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初探

——以ChatGPT为例探索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践

来源:《中国报业》    作者:刘雪娇 韩冰 要依盟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15    

​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实现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转型升级进程中,党报工作者以守正创新精神加强理论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中国报业》陆续发表。我们从中遴选部分有代表性文章集结汇编,既是对十多年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历程的回顾,又是为深度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提供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增刊中标注的作者单位、职务等信息,均与其在本刊首次登载时保持一致。

  ChatGPT再次敲响技术变革大门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了基于生成式预训练模型的自然语言大模型ChatGPT,仅5天时间便吸引了超过100万注册用户,创下了消费级应用增长最快的纪录。ChatGPT能高度拟人地理解并回应人类语言输入,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拟真度上的新里程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AI)也成为探索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技术上看,GAI并非新生事物,且如今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GAI是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在大量文本、图像等数据中自动学习和生成内容。早在2014年,随着深度学习算法如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的提出和不断演进,图像生成和处理得到实际应用。2018年,Transformer架构加速海量数据的预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为ChatGPT爆火奠定了技术基础。之后,OpenAI对ChatGPT接口的开放及支持多模态的GPT-4的迭代,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行业场景的落地。

  新闻行业AIGC的研究及应用发展

  2023年5月,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发表调研报告显示,全球约49%的新闻组织采用了AIGC工具;54%的受访者认为记者和编辑能有效使用ChatGPT,70%看好生成式AI对新闻媒体的助益,可用来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其中最受欢迎的AIGC能力是新闻创作(63%)、翻译和产品互动,其生产内容的准确性是重点关注方向(85%)。

  目前,已有媒体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生产的创新案例。德国 Axel Springer 发表了首批AI撰写的文章,全球第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生产新闻的网站 NewsGPT 已正式上线并完成升级,在使用人工智能汇聚新闻内容的同时,还可利用ChatGPT能力完成用户推荐及问答互动。BuzzFeed官宣计划使用ChatGPT为网站生成特定内容,而美联社与OpenAI达成合作协议,共享新闻素材并获得技术和产品支持,开创了美国主要新闻媒体与AI公司合作的先例。此外,BuzzFeed与Facebook母公司Meta签订内容创作协议,并决定加入OpenAI的技术进行内容生成创作。这些案例共同描绘了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为提供多样化内容和提高生产效率带来巨大潜力。

  中国日报在国际传播方向的AIGC赋能探索

  为进一步运用最新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中国日报积极展开前沿技术的创新探索。自2023年1月底技术中心完成技术评估及可行性验证后,报社便迅速采取行动,整体规划、定点尝试,分阶段在报社范围内鼓励采编人员试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同时,报社技术部门深入采编试用环节,探索经验系统化、场景化,为国际传播方向的相关应用打好基础。

  (一)以ChatGPT为切口,国际传播应用场景化探索

  目前,中国日报社通过探索“AI+应用”“AI+AI”模式,开发部署多种人工智能应用,如对话AI、AI指令平台、AI勘误等,为采编各部门骨干和主要编辑提供ChatGPT相关服务,并在日常采编生产流程中尝试应用,旨在降低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能。

  1.试用ChatGPT,探索AI辅助场景

  在日常采编过程中,记者及编辑根据业务需要输入提示指令(Prompt),通过交互问答的方式,在多个场景探索效能。

  (1)应用于新闻稿件的翻译及预编译。通过实践验证,ChatGPT的多语言版本使其成为新闻发布会通稿、快速推送、网稿报道等日常新闻翻译的有力助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输入不同指令,完成“直接翻译”“根据描述翻译”等不同要求,甚至可以训练ChatGPT提示词的方式,翻译专属词汇。同时,还被应用于突发事件和突发新闻的预编译。记者可以借助ChatGPT 的参与,先对现场情况进行快速编译,由编辑审查把关,抢占新闻第一落点。

  (2)为编辑环节提供润色打磨的能力辅助。中国日报具有国际传播的根本业务属性,编辑需要对文稿进行语言打磨和润色,使其表述更加地道,符合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环境。编辑可以通过ChatGPT进行内容改写、导语生成,甚至可添加风格要求,特别是在将晦涩的专业术语改写成易懂的表述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3)为记者写稿、编辑组稿和审稿提供阅读辅助、资料参考。在写一些背景复杂的文章时,ChatGPT的通识能力可以提供定义解释或资料参考,降低跨文化资料收集难度,在编辑审稿过程中提供辅助作用。另外,ChatGPT也可以对长篇新闻通稿提取重点,对内容繁杂且难以理解的学术论文、技术文档、商务合同等归纳核心观点,有效地协助记者和编辑快速掌握各种信息。

