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新传媒:重新擦亮“新华书店”金字招牌

来源:出版人杂志    作者:黄小菲    人气:    发布时间:2022-01-26    
  2021年,书业总体保持在相对平稳运行的状态。这一年,因疫情而遭遇新世纪以来首个负增长的图书市场开始出现小幅回升,虽然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依然让从业者对后疫情时代图书行业的回暖充满信心。
 
  也正是在充满变量的时代,对于实体书店而言,“稳住”基本盘更加不易。过去一年里,实体书店在历史的偶然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下曲折前进,当艰难维持的平衡开始出现隙罅,作为传统渠道代表的实体书店,终究需要思考如何才能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如何稳固甚至重拾自己的“江湖地位”,如何通过不断地变革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
 
  2021年实体书店活得还好吗?新的一年实体书店如何找到可以持续发展的“莫比乌斯环”?《出版人》杂志采访了近20家不同类型的书店。
 
  本文为实体书店高端访谈系列,受访者为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
 
  《出版人》:2021年实体书店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皖新传媒文化消费板块2021年1-9月累计整体销售同比增长19.77%。其中线下图书同比增长35.24%,线上图书增长53.9%。图书销售同比增长38.35%,非图同比增长7.25%。图书占比46.5%;非图占比53.48%。与往年相比,整体发展业绩依旧保持2位数增长。
 
  皖新传媒文消板块聚焦主责主业,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业务,全面提升文化消费板块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重点政治读物发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重点政治读物发行服务常态化、标准化、专业化,实现重点政治读物发行跻身全国前列。
 
  二是完善政企服务新体系,打造专业化服务集成商。面对政企客户,持续发力店外销售,通过强化全渠道营销体系建设、建立文消总部、市区存在的(县)政企客户三级营销服务专业化团队;提升农家书屋、馆配业务、职工书屋建设等业务专业服务能力。
 
  三是以EPCO一体化建设运营模式承接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标杆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打造全国创新型公共文化服务领军企业,打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四是搭建电商平台,提升线上文化服务能力。快速完整搭建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渠道和抖音、快手等内容渠道,多渠道多元化提升线上影响力和销售;围绕童书客群,利用图书流量影响力,运营适合目标客群的非图多元化商品,以品牌文具文创产品带动自主开发生产销售。
 
  五是推进游戏业务,打造全国影响力的单机游戏聚合平台。以游戏发行业务和游戏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周边产品、游戏联运以及内容授权为辅助,不断拓展业务领域,为国内外众多游戏商提供包装宣发、产品分发上线等一系列服务。
 
  六是提升多元文创业务,做大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加快推动多元文创产品研发、文创产品整合和自营专区打造,在全省门店建立多元自营专区,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模式,提升自营多元文创产品的销售规模。
 
  《出版人》:这两年针对实体店面采取了哪些策略,成效如何?
 
  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整合多方资源,不断完善皖新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设立农村发行网点建设资金,建设改造农村网点248家,乡镇网点旧貌换新颜,改造的网点覆盖全省20%以上的乡镇,构建了农村发行服务网络。二是皖新传媒借助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施建设积极延伸服务触角,如承担了六安图书馆、蒙城图书馆、太和图书馆、徐州云龙区图书馆等多个公共图书馆和合肥、芜湖、阜南、滁州等近80家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和运营任务,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依托覆盖安徽、江苏、上海、北京的700家实体网点,形成融大型书城、中小特色书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农村便民店为一体的贯通城乡的皖新全民阅读基础网络体系。涌现出合肥三孝口店、安庆劝业场店、黄山滨江路店等一批兼具城市人文地标和生活美学空间的文质兼美文化新地标。
 
  着力推动社群电商,积极开展线上文化服务。依托“阅+优选”小程序、微店等平台为读者提供线上购书服务。结合疫情防控的需要,从线下书店“单一场景”转变为线上线下的“多场景”。在抖音、淘宝等平台开通直播号超过110个,加强网络发行能力建设,2年累计开展文化直播活动共计近3000场,观看人次300万。聚焦“名人效应”引领,让文化名人成为皖新传播的直播代言人。朱永新、王林、王跃文、柳建伟、唐浩明、曹文轩、沈石溪、伍美珍、高昕等20多位作家、大咖都曾做客皖新传媒在淘宝和抖音的直播平台,与广大读者“云阅读云对话”,为读者朋友们在线分享自己创作的新书和创作心路历程。积极培育皖新自己的“直播达人”,让书店员工由“坐店看商品”到“在线找用户”。共有300多名皖新员工直播出镜,带读者线上体验游览书店,探寻身边最流行的阅读空间,最有趣的读书活动,分享值得阅读的新书、畅销书和多元文化产品,让市民足不出户,悦享书香。
 
  打造“皖新云书店”线上服务平台。完成皖新云书店新零售小程序的研发上线工作。自主研发两端一网矩阵(APP端、小程序端、电商销售网络、微信公众号矩阵),建设线上线下双主渠道,构建智慧书店场景、线上购物场景、政企服务场景三个客户服务场景。实现会员使用、图书借还、扫码购、线上商城等功能。
 
  《出版人》:2021年有哪些门店进行了升级,升级后相比升级前整体发展情况如何?2022年有哪些新开、重装的店面?新开书店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子品牌,有什么特色?
 
