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推荐阅读 • 正文

浅谈AI技术为媒体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来源:《中国报业》杂志

  【摘要】AI技术的出现不仅影响到媒体传播方式,更带来信息传播工具的巨大变革,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发展,如何与AI时代相融合,成为媒体界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从促进媒体发展的角度出发,论述AI技术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影响力、造成的时代变革,发现AI技术不仅能扩展媒体发展领域,为人们提供全息智媒体体验,还能颠覆传统写作方法,实现媒体全视频化及智能融媒体化。
  【关键词】AI时代 媒体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世界发展的原动力,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首次利用64K专线技术接入国际互联网,历经20多年的时间,中国互联网不仅在全功能接入、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更凭借AI技术成为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应用大国。媒体发展需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纵观媒体发展史,其经历的每一次进步与传播工具的每一次革新,几乎都与科技发展史保持一致。在AI时代,数字化新媒体、智媒体等现代媒体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更为媒体发展带来智能技术的支持。
  AI时代的变革
  纵观媒体发展史及人类传播史,从纸质传媒、影视传媒、无线传媒,直到互联网传媒,每一次媒体形态的更新与进步都是科技革命的结果。科技变革不但会影响媒体传播工具,甚至会给人类传播方式带来深刻的变化。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持续推动媒体传播工具的更新与进步,媒体形态势必会受到影响,并在科技变革的推动下进入媒体自我变革的时代。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AI时代变革不仅需要对媒体融合进行创新,更需要对媒体基因进行创新。媒体融合创新需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现全媒体融合,侧重于媒体种类的全面性,属于物理层次的构建。第二步是实现传统媒体与融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的融合,侧重于媒体形态的整体转换,属于化学层次的构建。第三步是实现智媒体融合,将AI技术应用作为媒体时代变革的出发点,属于基因层次的构建。
  有关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具体形态并不能被提前预测,但AI技术势必会引起媒体环境的变革。随着AI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媒体为寻求发展、适应AI时代,势必会对媒体形态及媒体工具进行变革,智媒体时代必将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2016年起,国内媒体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对于新闻媒体而言,这不仅是媒体发展的趋势,更是智媒体实现的主流传播工具。在AI时代,智媒体不仅体现在AI技术的核心应用方面,更体现在智慧媒体、智能媒体及智库媒体的方面。
  AI技术扩展媒体发展新领域
  1.颠覆过去写作方法
  手工编写新闻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如今,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领域早已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方法,开始运用机器人编写新闻。小封机器人于2016年12月进入智媒体领域,开启了机器写作的时代。小封机器人写作速度非常快,写出的新闻稿件也非常多。2018年世界杯期间,小封机器人完成并推送的成稿数量达到642篇,使得封面新闻APP端的阅读量节节攀升,突破1亿大关,全网整体阅读量突破2亿次。小封机器人不但拥有自主写作能力,还拥有绘画能力,并且可以根据内容总结出适当的标题。小封机器人由于写作不仅专业、有见地,还拥有较高的创作速度。因此,世界杯期间,它与啤酒、炸鸡一起当选为熬夜看球必备品。机器人与人共同创作是AI时代到来的标志物,这引领了智媒体前进的方向。运用智媒体进行新闻创作,说明新闻生产变革时代的来临。
  2.提供全息智媒体体验
  在AI时代,封面新闻希望能够通过“视、听、读、聊”全息智媒体让用户享受全方位的新闻播报。其中,“视”就是看,在新闻(如全国两会、70周年庆典等)中融入AI技术,通过网络让人们观看在线直播;“听”即用户通过耳朵听新闻播报;“读”是根据用户兴趣推送新闻;“聊”是用户能够在APP端与机器进行交流,即智能聊天等。“AI+多媒体”解决了用户画质长期不清楚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多媒体画像的清晰度。封面新闻中的“AI+画像技术”通过APP收集用户信息、关键词分类、用户浏览记录等,为每个用户提取符合其兴趣、爱好的超50万个关键词及100个画像。在后台支撑方面,封面新闻采用“AI+云技术”帮助其产品不断完善、优化,将云技术与人工智能完美地结合起来。AI时代下的全息智媒体甚至还可用来相亲。2018年,封面新闻开展了以“未来爱情”为主题的相亲活动,充分运用了AI技术为到场人员进行现场智能配对。
  3.扩展智能融媒体平台
