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青阳县:“产业强县”步伐铿锵 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来源:池州日报    作者:邓柱 赵召明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9    
  青通河两岸,秋色灿灿,跳动着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阳县紧扣产业强县战略,围绕镁铝轻合金材料、高端钙基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七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打造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工业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量的积聚到质的飞跃的发展历程,步入了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青阳县规模工业产值129亿元,较2012年的89.7亿元增长44%;规上企业税收7.1亿元较2012年1.6亿元,年均增长15%。十年来,规上企业户数由76户增加到136户,规上企业用电量从1.7亿千瓦时增长到6.3亿千瓦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近10%……工业经济呈现出蓬勃向上、活力涌动的发展态势。
 
  以“集群+”构生态,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青阳人‘青’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企业省力省时省心!”这是池州市京工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丽的最大感受。“从破土开工到主体建设完成,仅仅用了半年时间。”朱丽说,京工建年产70万吨工业铝型材及精密铝制品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分两期,其中一期建成后,预计日产铝材400吨,年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该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镁铝轻合金新材料产业,企业建成投产后,对青阳县镁铝轻合金产业强链延链固链补链具有重要意义。
 
  力劲集团高端智能装备及百吨级智能装备组件项目签约落地、安徽泫氏年产1.2万台冶镁专用装备及研发制造项目开工建设……近年来,乘着安徽宝镁轻合金项目开工建设的东风,青阳县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七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的实施意见》,聚焦镁铝轻合金“首位产业”,精心绘制产业全景图谱,深入挖掘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关系,努力构建“龙头带动、配套跟进、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
 
  目前,青阳以镁铝轻合金材料产业为首位产业的高端钙基新材料、现代机电装备、电子信息等七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该县机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位列全省先进行列,丁桥镇铜材加工产业集群镇,木镇镇钢铁铸件产业集群专业镇,新河镇流体设备制造产业集群专业镇,酉华镇、陵阳镇非金属矿采选及深加工专业镇等5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全面建成……如今,青阳工业发展路径越发明晰,产业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越发强劲、“洼地”特征越发突出。
 
  以“要素+”聚合力,完善多链协同新格局
 
  去年落户青阳经济开发区的安徽轩华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半导体、集成电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早在公司筹建期间,园区就在政策、水电配套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同时协调解决企业员工住宿难的问题,帮助企业顺利实现当年筹建当年投产。
 
  项目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青阳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仅2020年一年,园区就引进现代机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46个,建成投产21个,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今年以来,青阳县建立71项“免申即享”项目清单,结合“政策找企业”等活动促进政策精准推送、直达企业,同时通过“局长交叉走流程”“芙蓉湖畔‘青’听会”等一系列平台和活动的搭建,促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变现”。2022年一季度,青阳经济增速上升至全省县域第七,较2021年提升1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核心指标全线飘红。
 
  以“创新+”增动能,筑牢新兴产业核心支撑
 
  2021年10月31日,第五届非金属矿科技和产业论坛在青阳举办。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青阳,为青阳非金属矿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镁基轻合金、高端钙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群出谋划策。据悉,该论坛在青阳已连续举办五届。
 
  近年来,青阳县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摈弃“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传统招商模式,围绕抓龙头企业招商、抓园区招商、抓存量盘活、抓技术改造等措施,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攻坚大项目上来,通过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大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7家。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家。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青阳将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产业强县”战略步伐,提升工业企业发展质态和水平,以强劲有力的基点画出县域经济持续上扬的最美曲线。(邓柱  赵召明)
 

责任编辑:周益威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