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是一所远近闻名的乡村优质品牌学校,距离濉溪县城约50公里,到最近集镇约2.5公里,紧邻煤矿和棚户区。近十年来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几乎无流失,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普遍赞誉。
用孙疃老百姓的话说:“我们家门口有这么漂亮的学校,这么好的老师,质量也不比城里差,干嘛要把孩子送到外面去?”
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安徽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和家教名校……连续十年在全县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质量评比中位于前列,近几年省内外两百多所学校组团前来参观学习到访者两万余人次,孙疃中心学校正奋力书写着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
“三立教育”立德树人
孙疃中心学校基于乡村学生实际,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三立教育”构想,确立了“立根、立梦、立世”的价值追求。“三立教育”是孙疃中心学校全体师生长期实践、探索、创新而形成的一套先进的、科学的、完整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体系,是孙疃中心学校的文化主题与特色,并着力打造的教育品牌。
“三立教育”的文化内涵是让农村孩子通过幼儿园、小学、初中十二年的学校教育,树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坚定信念和志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有中国灵魂、有良好素养、有个性特长、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开阔眼界,学校自编校本教材,开设人文讲堂,通过研学旅行、专家报告、主题展览、征文、演讲比赛等,让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坚定理想信念,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三个中心”共同发展
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简称三个中心)是乡镇重要的教育资源,孙疃中心学校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整体性、系统性,注重统筹和协同,突出合作与共享,聚焦内涵和质量。学校以镇所在地的“三个中心”为依托,对辖区学校(幼儿园)规划布局、教师配置、经费使用、教学管理等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1+N”集团化办学(园)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营造了良好教育生态。“三个中心”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装备现代化、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村小、教学点对接“三个中心”同步发展,也基本做到了“小而美、小而精”。
乡镇区域教育教学研究一体化,是推动乡镇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孙疃中心学校辖区学校统一法人,统筹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推进“三个中心”的扩容改造和乡村人口聚集区骨干完小建设,构建中心学校统一管理下的“中心小学+村小”“骨干完小+教学点”“中心幼儿园+小学附属园”捆绑式托管办学(园)或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综合质量考核,推进辖区教育协同优质发展。
全面实施“五项工程”,是孙疃中心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是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坚持教师走教、支教常态化,弥补了村小及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所属小学(幼儿园)办学质量。二是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智慧学校建设覆盖村级所有小学,全面实施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提升计划,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以加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实验学校为契机,强力推进乡村学校体育“4+1”教学改革,“课课练”“阳光大课间”“一校一品”“全员运动会”成为孙疃中小学校亮丽的风景。四是学校文化引领提升工程。出台《孙疃中心学校九荣九耻》,明确了思想、工作和行为准则,让师生确立了正确的荣辱观。五是活动课程文化提升工程。孙疃镇中小学全面推进“ST小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改革,让国家课程学科质量稳步提升。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心初中开设了体育、艺术、科技、语言等27门类的社团课,中心小学开设了22门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选择参加活动,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
“三支团队”筑魂强基
德为师之基,能为师之本。振兴乡村教育,校干、教师队伍素质是关键。乡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科学学科教师缺、差较大,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孙疃中心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倾心打造“三支”团队,即班子团队、班主任团队、骨干教师团队。
孙疃中心学校通过三个“突出”着力打造班子队伍建设,即突出政治标准高、突出思想作风好、突出业务能力强。年度工作评价强化团队合作的绩效,弱化个人的绩效,增强了和谐的氛围,提升了教师团队工作的幸福感。
班子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区域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孙疃中心学校管理团队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起“五递进”“双主体”“双线并行”扁平化管理网络体系。通过“五递进”的五个层面,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立体化管理网络消除了管理盲区,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保证了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和质量提升。
班主任团队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孙疃中心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聘任标准、竞聘方案、综合评价方案等。班主任实行竞聘上岗,每年竞聘一次,每年综合考核评价一次,优胜劣汰。成立了幼儿园、小学、初中3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10人左右。面向区域所有学校,分学段每周一次公开“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年一次“班主任论坛”,已经形成制度。搭建平台,锻造班主任队伍。“两会一论坛”班主任活动,有效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优秀的班主任队伍。
