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绍兴日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名士乡 中国梦》,作为整组报道开篇。以时间为经,以领域为纬,选取在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20位绍兴先贤代表,分“著名英烈”——葛云飞、秋瑾、俞秀松、梁柏台、任光、何云,“文化先驱”——蔡元培、鲁迅、范文澜、胡愈之、谢晋,“经济巨子”——马寅初、孙越崎、经叔平,“科技大家”——竺可桢、赵忠尧、钱三强、徐光宪、潘家铮,“政治伟人”——周恩来等五个人物系列,每周推出3期报道。截至9月10日,已完成《葛云飞:一个挺立的姿势》《秋瑾:一腔碧血荐轩辕》《俞秀松:东南西北家国情》《蔡元培:开先风的学界泰斗》等9篇(组)报道。
该组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绍兴日报》每期的人物报道以专版呈现,设计了包含“毛泽东赞名士乡”和“习近平论中国梦”元素的专题报道LOGO,并以“人物通讯”、“后人书信”、“人物简介”和“资料图片”等组合方式充实版面内容。“人物通讯”紧扣“中国梦”主题,以报道对象最突出的历史贡献为切入点,在史实还原中传递感情,在场景重现中引发共鸣,见人见事见场景。如《俞秀松:东西南北家国情》一文,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俞秀松,文章围绕“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为主题,从“东南西北志”“东南西北跑”“不变的家国情怀”等方面选材,颂扬了俞秀松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的家国情怀,再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俞秀松。
“后人书信”则邀请先贤后人或先贤出生地的代表性人物执笔书写,以信件形式向他们讲述家乡70年的巨变,告慰先贤“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引发共鸣,直抵心灵。“您魂牵梦萦的故乡没有忘记您,您的精神正在故乡代代相传。”与《范文澜:窑洞挑灯著春秋》这篇人物报道相呼应,其孙子范作均以“自有后人谱新史”为题给爷爷写的一封信。信中抒发自己对爷爷的缅怀之情,以所见所闻向范文澜汇报故乡绍兴的发展,表达作为后辈将学习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务实、淡泊自甘的精神,在平凡岗位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决心,谱写新时代发展的崭新历史篇章。
这组全媒体报道在传播形式上也突破传统,依托整合报业、广电机构组建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后融报台网微端一体的优势,实现全媒体联动。各媒体平台发挥各自传播特长,围绕同一对象同步开展报道,通过全形态生产、全媒体传播,使整组人物报道更立体、更富感染力。
如绍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新闻联播中推出这组报道,专门制作以毛泽东诗句“鉴湖越台名士乡”和习近平的“中国梦”为元素的片头,以书信为由头,通过记者视角寻访现场、梳理史料、采访典型人物,再现绍兴先贤的感人事迹和家国情怀。绍兴广播电台则发挥其“以声动人”的优势,根据人物类别和信件内容,选择优秀主持人进行诵读,并选取合适的背景音乐加以渲染,在节目中滚动播出,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越牛新闻”客户端为每位先贤设计制作一个H5作品,产品有内涵,颜值高,以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拉近了受众距离,获得网民积极转发点赞,引发刷屏效应。此外,“越牛新闻”客户端和绍兴网制作专题,集纳纸媒、电视、广播、新媒等报道,提升报道传播力。
“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推出后,社会各界给予积极好评,在各个领域引起热烈反响。绍兴市委、宣传部长肯定“此项主题报道很有绍兴特色,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更有意义”。浙江省社科学科组专家潘承玉认为,该组报道“抓住了当前时代的重大主题,切准了绍兴文化发展的内在底蕴”,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上虞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罗兰芬评价:“全媒体报道有创意、领时代、接地气,既全方位展示烈士生平事迹,又通过亲人的书信架起时空隧道,和烈士深情对话,感染读者,激励后人。”新西兰华裔艺术家晨晓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名士乡·中国梦”报道后表示,“深深的触动、深深的震撼、深深的敬佩、深深的启迪……”
接下去,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还将结合这次报道活动,组织开展“毋忘先贤”网络知识竞答活动,与市委党史办、市委党校等部门联合组织系列座谈会,举办《红色家书》诵读会等相关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提升报道影响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