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7月12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守边固防,兴村筑梦”实践支队与云南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前往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卡场镇黑河村,围绕产业经济、边境安全和民族团结三大主题开展专题调研。由卡场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团主席李志军,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丹静带领云南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明珍、四级调研员刘亚虹、老师王思慧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实践支队全体成员参与调研。
聚焦产业经济:摸清发展现状,探寻提质路径
调研首站,联合团队与黑河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第十四届卡场镇人大代表余雄联展开座谈。余雄联详细介绍了村庄产业发展现状:目前全村经济以坚果、苹果等农作物自产自销为主,辅以政府边境补贴,党员带头参与产业建设,带动村民实现人均年收入16854元、年支出约10000元的稳定生活。
座谈过程
座谈中,团队重点关注到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潜力。“坚果、苹果已有成熟收购渠道,但茶叶缺乏专门企业对接,附加值较低。”余雄联坦言。对此,联合团队结合专业优势提出初步设想:后续将对接盈江县茶叶企业,探索“院校+企业+村集体”合作模式,助力茶叶品牌打造与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座谈过程
筑牢边境安全:调研防控体系,共话固防之策
黑河村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6公里,2021年被评为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调研中,团队了解到村庄创新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每9-16户家庭组成一个网格,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实现治安防控、信息上报“全覆盖”。针对“部分村民小组与黑河村中心道路不通”的现存问题,云南警官学院陈明珍建议:“可联动边防力量与地方政府,优先推进临界区域道路硬化,既保障民生,也为应急防控提供支撑。”团队还与村两委深入交流了基层基础、治安防控、大调解“三大体系”运行情况,对村庄在抵制非法传教、扫黑除恶中构筑的前沿阵地建设给予肯定。
云南警官学院代表
深化民族团结:凝聚多元合力,共筑精神家园
黑河村聚居着傈僳族、景颇族、汉族三个民族,民族团结是村庄发展的“压舱石”。余雄联介绍,村庄始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群众大会”等活动凝聚共识,借助“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强化思想引领,结合“农业技术培训”等实用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践行“五个认同”“五个维护”。
调研过程
联合团队实地查看了村文化活动地、民族团结宣传栏等阵地,对村庄“以活动聚人心、以制度固共识”的做法表示认可。刘亚虹表示:“边境地区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黑河村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民族团结宣传栏
总结调研成果,明确实践方向
此次调研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了黑河村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民族团结领域的发展现状与现实需求。联合团队梳理形成三大工作方向:一是推动茶叶产业对接,助力产业升级;二是协助优化网格化管理,联动解决道路等基础设施问题;三是整理民族团结案例,为边境地区提供可复制的“互嵌式发展”经验。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守边固防,兴村筑梦”实践支队代表
集体合影留念
凝聚校地合力,共绘边境振兴蓝图
边境地区是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此次联合调研不仅是高校服务地方的生动实践,更是“警校+财经类院校”跨领域协作的有益探索。团队成员表示,将以调研为基础,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行动——既为黑河村产业发展“搭桥梁”、为边境管控“献良策”,更为民族团结“聚合力”,以青春力量守护边境安宁、助力乡村振兴,让“守边固防”的根基更牢,让“兴村筑梦”的愿景照进现实。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