乡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和待遇差的问题。振兴乡村教育必须让教师“留下来”“强起来”“动起来”。为此,孙疃中心学校实施了骨干教师团队建设的“三大工程”。一是让教师安居乐业的“暖心工程”。凡是家在外地的教师,学校都优先安排宿舍,新分教师都配齐寝室、餐饮用具,学校餐厅优惠教师用餐。班子成员定期了解教师工作、生活、家庭有无困难,有困难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学校定期收集教师的“收获与建议”,根据老师提出的建议,学校做出具体采纳实施。二是骨干教师引领“素质提升工程”。建立分学段、分学科的骨干教师团队,实施镇村教师“1+N”师徒结对帮扶计划,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定期组织集体备课、磨课、赛课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学校还与外地名校建立联谊关系,选派教师出去学习,请专家到校指导,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每年学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比赛活动中,教师获奖300余次、学生获奖500余次。三是开好开齐课程的“教师强基工程”。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建在线教学教研团队,充分应用在线资源,让在线终端覆盖所有小学,让在线课堂覆盖所有教学点,线上线下结合开齐课程;坚持教师走班、支教常态化的同时,加强全科教师培训,尤其是培训音体美和科学学科兼职教师,建立考核评价和津贴补助机制,让村小、教学点不仅开齐、更要开好所有课程。目前,辖区内村小和教学点学科全能型教师占小学教师的62%,从而补齐了学生素质发展的短板,区域内几乎没有辍学现象。
“五育融合”养成习惯
孙疃中心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多等现实,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和讨论,决定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把“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始了“大养成教育”的探索。学校将过去狭义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拓展至“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初步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循序渐进,“学段纵向衔接,家校横向协同”的养成教育体系。
养成教育体系实质上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具体落实在入校离校教育、仪式规则教育、班风学风教育等“八项环节”上,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导向,学生全员参与,家校共同引导和评价,初步构建出“大养成教育”发展脉络。
走进孙疃中心学校,笔者发现辖区内的每所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团队、学生志愿者团队,每位家长、每个学生都以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和为大家服务为荣。校门外接送孩子的车辆由家长志愿者指挥调度,整齐排列,井然有序,家长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了榜样。校园内环境卫生、饮食就餐、纪律考核、厕所打扫等主要由学生志愿者完成。家校共育,十二年一贯,从幼儿园和小学抓起,低起点,严要求,反复训练,从身边事做起,向身边人学习,不断强化自觉行为,日渐成效,终成习惯。
制度规范,提炼出大养成教育管理思路。孙疃中心学校通过“校长抓全面,中层抓落实,年级组抓细化,班主任抓具体,学生组织抓自主”,建立大养成教育立体化管理网络,学校通过反复抓、抓反复,不断强化好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校本课程,孕育出大养成教育实施标准。师生人人要参与的活动都是课程,都有目标、标准、考核、评价和反馈。为了让学生“学有准则,行有标杆,做有成效”,孙疃中心学校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将系列化、特色化的养成教育实践进行整理,形成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养成教育》系列校本教材。其具体内容包括《孙疃中小学一日常规》、《孙疃中心学校九荣九耻》、《孙疃中心学校内务整理二十个一条线》等。
多彩社团活动是“五育”的融合,为让学生教育回归校园,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孙疃中心学校课后服务充分挖掘教师潜能、盘活校内外资源,采取“两段”、“四化”、“五育”年级交叉的方式进行,开设了电子琴、茶艺、合唱、素养阅读等37个社团活动课程,极大地丰富了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培养了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在学校、乐于在学校、成长在学校、发展在学校。
“改革驱动”提高质量
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要看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重点在课堂。
孙疃中心学校历任领导班子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动摇,十年磨一剑,初步总结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与之配套的高效课堂打磨的基本流程。
“磨课”是集体教研的一种形式,是集中大家智慧,打造精品课堂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重要抓手。小学推行“八维磨课”,炼就教学基本功。孙疃中心小学区域一体化教研在引领辐射辖区小学教研的同时,学科之间与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交融,不断进行模式升级。“普适型、学科味、个性化、长效性”,四级模式不断递进深化达到了全新的课堂样态:课堂上安静学习的时间多了;同学之间倾听、互学,彼此悦纳,相互协同;自发组建的研究小组成果越来越丰富,保障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而推进教育的微观公平。
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孙疃中心学校课改模式“ST和谐互助,三步九环节”。整体要求各学科的课堂环节都要灵活处理,做到“低小多快”,即: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课堂管理从后向前抓,质量管理抓两头促中间,不放弃任何一个后进生。
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探索带来了教研思路和方式的转变,辖区内校级层面的问题研究和专题研究每一年都有近百个,县级以上的课题研究近五年立项并结题的有5个,正在进行中的有6个。现在,孙疃中心学校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都有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在参与问题或课题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正在回归正轨,学生要学会“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主发展”。学校“一体化”教研正沿着“横向拓宽”与“纵向延展”的方向不断深化,教师的综合素养与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提高。孙疃中心学校的教研课改模式符合校情、师情、学情,打磨了一批精品课,培养了一批名师,使区域教学质量稳步走在了全县的前列。
(杨生 彭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