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如何做好国庆报道——以广安日报为例

来源:中国报业网    作者:唐夏雨    人气:    发布时间:2024-12-17    
  摘要:本文探讨了地方党报国庆报道的优化策略,以广安日报为例,分析其在主题策划、地方特色挖掘和创新报道形式等方面的实践。本文指出了广安日报国庆报道的不足之处,并基于议程设置功能和框架理论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地方党报如何在重要节日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和文化传播作用提供参考。
 
  一、引言
 
  地方党报因贴近本地群众从而具备较强的影响力,但与全国性媒体相比,地方党报往往受到资源和受众范围的限制。国庆报道为地方党报提供了展示自身的重要契机。通过立足地方视角、挖掘本地发展成就和文化内涵,地方党报能够提升媒体形象和社会认同感。这不仅彰显地方党报在传播主旋律方面的积极作用,更为其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实现有特色、有深度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路径。
 
  作为直接面向地方受众的媒体,地方党报在国庆报道中肩负着独特的责任,它不仅通过传播爱国精神强化读者的国家认同,还通过展现本地的发展成就、经济社会进步、文化特色等,激发受众的自豪感,形成家国情怀的双重共鸣。同时,地方党报应进一步深化报道的思想性和亲和力,既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又增强其对本地读者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研究《广安日报》如何做好国庆报道,既是对地方党报传播实践的具体剖析,也是对主流舆论场构建路径的深入探讨。通过结合传播理论与地方实践,该研究能够为地方党报在重大节庆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内容策划与形式创新提供参考,同时推动地方党媒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传播与舆论引导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广安日报的国庆报道分析
 
  1.从内容上看
 
  (1)广安日报国庆报道综述
 
  2024年国庆节期间,广安日报共有25篇国庆系列特别报道来自新华社,1篇来自川观新闻,1篇来自人民日报,2篇为本报原创,原创程度为8%。
 
  在广安日报所使用的新华社报道中,可大致将内容分为四类。
 
  首先,共有12篇关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综述的相关报道,占半数。这些报道分别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面的发展成果,包括经济发展成就、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科技事业发展、服务业发展、法治进步成就、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事业成就、三农发展成就、文化发展成就、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成就。
 
  其次,有4篇关于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评述的报道,分别是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还有2篇是关于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最后,有3篇对于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的报道,与3篇分别关于庆祝75周年招待会、庆祝75周年音乐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特别报道和1篇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2)广安日报原创报道分析
 
  广安日报的2篇原创报道分别是广安75年以来的发展成效报道与国庆节期间旅游业状况总结。
 
  第一篇报道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广安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通过广安当地民生故事的分享,如农业家庭农场、水稻种植功效的提升、抗癌患者的保障医疗,突出发展中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介绍了广安市的民生保障举措、财政支持、公共服务优化与百姓实际受益,生动体现了广安市各方面政策的落地效果。
 
  第二篇报道聚焦广安市在国庆推出的文旅活动及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以数据概述了广安在假期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情况,然后从旅游景区的更新(大熊猫苑、邓小平故里)、丰富的文旅活动(音乐节、文化节等活动)以及促销展销活动(城非遗潮集和惠民汽车展)三个方面展开,展示了广安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来吸引游客、激活消费,提升城市人气。
 
  总的来看,这两篇报道虽然都具有数据支持与地方特色,但还是缺少独家视角与深度分析:内容上虽然涵盖了多种活动和事件,但并没有深入挖掘各项活动背后的故事、影响或思考。例如,华蓥山大熊猫苑的开园、红色旅游的推动等,报道中仅仅提到活动本身的表面内容,而未能深入探讨这些活动对当地社会、经济或文化的长远影响。缺少深度分析和独到见解,使得报道较为表面化,未能给读者带来足够思考空间。
 