  封面新闻一直努力研发、扩展智能融媒体平台,很多人工智能技术都是以封面云为基础进行研发。封面新闻的支撑系统来自阿里云,但又区别于阿里云。封面云主要运用于媒体行业,对AI时代下媒体扩展新的发展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托于AI技术,封面云研发出一个智能融媒体平台——“封巢”系统,以该平台为基础,又研发出三大平台,分别是智能延展平台、智慧内容平台、智识管理平台。生产具有智能性产品的是智能延展平台,把机器作为生产者,开发智能机器写作、人与机器智能化交流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智能性。协助人们解决困难的是智慧内容平台,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生产过程呈现出来,协助人们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智识管理平台主要解决媒体现有的缺点,有效提高媒体管理效率。
  AI技术实现媒体全视频化
  1.媒体全面视频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5G技术的全面普及,与4G相比,5G在容量和速度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在AI时代,媒体发展将以5G技术的应用为出发点,结合科技趋势打造具有全面视频化功能的产品,这将有助于提升新闻的观感及交互感。
  (1)全面视频化有利于提高媒体传播的质量,有利于内容生产及形式创新。封面新闻每年生产的短视频1万条左右,为实现媒体全面视频化,其在客户端应用的基础上,将“故事优先、视频优先”作为形式创新的原则,将“年轻态、正能量”作为内容生产的前提,不仅注重媒体产品的视频功能,更注意强化媒体内容及媒体形式的全面视频化。如,在封面新闻的客户端,几乎所有原创稿件都有配套的视频或讲解。
  (2)全面视频化需要结合演播室、虚拟技术,实现媒体直播产品的视频功能。2019年年初,封面新闻的虚拟技术与演播室功能相结合的虚拟演播系统已正式完工。通过该系统,虚拟直播室与MR视频的切换,可实现虚拟实景技术的应用,通过体现出AI时代媒体产品的创新形式。通过全面视频化的媒体直播产品,观众可以在屏幕上感受虚拟技术的神奇之处,体会到视频带来的沉浸式观感及交互式体验。
  2.新闻采集视频化
  在AI时代,媒体发展需要在新闻上增加更多视频化产品。新闻视频化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用户链接及功能服务方面,更表现于新闻的生产能力及媒体形式。两会期间,封面新闻曾以“致敬追梦人”为新闻题材,在线征集短视频或Vlog形式的主题故事,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这与传统媒体新闻采集的形式与内容有很大区别,观众的参与感、成就感及幸福感更加强烈,这同样是AI时代媒体全视频化的具体体现。
  要实现媒体全视频化,必须在新闻采集阶段引入AI机制,畅通新闻采集通道。新闻视频化必须以完善的AI机制为前提,要对现有的视频审查程序、新闻采集通道及新闻上传通道进行完善。此外,新闻发布前的包装环节,也是驱动新闻视频化生产的关键内容。
  结语
  无论是在现代媒体时代,还是在智媒体时代,AI技术都为新媒体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随着AI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不再是对立关系,如何利用AI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使媒体发展与智媒体技术、融媒体技术及全媒体技术相融合成为重要课题。抓住媒体变革的机遇,主动扩展传播领域,通过构建APP、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平台,增加全息智媒体体验及融媒体操作平台,提高新闻媒体受众的关注度及黏合度,确保媒体高效发展,这样才能在AI时代实现媒体全视频化。
  (作者单位:中国江苏网)
  参考文献
  [1]沈浩,袁璐.人工智能:重塑媒体融合新生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264(07).
  [2]潘思宇,张云勇,张溶芳等.5G时代,人工智能为运营商赋能[J].电信科学,2019,35(04).
  [3]王莹,王金旺.AI在边缘设备上的发展机会[J].电子产品世界,2018,25,352(05).
  [4]杨俊蕾.机器,技术与AI写作的自反性[J].学术论坛,2018,41,319(02).
  [5]田倩飞,张志强.人工智能2.0时代的知识分析变革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180(02).
  责编/马文
《中国报业》杂志2019年12月(下)P20-21

责任编辑:王文钰 审核:戴靖

    特别声明:

    1.本网/端所刊登内容,若无特别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部分注明“来源:中国报业网”的作品为党政部门、网络作者投稿后经审核发布,投稿方应对文章、图片的真实性负责。仅代表投稿方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本网/端转载的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凡注明“中国报业”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报业》杂志社所有。未经《中国报业》杂志社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5.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即与中国报业网联系,本网将会在24小时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6.邮箱:zgbymedia@163.com 电话:010-65363038 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客户服务
    中国报业网是中国报业协会所属
    中国报业杂志社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2000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0192706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京)字第327号
    京ICP备1402856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903号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国报业网 版权所有