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来源:安徽新闻网    作者:向未来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3-11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乡村兴则国家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果断作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将美丽乡村建设视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建设要“久久为功”。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如今,我国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网络,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幅提高,农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乡村建设要“提档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都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一方面,继续推进水、电、路、气、信、邮、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不断提升村容村貌。同时,推动5G、物联网、快递站等向农村覆盖延伸,弥合城乡新基建鸿沟,重塑乡村产业业态,留住和吸引农民回乡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要“内外兼修”。如果说农村硬件设施提升和完善,使乡村建设有了“面子”,保护了乡村的“形”;那么,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就是乡村建设的“里子”,就能留住乡村的“魂”。乡村建设既要做好乡村文物遗迹等实体建筑的保护,也要做好乡风乡俗等精神寄托的维系;既要重视房屋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设施的建设,也要加大对乡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软环境建设的投入,不断缩小和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乡村建设要“以民为先”。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建设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需于民,充分征求、听取、采纳村民的意见建议 ;要突出农民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和责任感,正确行使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乡村建设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农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各地应抓紧行动起来,把政府报告里的措施变成行动,把广大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向未来)

责任编辑:周益威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