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0年前的3月22日,中国报业协会经民政部批准成立并注册登记为一级社会团体。
30年来,中国报业协会秉持着“围绕中心,服务报业”的宗旨,始终坚持“大团结,议大事,办实事,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在服务行业利益、维护行业权利、反映行业诉求、倡导行业自律、推动行业改革、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支持、拥护及社会各界的承认。如今,中国报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已从最初的140家发展到1500多家,而且遍布全国各地。这样的发展规模,在国内行业组织中并不多见。
为纪念中国报业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报业协会特举办征文活动。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优秀征文作品。
成就展现场
刘云山等领导参观“建党九十周年党报(刊)事业成就展”
成就展现场
成就展现场
成就展现场
成就展现场
中国报协的历史上,有两个全国性的展览一直被业内津津乐道。一个是2002年的报纸印刷设备展览,一个是2011年纪念建党90周年党报成就展。前者是在报业迅猛发展、印刷设备和出版技术面临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报协为业界提供的一个交流展示平台;后者则是在纸媒遇到新技术的挑战,开始显现滑坡,尤其是党报党刊,较之市场类、都市类报刊,更早地显出颓势的重要时刻,中国报协利用建党90周年这一契机,用展览的形式,向社会展示党报党刊的历史成就和现实作用,探索发展前景,提振行业信心。
紧张忙碌的筹备期
我有幸参与了后者筹备和组织的全过程。
说起来,两者还有着一定的联系。那是在报协秘书处研究新一年工作的时候,我们提出一个思路,协会每年要搞一两项大的活动,既能够服务会员,又能够影响大局。新的一年恰逢建党90周年,时任副秘书长胡怀福建议,举办一个全报纸行业的展览,向党的90周年献礼。可是,那时已经是春节以后了,搞展览那么大的事情,要在7月1日之前完成,时间是否来得及,人手是否足够,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怀福坚持说,当年办印刷设备展览,也是现在报协的几个工作人员,筹备时间也不长。他把当年办展览的过程介绍了之后,协会领导认为此次展览可行,遂决定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和范海波,由我分管。
怀福性急,海波务实。办公会上午结束,下午他俩就来找我:“会长,我们算了算,时间确实太紧张了。有几件事情必须马上落实:报批、确定展览方案、联系展馆、展览设计、下发通知、组织招商……”他们俩一口气列了十几个问题,都是些不能确定且需要努力争取的事情。比如,报批是最大的事情。当时,中央多次规定,论坛、展览等要务实,要经过批准,从严掌握。尤其专门下了一个文件,各单位不能借迎接建党90周年搭车搞经营等活动。所以,我们这个展览,一定要“师出有名”,主题要鲜亮,不能泛泛。一般献礼式的报业成就展恐怕无法获批。
当时,我们议到,展览的主题是否可以缩小到显示党报成就。这样,看似内容窄了,实质深刻了。按照章程,我们报协虽然面向所有报纸,但实际上主要联系的还是各级党报。自中央至地(市、自治州)三级党委机关报,在全国2000多家报纸中所占比例虽然仅约三分之一,但是,其地位和作用却是其他报纸不可比肩的。党报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战线的主阵地,是我国新闻传播的主力军之一,更是我国报业结构的骨干和主体。在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等方面,党报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报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公信力、影响力。
议论到这里,我们对于这次展览的定位就明确了。党报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利用这个时机,很好地总结和展示党报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兴旺的历程,不仅能够充分证明党的伟大和辉煌,也能够充分展现党报在党的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展览,可以深入展示党报事业的发展历史,使社会上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理解党报,从而扩大党报影响力,培育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可以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借展出平台进行市场调研,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开阔视野,共谋发展。通过展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行业自信力,激励全国报纸从业人员发扬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