  (4)为编辑提供拼写、语法勘误辅助。编辑使用ChatGPT检查英文稿件的准确程度,更正语法和拼写错误,并参考ChatGPT提出的编辑建议。

  2.AI创作联动,智能技术叠加丰富内容生态

  (1)优化AI工具提示词。ChatGPT可以根据需求生成关键词或者描述,输入AI绘画平台如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言等,生产高质量图片。根据这些特性,可以和其他AI生产工具如AI绘画、AI视频等,完成智能技术叠加组合,形成“AI+AI”生产模式,丰富内容生态。

  (2)自动生成视频脚本。ChatGPT的特性为自动生成视频脚本带来丰富灵感和广阔的创作可能性,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视频的实际制作和表现。2023年2月,ChatGPT刚推出之时,中国日报迅速跟进,通过ChatGPT获得视频互动灵感,让虚拟人“元曦”与ChatGPT人工智能展开对话,演示媒体从业者使用其作为辅助工具的日常,同时让人工智能之间形成充满未来感的对话。虚拟数字人、元宇宙空间等技术与ChatGPT的互动,为人工智能在虚拟现实方面的增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经验系统化,AI应用流程化

  (1)智能经验系统化,构建预设指令应用平台,提供统一标准的智能化服务。在使用生成式大模型时,提供一个清晰、具体的Prompt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模型生产的内容和质量。中国日报社通过对验证过程中的指令进行优化,完成对Prompt质量提升,并进行了应用封装。这些预设应用涵盖了翻译、社交媒体内容生成、摘要、知识问答、审校等方面,为记者和编辑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工具,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2)AI应用流程化,AI勘误等预设应用深嵌策采编发全流程。除用户个体主动使用对话式AI进行内容勘误外,中国日报社将AI勘误能力对接至现有生产环节,对版面内容进行整体语法、拼写及编辑建议检查。此外,对于摘要、翻译等预设应用,根据流程深嵌采编平台,使采编全流程得到AI全面辅助。

  (二)核心技术发展,探索国产大模型带来国际传播生产链条升级

  随着核心技术发展,国内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布局国产大模型,像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科大讯飞的星火、华为的盘古等。国产大模型除了在交互性上与ChatGPT高度相似外,还根据行业形成了“场景分流”,加速大模型在行业领域应用方面落地。

  然而,针对国际传播场景,国产大模型既存在“天然短板”,又具有独特本地化优势。经调研,国产大模型的预训练数据库大部分来自中文语料,对于多语种尤其是英文语料下的内容生成能力还需进一步优化。国产大模型背后的国内应用生成链条已相对成熟,对于ChatGPT等大模型的意识形态、内容安全把控,可以通过国产大模型的定制化改造进行防控。

  未来,可以依托中国日报社在国际传播专业领域积累的内容数据、规则、语料等,借助国内全生态链条技术,通过大模型微调技术(fine-tuning),在国产大模型基础上构建面向国际传播领域的专用模型,进一步升级国际传播生产链条。

  ChatGPT为国际传播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随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具备大数据收集、真实可用的算法推荐、智能分发等核心技术的跨国媒体平台,已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前沿。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不再仅限于制度和文化吸引力等领域,而更多转向对前沿技术的应用博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展引发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对主流媒体以先进技术赋能的思路、框架、方法、路径提出了新要求。

  立足国际传播业务观察,ChatGPT等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来自4个方面:一是ChatGPT具备多语言翻译和文化适应能力,能够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促进跨语言跨文化交流,让国际舆论场形势更加复杂;二是ChatGPT具备自动化、快速生成内容能力,为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的精准传播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也让国际传播内容生产门槛降低;三是ChatGPT有助于加快国际传播机构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可以有效赋能各级国际传播主体,提高国际传播质量和效率,带来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四是ChatGPT平台汇聚海量用户,提供生成式信息交互机制,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和意识形态斗争阵地,ChatGPT受训于西方意识形态语料,其“天然缺陷”对我们在国际传播工作中做好意识形态把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刘雪娇  韩 冰  要依盟,作者单位:中国日报社)


  (原文刊载于2024年3月上)

  (收录于中国报业2024增刊-优秀文集)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金春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