司,拥有产品开发、渠道运营、营销决策权,负责人被内部称为“Mini CEO”,目前已经培养了500+ Mini CEO,取缔部门审批与打卡,赋予产品研发与营销决策权。

  这一模式极大释放了敏捷性:在瓜子品类战役中,品类经营体与省区团队高效协同,2个月研发105款新品;子品牌“小鹿蓝蓝”不仅自身盈利,更成为孵化新品牌的平台。章燎原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我们要从‘一个CEO’变成‘一群CEO’。”区域合伙人机制、三级扁平化分销架构,则将互联网的系统性思维注入线下战场。
 
  三只松鼠的“重生”绝非偶然。它精准把握了消费市场的核心矛盾——消费者既渴望高品质,又追求合理价格。通过供应链深耕、全品类布局与组织创新,企业成功将“高端”与“性价比”这对看似矛盾的特质融为一体。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三只松鼠的实践证明:唯有坚守产品初心、敢于重构价值链、以技术筑牢安全基石的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其转型路径不仅为自身开辟了新增长极,更为中国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广告)

责任编辑:唐珩 审核:高海仙

上一篇:

下一篇: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