  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今年店面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成马鞍山金鹰店、绩溪图书馆店、岳西城关店、青阳九华路店、利辛皖新文化广场店等市、县级门店建设改造,重塑当地文化地标;二是积极拓展校园书店,根据中宣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的关于校园书店建设的指示精神,今年重点对合肥区域高校校园书店业务进行了拓展;三是积极拓展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今年拓展芜湖、滁州市14家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运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升级,皖新实体书店覆盖面得到进一步的增强;门店的店面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成为当地文化地标;通过阅读空间的建设运营,皖新传媒阅读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
 
悦书房
 
  2022年将对淮南图书城店、阜阳图书城店、六安皖西书城店等20多家市县中心门店进行重装改造,打造一市(县)一书城的综合文化体验中心,将其建设成为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需求特征、在文化消费中起积极引领作用的多功能文化消费综合体。新开门店主要集中在城市阅读空间(悦书房、城市书房)品牌。主要特色是借助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拓展实体书店网点市场占有率,形成融商圈店、社区书店、校园书店、农村便民店为一体的贯通城乡的网点服务体系。
 
  《出版人》:您对实体书店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何判断?您认为实体书店还有机会做大蛋糕吗?
 
  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2021年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实体书店业持续受到冲击,因网络电商在销售价格、信息整合、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优势,传统实体书店作为图书零售实体的销售功能正在加速减退。
 
  实体书店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一是加强线上渠道的拓展。皖新传媒牢固树立传统发行是主阵地、网络发行也是主阵地的思想意识,于2019年重启电商,以“总部+地市”分散开店的模式,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开设店铺20余家,2021年预计实现图书销售码洋3.5亿元;二是进行阅读服务创新,发挥线下店的优势,打造阅读空间,发挥公共功能,深入的融入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之中,成为地方文化入口与文化名片。比如皖新传媒首创EPCO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2019年,皖新传媒在全国首创设计、施工、采购、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建设运营六安市图书馆,使得六安市图书馆成为全国首个全馆型委托运营的市级公共图书馆。皖新传媒以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有关经验做法受到中央深改办和文改办肯定,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在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实现省外落地。城市阅读空间开创馆店一体的社区阅读服务新模式。“图书馆+共享书店”的馆店一体模式,使城市阅读空间拥有强大的书源支撑,实现借书、购书、看书“三位一体”。目前皖新传媒承接全省近80家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2021年服务超过500万人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500多场,形成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纵向贯通的管理体系和横向互动的服务网络。三是提供多元产品个性化服务。结合党史教育学习材料发行,整合上下游资源,面向团购客户,通过组合销售、专项定制等方式,拓展发行红色文创产品,2021年累计征订红色文化文创产品码洋超过800万元。
 
  《出版人》:在当下的环境及市场格局中,对于国有书店来说,如何理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皖新传媒相关负责人:皖新传媒始终确保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评价考核机制,坚守社会责任,把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培育皖字号文化产业主力军共享皖新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坚持立足主业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书店首要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需要从市场定位入手,研究潜在的客户群体以及消费特征,分析市场格局和比较优势。研究电商实体书店的好做法,对书店的经营方向、网点布局、产品选择、服务模式等做出精准决策。
 
  二是重新擦亮“新华书店”金字招牌,塑造企业的品牌。在新零售时代,品牌意味着质量保证、竞争优势,也意味着市场认可和占领。在同质化竞争的环境当中,如何来获得优势,赢得客户,品牌战略是竞争中的不二选择。现在不少书店都在以高颜值吸引读者,这改变了书店面貌的千篇一律,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产品服务、信息提供的综合塑造力,使读者形成独特的文化认知和情感共振。
 
  三是做好产品开发。书店最核心也是第一位的产品永远是图书。围绕着核心产品,书店还可以无限拓展自己的战略背景,大到整体环境、空间、氛围,小到产品分类、类型,都可以成为书店的价值内核和独门秘籍,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判断,激发读者的阅读愿望、产生销售的冲动。
 
  四是创新商业模式。很多书店希望通过复合业态,吸引客流,并且转化为消费,这也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在新零售的格局下,多元经营模式的关键是不断深化和强化跨越式发展。做到最优质的体验融合和跨界平台,才是实体书店相比网上书店最大的优势所在。因此必须树立文化+的思维,深入持久地拥抱文化,把书店建设成为先进思想的阵地、生活体验的场所、文化传播的平台、新商业模式的供应链。
 
  五是加强互联网新技术应用。书店要有互联网的依托,通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重塑业态的结构与生态圈。(黄小菲)

责任编辑:周益威 审核:金春妮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