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市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

来源:定州政府微网公众号    作者:程文昭 王健成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9-21    
  9月1日至9月30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联合开展2022年金秋招聘月活动(以下简称“招聘月活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稳工难题。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就’在金秋,‘职’面未来”,服务对象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领域企业为重点,同时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以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重点行业转岗待岗职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同时面向各类求职群体。活动实施七方面举措,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对接。
 
  瞄准服务对象,全方位摸清供求状况
 
  市人社、市工商联部门通过窗口服务、电话联系、实地走访对接等,摸清辖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动态更新招聘信息台账。人社、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总工会充分利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通过电话访谈、登门走访等形式,掌握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最新就业信息,了解其就业状态、求职意愿、培训需求等,及时在各大招聘网站和公共服务机构更新求职信息。
 
  汇聚招聘需求,多渠道发布岗位信息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将收集汇总的企业招聘信息和各类人员求职信息,利用服务大厅、基层服务平台、零工市场等线下场所和定州市公共招聘服务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渠道,多渠道、多形式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月活动期间,市人社局依托定州市公共招聘服务网设立主会场,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企业及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
 
  丰富活动方式,全天候开展线上服务
 
  常态化举办线上活动,开设金秋招聘月线上专场,设立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招聘专区,实现线上招聘不停歇。广泛开展直播带岗等线上活动,同步指导企业做好岗位需求特征描述和企业文化、环境宣介,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和匹配有效性。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筛选适合的政策和岗位信息,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点对点”向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退役军人定向推送。
 
  精准匹配对接,定制式举办现场招聘
 
  聚焦不同群体、不同类型企业需求,提供分时段、差异化服务,推动现场招聘进社区,聚焦失业人员需求,设立常态化“招聘驿站”,建立“零工市场”,高频次举办定制化招聘活动。推动现场招聘进乡村,围绕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求职特点,通过开出“就业大篷车”、乡村招聘大集等,分工种提供就业岗位。推动现场招聘进园区,根据各类园区企业需求,广泛开展行业、企业专场招聘,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供需对接平台。
 
  聚焦帮扶重点,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
 
  开展“指导上门”行动,对长期登记失业人员和失业青年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职业指导,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和建议。组织职业指导师等专业力量,为就业援助对象开展个性化职业指导,制定“一对一”援助计划,实施差异化帮扶举措。加强用工指导,重点走访长期缺工企业,指导其了解劳动力供需状况,科学开展招聘,依法合规用工,强化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生活关心、发展关注,引导其理性招聘、科学用工,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升智能服务,便利化实施政策办理
 
  通过官网发布、官微推送、集中宣讲、发放明白纸等途径,主动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推送政策,告知受理条件、补贴内容、流程渠道。深入开展企业吸纳就业社保补贴政策“直补快办”行动,利用河北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主动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劳动者,推进政策找人、无感智办、直补快办,提升政策落实便利度。加强创业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创业载体等业务合作,推动政策咨询、宣传、受理窗口前移,为有创业需求的创业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
 
  落实即时快招,便捷化开展零工服务
 
  认真落实全省加强零工市场建设的若干举措,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及时了解收集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零工岗位需求,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依托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零工市场广泛发布。充分利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场地资源,提早服务大厅开放时间,为零工人员与用工主体、职业中介机构当面对接洽谈提供免费场地。组织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分职业(工种、岗位)开展对接洽谈,提供信息发布、现场对接、即时确认、当日到岗等快速服务。(程文昭 王健成)
 

责任编辑:周益威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