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儿子,今天降温了,自己多穿件衣服上学了吗?”每天深夜11:00,怀宁县雷埠乡中心学校副校长郝玉琴都会准时拨通儿子的“老年机”,询问儿子一天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自从儿子考上高中,因为自己在学校工作,又承担着每天早起接校车的任务,所以,她不能每天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只能放手让儿子住出租屋吃快餐,一部“老年机”就成了牵动母子心的唯一交流工具。
有一次,儿子问她:“妈,您现在当了学校领导,工资比当老师多吗?”她笑了笑说:“不多,妈妈没有参加一线课后服务,比其他老师收入少多了。”“那你还当这领导干嘛?”“雷埠乡现在人员流动太频繁,总要有人扎下根来,维持工作稳定运行。”“好吧,组织需要你,你知道吗?我是班上唯一没有家长陪读的孩子!”儿子的这个“唯一”里分明带着深深的失落。
儿子的话像一记重锤时时敲打着郝玉琴的内心,想起儿子在寒风中早起晚归、独自行走的单薄身影,她无数次在深夜泪目,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思考之中。但是郝玉琴深知如果选择留下,对儿子的遗憾可能只有三年,而对这群农村孩子的影响却意义深远!她要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无人辅导的情况下也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幸福完整的童年。
而要想让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更加充实而富有光彩,唯有阅读!每次想到这里,郝玉琴总是两眼散发出喜悦而坚定的光芒,她心中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她想到学校就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红色教育基地,阅读就从阅读红色经典开始。她利用“双减”契机,在课后作业减负的情况下,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后服务和回家时间诵读经典和阅读红色书籍。为了在经典诵读中融入红色元素,增加一些红色诗文,她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再次校订校本经典诵读教材,为了尽快将教材发给学生们使用,她连续熬夜三个晚上,导致她旧疾复发,鼻子流血,口腔全部溃疡。她不得不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在网上求助以前给她诊疗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生董振华,在董医生的指导下,吃了二十天的中药,才慢慢恢复正常。
使命在肩,初心不渝。为了解决回家后无人监督和辅导,学生不会读、不能坚持读的问题,她组织全校语文教师针对难点并挖掘红色故事制作微课,供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并通过每天线上打卡的形式进行诵读和点评。在全校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已经养成了每天诵经读典的好习惯!家长们也感叹,“双减”政策好啊,作业有教师辅导了,回来不用催孩子写作业。每天回家,边玩边背诵经典,既增长了知识,又避免了一味地看电视。
郝玉琴还在此基础上撰写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经典诵读对农村儿童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并获得了省级批准立项。以课题为抓手,以农村儿童文化自信培养为落脚点,在“双减”的助力下,把农村儿童的课外阅读推向纵深,也让农村教师在这次课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她说:“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农村孩子接触着更广阔的大自然,胸襟更开阔,生命更舒展。这里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孕育了他们的灵性,也给了他们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李未停 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