他们两位给我戴上“高帽”,让我起草报告。报告的内容基本就这些,目的只有一个,把领导说动,支持我们的想法。很快,时任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吴恒权批复了,时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专门听取报协领导汇报,此次展览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同时,她提出应该加上党刊。
在“七一”前后,北京展馆的档期已经排得很满,报协秘书处的几位同志克服档期紧、展馆少的困难,用两天的时间落实了展馆事宜。同时,他们也开始接触专业设计公司。此次展览,我们要求做到有现代风格、有品位、高档次,不能把几张报纸框起来,挂上就了事,这就需要设计公司的配合。由于时间、价格等因素,成熟的设计公司未能成行,反而是大学生的创业公司在最后成就了我们这次展览。
各地方报协积极响应
党报成就展的真正难题是如何动员大家,把行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因此,我们在前期准备就绪之后,集中精力开展和各个地方报协及各大报刊的沟通工作。
报协将筹办党报90周年展览的通知发下去以后,一时反响不大。到了4月中旬,我们又拟了一封给全国地方报协会长秘书长的信,把文件里不便详说的内容,在信里一一道来。4月23日,我们召开了全国报协会长秘书长会议,专门就展览统一认识、商量部署。大家觉得,全国搞这么一件大事,给地方报协也创造了一个开创工作局面的平台。
时间越来越紧张了,我们在办公室,巴不得天天有地方和单位来认订展位,可是,各地的困难也非常大。最主要的是当地主管部门的态度和经费。
一天,上海报协的孙洪康会长,兴致勃勃地打来电话,报告说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听取汇报以后,对展览十分重视,马上指示要把这件事情作为上海出版系统的一件大事办,要求上海报协从政治的高度组织参展。一向稳重老成的洪康会长,急速的语气中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他很快把上海市委宣传部对参展的指示和具体支持写成简报传真过来。怀福举着这份传真,三步并作两步闯进我的办公室:“会长,我建议马上编成简报,给各地转出去。这太好了,上海的认识太到位,工作太到位了。”
从第一张简报开始,全国党报展览的工作简报开始陆续发出,有时一天要出几期。我和怀福每天在我们两间办公室之间来往穿梭,阅批增删。我们签发一份,办公室蔡宁就制作一份,发出一份。后来许多省份的会长秘书长说,你们的简报太管用了,我们就是拿它,到出版局,到宣传部争取到批文,争取到资金。
展览精彩纷呈获得肯定
当展位已经订出75%之后,我们的下一个计划开始实施了。从6月1日直到6月22日开展,海波白天黑夜地同制作团队以及各参展单位在展厅布展,不停地磨合,不停地协调;协会几位主要领导,不停地写信、写邀请函,不停地跑新闻出版总署、跑首都主要的新闻单位。其中,解放军报积极参展的态度,最令我们感动。时任副总编辑孙临平同志第一个表态支持,并亲自带领主展人员第一个入驻展馆。军报的展位面积和人民日报一样大,展出内容和人民日报一样精彩纷呈。他们还把战地采访车运到了展位,格外吸引人们眼球。海陆空三位标兵始终如一地挺立在站台旁边,使军报成为展览的亮点。
展览的高潮是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率柳斌杰署长、吴恒权会长、蔡名照副部长、李东东副署长等领导抵馆参观的时候,此时,人头攒动,相机闪烁,偌大的展区,居然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单位的一把手,此时也都闻风而至,迫切希望领导能到自家展位参观。领导们也许没有想到此次展览如此精彩,在许多展位驻足细览。人民日报的电子报屏、北青报的手机报、上海报协组织的石库门背景展台、陕西日报的光荣报史、军报的现代化采访装备、中国青年杂志的历史文物以及黑龙江日报的机器人表演等,都让领导们赞赏不已。在一个特殊的展馆,刘云山同志见到许多见所未见的党报、军报的旧物,其中许多在我国的文史馆都没有收藏。当听说这些都是个人藏品时,他十分详细地询问这些展品的收藏过程,了解到收藏者们收藏的艰辛和恒久时,他连连点头赞许,夸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希望他们能为未来的新闻博物馆提供史料。时任中国报协秘书长余清楚主抓、集报分会会长王荣泰具体落实的民间集藏展区,为整个展览出了彩。
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对展览也极为满意,只见柳斌杰同志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不停地点头,离馆时,专门交代,展览延时两天,费用由署里补足。
已经疲惫不堪的各地秘书长们,听说还要延展,又提起了精神,把返程的计划往后作了推迟。这些从接到展览通知就开始进入角色的地方报协领导,都是亲自带队前来参展,其中甘苦,唯其自知。不过,展览不光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也使大家在几天的共同参与中,增进了友谊和了解。福建展区专设了一个茶室,当大家站台站累了,就约上仨俩,前去小憩。紧张之余,一杯乌龙入口,倦意顿消;三言两语一聊,深思自逸。难怪多年以后,大家聊起这个展览,展出的内容可能忘掉了许多,但是,展友们的一杯茶、一盏酒、一声笑语,却久久不能忘怀!(作者:石国雄中国报业协会原驻会副会长)
来源:中国报业协会成立30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