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定义及其历史——修炼做题功(1)

来源:老记说事    作者:刘国昌    人气:    发布时间:2021-12-21    
  “看报看网先看题”,这句话道出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及其作用。随着我国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标题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因此,精心制作标题,是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什么是新闻标题?

  据有关专家研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新闻标题是用以概括、评价新闻内容的一行最简洁的文字。

  在报纸版面上,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它通常被用来指代整篇新闻。

  二、新闻标题的发展历史

  新闻标题的出现、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即无标题阶段、类题阶段、一行题阶段和多行题阶段。

  1、无标题阶段:

  从中国报刊史上看,我国最早出现的报纸是唐代的邸报、京报和小报。在这些报纸编排上,是按日子分条述事,条条相接,起始和终结都不加区别。古汉语又没有标点符号,标题更无从谈起。有这样一句话:“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记述了当时报纸的编排情况。

  2、类题阶段:

  上述无标题阶段,一直延续到近代,这时报纸出现了类题。顾名思义,就是将同类的新闻标内容冠以一个标题,以和其它新闻相区分。如邸报、京报和小报上标出的“上谕”(即圣旨)、“门抄”(即抄录张贴在宫门上的公告等),还有“冠盖往来”(官员之间的来往)、“京外近事”(京城以外的新闻)等。

  3、一行题阶段:

  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文一题,即一行题阶段。如《上海新报》1870年3月24日版面上的“刘提督阵亡”、《时务报》1896年创刊号上的标题:“广西开办铁路”,等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标题。

  4、多行题阶段:

  进入二十世纪后,我国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标题也日益丰富、完善起来。多行题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标誌。如《顺天时报》1924年1月16日出现的一则标题:

  日本又发生地震

  震区:在箱根以东东京附近

  震源:在京西南之相漠北部

  灾情:长野较剧,在京损害微

  交通:秩序安定,靖电所渐渐次恢复

  这则标题有一个主题,四个副题,组成了一个副题组,将地震区域,灾情轻重、救灾进度都囊括其中,使读者一目了然。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标题制作方面也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这对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国昌,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正局级)。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先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历任海外版《言论专访》版主编、教科文部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1992年),《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1993年),《报纸编辑学讲义》(1997年),《世象评说》(2006年),《京腔京韵》(2010年),《养心之道》(2013年),《随笔散文集》(2014年)等。

  主编书目有:《社会家庭大观》(1993年),《龙吟——中华文化之光》(1996年),《科教兴国纪行》(2001年),《如何搞好对外报道》(2004年),《走进新西部》(2007年),《走进名人世界》(2007年)等。

责任编辑:钱一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