  2.从形式上看
 
  广安日报国庆75周年报道大多放在01要闻版的报眼或头条,也有部分篇幅较长的报道被安排在其他版。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节点,广安日报在安排相关报道时,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版面布局上来看,广安日报将这一主题置于显著位置,确保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国庆相关报道,体现了广安日报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的重视和对读者的引导作用。特别是将此类报道放在报眼或头条,意味着广安日报意识到这一事件的深远意义,致力于让读者充分了解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成就与历史脉络,同时也展现出媒体在庆祝这一历史时刻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篇幅较长的报道,报纸在其他版进行安排,旨在为这类深入分析和全面回顾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确保报道深度和广度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3.从时间上看
 
  从总体上看,如果将广安日报75周年国庆系列报道按照时间顺序划分,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预热、正式报道与总结。
 
  9月10日—9月30日,国庆报道预热,主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发展成就,并对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进行述评,为国庆节的到来做准备。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报道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的情况与内容。10月2日—10月7日,休刊。10月8日,对国庆节的总结:报道国庆节期间广安市旅游业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累计接待游客331.93万人次,旅游消费总收入22.75亿元。
 
  这种时间顺序结构使得整体报道较为清晰,从国庆前的准备,到正式庆祝,再到总结与后续效应,有利于读者形成清晰的阅读体验。同时,能够形成阶段性聚焦,在每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聚焦不同主题,如发展成就、庆祝活动和旅游业绩效,让报道内容更加丰富且层次分明。
 
  但是也会显得机械化。因为报道结构缺乏灵活性,导致三部分的连接过于僵硬,读者可能会感觉内容有些割裂。这种报道节奏较为固化,报道主题也比较单一。特别是在前期预热阶段,仅仅间断地报道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发展成就综述与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光辉历程经验与启示述评。对于像国庆这样的重大节日,读者群体期待更具创意的报道。
 
  三.问题探讨与建议
 
  1.报道议题缺乏“人情味”,需拓展报道议题的多样性
 
  议程设置效果(即议题、政治人物以及其他话题等客体与属性的显著性从新闻媒介转移到公众)对人们的态度和意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
 
  广安日报国庆报道多集中于官方活动,较少关注基层百姓在节日中的真实体验与需求。尽管交通保障、文旅准备等工作在节庆报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但这些报道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剖析,未能全面展现节日对普通群众日常生活的具体影响。此类报道偏重“上层视角”,缺少“人情味”,忽略了普通民众的多元化声音,未能有效呈现他们在节日期间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体验。报道缺乏深度和广度,导致读者无法感受普通百姓的节日情感,整体呈现单一、片面甚至脱节的印象。
 
  为了更加贴近民生,报道应更注重基层百姓的视角,融入更多他们在节日中的真实生活和感受,使节庆报道更具温度和亲和力。比如,同为四川省内市委机关报的巴中日报,在国庆报道中就比较注重群众参与和社会实践。它不仅关注政府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还致力于反映群众的声音和需求。巴中日报特别关注了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与辛勤工作的教师,以及“无偿献血,让爱传递”等充满人文关怀的活动,注重基层生活、贴近民生,增加了新闻的亲和力和贴近性。
 
  为了更好地与读者建立联系,广安日报应加强民生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市民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尤其是那些直接影响市民福祉的议题,才能更好地体现报纸的社会责任与价值。
 
  2.原创性不足,需提高原创报道比例
 
  新闻报道界定了媒介议程,而新闻报道模式来自于新闻实践的规范与传统,新闻组织之间的日常互动,以及新闻机构与诸多消息源议程之间的持续互动。而且,由于记者常通过留意同行作品来印证自己对新闻的判断,特别是参考权威媒体及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广安日报本次国庆报道中,绝大部分的报道,如“新中国成立75周年发展综述”,均直接转自新华社,原创性不足,缺乏独特视角和深度分析,显得较为公式化和单一,未能提供独家新闻和创新性视角。
 
  相较于其他媒体的灵活创意和个性化表达,广安日报的报道显得较为平淡,缺少应有的节日氛围和传播效果。相较而言,川内的另一份市委机关报广元日报,从9月22日起共发布了8篇原创报道,报道当地75周年发展成就,从工业、农业到文旅等都做了详细展示,结合当地绿色铝产业、农业大丰收、文旅大发展等相关成就,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内容全面丰富,深深植根于当地发展实际。除此之外,广元日报在报道中还涉及“交通”“城市建设”“居民收入”等话题,注重广度和细节,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立体的视角。
 
  作为地方党报,广安日报应从本地视角出发,进行更为个性化的报道,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和活动,增强报道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3.地方特色不足,应当强化地域特色的报道框架
 
  媒体从业人员对事物的选择会影响受众理解,侧重框架的传播效果,这涉及到受众的接受框架以这个定义为基础的框架研究,可用调查法考量受众在接受文本前后对事物的态度是否发生改变,进而找到传者框架和受众框架之间的相互关系。
 
  “框架”是人们用来认识和解释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认知结构,它“能够使它的使用者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那些看似无穷多的具体事实”。即框架不仅是意义的生产,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筛选手段。
 
  综合而言,“框架理论”主要是指“框架”是一种认知、呈现事物的架构,经过对事物的选择和加工,凸显特定内涵,表达某种思想,而这些思想又反映了特定的文化价值。
 
  广安日报一些报道过于侧重政府会议和领导活动,忽视了市民更为关注的民生话题。市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如生活水平、健康保障、子女教育等,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报道与民众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与此同时,广安日报在内容选材上偏重政治报道和领导活动,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报道较少,无法全面反映地方生活的多样性,这不仅影响了报纸的社会服务功能,也降低了其对普通市民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广安日报可结合地方特色与民生时事热点,开展自己的专题报道。例如,广安市作为邓小平故居所在,广安日报可以围绕邓小平同志的生平事迹及其历史贡献,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与变化,开展系列报道。
 
  4.版面单调,需对节日报道进行包装
 
  版面形式也是增加报纸“人情味”的重要手段,尤其对节日报道的包装上。各类节日报道的代表意义不同。
 
  首先,为稳妥起见,大多数党报在采用新华社通稿时通常不修改标题。然而,由于国庆系列报道多位于头版头条,因此可适当丰富标题内容,增加信息量,同时不要影响报道重点。例如,可在标题中加入引题,通过引用报道中的金句增强吸引力。
 
  其次,广安日报在国庆期间的版面设计相比平日未体现太多创新,仅在栏目上使用了红底黄字,并在10月8日的国庆旅游报道中添加了“欢度国庆”标识。对此,版式设计可增添一些与国庆相关的喜庆、祝福元素,如灯笼、彩带或花体字等,以营造喜庆、热闹的氛围,增强读者的节日感受和阅读体验。
 
  最后,虽然广安日报在多轮改扩版过程中确立了“以图片带版面”“以图片带新闻”“坚持图片优先”的办报理念,但此次国庆报道并未体现这一理念,对读者的吸引力有限。广安日报在国庆报道中可以尝试增加相关配图,例如,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主题报道中,加入文中提到的《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等的宣传海报或剧照。
 
  综上所述,国庆报道的版面设计应增强色彩应用、图案搭配与布局安排的创新性:增加相关设计元素的使用,强化视觉冲击力;在版面中融入与国庆相关的经典符号,如天安门、五星红旗、礼花、灯笼等,既体现庄重感,又营造节日氛围;设计带有国庆元素的小插图,如国庆主题花体字、红绸缎等装饰,提升整体美感。
 
  总之,地方党报在重大节日报道中,既要保持宣传的主旋律定位,又应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突破,以实现对地方文化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郭镇之,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03).
 
  [2]孙彩芹.框架理论发展35年文献综述——兼述内地框架理论发展11年的问题和建议[J].国际新闻界,2010,32(09):18-24+62.DOI:10.13495/j.cnki.cjjc.2010.09.006.
 
  [3]邓伟强.党报如何挖掘节日报道的金矿[N].山西日报,2014-12-09.
 
  [4]魏杰.党报节日报道“人情味”的缺失[J].传播力研究,2017,1(05).
 
  [5]黄国一.气势磅礴唱响国庆报道最强音——吉林日报国庆70周年报道的创新实践[J].新闻战线,2019(21).
 
  (作者:唐夏雨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沁 审核:戴靖

上一篇:印刷色序遵循的原则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